您好,欢迎您

范云教授: 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再获力证,BRAF突变NSCLC中国人群全面获益

02月13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BRAF突变在NSCLC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1.5%-5.5%,其中BRAF V600突变约占50%[1],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D+T)双靶方案是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治疗BRAF V600突变NSCLC的一线优选方案。


近期,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D+T)治疗BRAF V600突变NSCLC中国患者数据全文发表,同时D+T再次降价11%成功续约医保,作为目前中国市场上唯一医保报销的双靶治疗标准方案,继续为中国患者全面获益保驾护航。基于此,【肿瘤资讯】特邀浙江省肿瘤医院范云教授深入解读BRAF V600突变NSCLC中国人群相关研究数据及治疗策略。

范云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浙江省肿瘤医院
胸部肿瘤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务理事
CSCO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委会常委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委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D+T全球研究实现BRAF V600突变NSCLC治疗突破

传统化疗方案治疗BRAF突变NSCLC,一线客观缓解率(ORR)仅20%左右[2] ,而免疫治疗目前尚无大样本、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数据[3],欧洲回顾性研究IMMUNOTARGET显示BRAF突变NSCLC患者免疫单药治疗ORR 24%,无进展生存期(PFS)3.1个月,传统化疗免疫获益有限。

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的全球多中心II期研究(NCT01336634)结果显示[4],双靶方案一线治疗BRAF V600突变NSCLC患者ORR达64%(图1),PFS 14.6个月(图2),总生存期(OS) 24.6个月(图3),相对于传统的化疗和免疫治疗显著为患者带来生存的获益。在安全性方面,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不良反应可控可管理,对于常见不良反应发热,临床也有比较成熟的处理经验和流程,患者的整体耐受性和依从性都很高。综上所述,D+T双靶方案疗效卓越,安全性好。

图片1.png

图1 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的全球多中心II期研究肿瘤缓解情况

1.png

图2 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的全球多中心II期研究的PFS(左)和OS(右)

D+T中国人群研究奠定BRAF V600突变NSCLC治疗格局

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的双靶方案治疗BRAF V600突变NSCLC中国患者注册研究结果于2024年12月发表于Translational Lung Cancer Research[5]。这一研究的发布对于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的双靶方案在中国患者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循证医学证据。

疗效卓越

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人群ORR 75%,疾病控制率(DCR)95%(图4),优于全球人群ORR 64%,DCR 75%。中国人群的PFS和OS数据尚不成熟,该生存数据也有望在2025发布。

微信图片_20250212135944.png

图4 基于中心独立评估,18例靶病灶尺寸较基线的最佳变化百分比瀑布图

安全性佳,生活质量高

在安全性方面,中国人群安全性优,发热发生率低于全球研究数据。中国人群发热发生率45%(9/20),3级以上仅5%(1/20);全球人群 64%(一线治疗),3级以上11%。

2.png

在生活质量方面,中国人群的生活质量数据也非常理想。生活质量(QoL)评估量表(EORTC QLQ-C30和QLQ-LC13)显示,在19个评估项目中,85%以上患者在治疗期间生活质量保持稳定或改善。

图片7.png

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除了疗效和安全性展现出优越性,也是目前中国市场上唯一医保报销的双靶治疗标准方案,并成功续约2025医保,再次降价11%,有望造福更多中国患者。整体来说,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在疗效,安全性及可及性方面,为中国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选择。

三靶方案开启继发BRAF V600突变治疗方向

BRAF突变可出现在 EGFR/ALK-TKI耐药后,其中一、二代EGFR-TKI耐药后1%会发生继发性BRAF突变,而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耐药时有3%-10%会出现BRAF突变[6],既往EGFR TKIs耐药后以化疗±贝伐珠单抗为基础的方案,尚有较大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

BRAF V600是EGFR-TKI治疗后旁路激活导致耐药,以达拉非尼+曲美替尼联合EGFR-TKI可以精准克服耐药,为患者带来临床获益,国内真实世界研究证实[7],达拉非尼+曲美替尼联合奥希替尼治疗继发BRAF突变的患者PFS可达13.5个月(图5),整体安全性较好,患者可耐受。此外,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在BRAF V600突变的NSCLC中全线均可报销,也为三靶联合提供了临床应用的基础。

新建 PPTX 演示文稿_00.png

图5 达拉非尼+曲美替尼联合奥希替尼治疗继发BRAF突变的患者的PFS

未来可期,攻坚向前,BRAF V600突变NSCLC患者有望获得更多福祉

立足当下,着眼未来,范云教授强调,D+T双靶方案在晚期NSCLC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已经得到证实,在此基础上,拓宽药物的适用范围让更多的患者获益是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已经有研究中心在开展双靶方案在围术期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探索。此外,BRAF V600突变NSCLC的治疗还需要对BRAF靶向治疗的原发性和获得性耐药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明确耐药机制的基础上,相信这类患者能获得更精准的治疗。靶向治疗与全身治疗或局部治疗手段的联合治疗策略,有望成为突破耐药的重要的探索方向。

参考文献

[1] Lung Cancer Professional Committee of Chinese Anti-Cancer Association.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ith BRAF mutation in China]. Zhonghua Zhong Liu Za Zhi. 2023 Apr 23;45(4):279-290. Chinese.
[2] Barlesi F, et al. Lancet. 2016 Apr 2;387(10026):1415-1426.
[3] Chenxing Zhang, JTO Clinical and Research Reports 1(1):100006, February 2020.
[4] Planchard D, Besse B, Groen HJM et al. Phase 2 Study of Dabrafenib Plus Trametinib in Patients With BRAF V600E-Mutant Metastatic NSCLC: Updated 5-Year Survival Rates and Genomic Analysis. J Thorac Oncol. 2022 Jan;17(1):103-115. doi: 10.1016/j.jtho.2021.08.011. Epub 2021 Aug 26. PMID: 34455067.
[5] Yun Fan et al. Efficacy, safety, and quality of life of dabrafenib plus trametinib  treatment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BRAFV600E mutation-positive  metastati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Translational Lung Cancer Research.2024 DEC;12 (13):3382-3391.
[6] Leonetti et al.Br J Cancer.2019;
Weng CD, Liu KJ, Jin S, Su JW, Yao YH, Zhou CZ, Li YF, Chen ZX, Chen HJ, Li YY, Tang KJ, Yang JJ. Triple-targeted therapy of dabrafenib, trametinib, and osimertinib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acquired BRAF V600E mutation after progression on EGF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in advanced EGFR-mutat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Transl Lung Cancer Res. 2024 Oct 31;13(10):2538-2548. doi: 10.21037/tlcr-24-358. Epub 2024 Oct 28. PMID: 39507030; PMCID: PMC11535828.
[7] 达拉非尼+曲美替尼(泰菲乐®+迈吉宁®)简明处方:https://doctor.liangyihui.net/#/doc/135064


审批码TML0039604-88102, 素材生效日:2025-02-13,有效期至2026-02-13,资料过期,视同作废。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明小丽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CYX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