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健康促进会发起的“希愈纪”2024血液肿瘤临床思维菁英show项目自2024年6月启动以来,踊跃出许多血液肿瘤领域优秀的病例,本系列旨在通过摘取出该项目突出病例,使更多的临床医师更快、更便捷的学习血液疾病诊疗相关知识,促进血液疾病个体化和全程规范治疗,帮助更多血液肿瘤患者获得获得创新前沿的诊疗方案,造福更多患者。本文分享一例R/R MM的治疗经验体会,详情如下。
病例简介
患者信息
一般资料:患者男,59岁,既往体健;
现病史:2020年4月10日,因“左侧肋骨部疼痛3月余,伴鼻腔出血2天”就诊外院。
血常规:WBC 9.78×10~9/L,RBC 2.30×10~12/L, Hb 77g/L,PLT 118×10~9/L。
生化:BUN 7.2 mmol/L,CREA 84.7umol/L,BMG 4.8mg/L,ALB 26.4g/L,GLB 122.0g/L,Ca++ 1.92mmol/L
免疫五项:IgG 125g/L
血清蛋白电泳:球蛋白 63.2g/L
PET/CT:颅骨,胸骨,双侧多根肋骨,脊柱各椎体及其附件,骨盆诸骨弥漫性骨质增生,多发虫蚀状、穿凿状骨质破坏,FDG代谢轻度不均质性摄取,符合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形态:浆细胞比例40%,幼浆占4%
骨髓活检:浆细胞易见
免疫分型:共采集分析482545个有核细胞,其中单克隆浆细胞76108个,占有核细胞的15.8%,符合MM表型
免疫电泳:IgG阳性 κ轻链阳性
FISH:IgH重排阳性
初步诊断:多发性骨髓瘤(IgG-κ DS分期 III期A型,ISS分期II期)
2020年4月14日,PDD(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多柔比星脂质体)
2020年5月10日,TVCD(硼替佐米+地塞米松+环磷酰胺+沙利度胺),疗效SD。
2020年6月4日,DRD(Dara+地塞米松+来那度胺),疗效PD。
2020年7月24日,新发L1、L3椎体压缩性骨折,会诊考虑DRD+PI方案,最终采用IRD方案。
2020年8月2日,骨科行腰椎骨折球囊扩张成形术。
2020年9月14日,骨穿:47.5%,MM未缓解。
2020年9月14日、10月19日,行DECP+伊沙佐米治疗2周期。
2020年12月14日,骨穿:27.5%。
2021年4月4日,骨穿:6%,MRD 6.6%,疗效评估MR。
2020年12月14日、2021年5月26日,IRD治疗2周期。
2021年7月29日,骨穿:<5%,MRD 0.84%,疗效VGPR。
2021年8月5日,因患者拒绝自体干细胞移植,行IRD治疗1周期。
2021年12月4日,疾病复发,骨穿:10%,建议行PVD方案,患者拒绝。
2021年12月5日、2022年1月24日,行IRD治疗2周期。
2022年3月7日,骨穿:MM-CR。
2022年3月7日,行IRD治疗1周期,后因疫情未规律治疗。
2022年9月21日,患者腰骶部疼痛,球蛋白明显升高,拒绝骨穿,疾病PD。
2022年9月21日,行PVD治疗1周期,院外泊马度胺治疗期间,患者因胸闷气短无法耐受,后自行使用IRD治疗1周期。
2023年1月15日,患者感染新冠,全身疼痛加重,咳嗽、胸闷气短明显。
2023年1月15日,行IRD治疗1周期。
2023年3月10日,就诊我院
辅助检查
入院症见:患者神清,精神一般,全身游走性疼痛,以胁肋部及背部疼痛为主伴活动受限,肢体麻木,双上肢拾举无力,双手痉挛抽搐,不能持筷,食纳一般,夜寐一般,小便清长,大便正常,
血常规:WBC 4.56×10~9/L,RBC 2.26×10~12/L,Hb 70g/L,PLT 80×10~9/L
生化:BUN 11.8mmol/L,CREA 158umol/L,BMG 15.38mg/L,ALB 25g/L,GLB 137.7g/L,Ca++ 3.04mmol/L
免疫五项:lgG 62.6g/L
感染指标:PCT 0.92ng/ml
痰培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左氧、复方新诺明、米诺环素敏感
胸部CT:1. 左肺下叶及双肺胸膜下渗出性改变。2. 所示诸椎体及其附件、舌骨、胸骨、双侧肋骨、锁骨、肩胛骨、肱骨内异常。
全脊柱MR:1. 颈、胸、腰、骶椎椎体及附件、胸骨异常改变,部分胸椎附件旁软组织形成。2. C3、C4椎体向后一度滑脱。3. L3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改变。
诊断结果:多发性骨髓瘤髓外侵犯(lgG-κ DS分期III期A型 ISS分期III期 R-ISS分期III期)
治疗经过
抗感染治疗:2023年3月11日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
2023年3月17日予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减轻肿瘤负荷治疗:2023年3月13日、2023年3月17日、2023年4月4日行血浆置换治疗。
考虑患者髓外侵犯、高粘滞血症、肾功能不全、一般状况差,选择方案SKD(卡非佐米 30md d1,2 48mg d8,9,15,16)+地塞米松(20mg d1,2,8,9,15,16)+塞利尼索(60mg d1,8,15,22)。
2023年3月28日、4月29日,SKD治疗2周期。
骨穿:骨髓瘤细胞4.5%
免疫电泳:血清M蛋白 69.51g/L,尿M蛋白 0.46g/24h
血:κ-轻链15.2mg λ轻链 9.09mg
尿:κ-轻链 135.52 mg λ轻链 8.82mg
2023年7月5日、8月20日,行SKD治疗2周期,疗效评估PR。
骨穿:MM治疗后完全缓解
活检:浆细胞散在,比例<5%
免疫电泳:lgG阳性 κ轻链阳性,血清M蛋白 13.12g/L,尿M蛋白0.15g/24h
血:κ-轻链16.3mg λ轻链1.48mg
尿:κ-轻链 1.85 mg λ轻链 5mg
颈推CT:C4椎体形态及密度异常、病理性压缩并向后滑脱
2023年10月11日、11月22日行KRD治疗2周期,疗效评估SD。
骨穿:骨髓瘤细胞 7.5%
免疫电泳:IgG阳性 κ轻链阳性 血清M蛋白 13.11g/L,尿M蛋白0.18g/24h
血:κ-轻链16.56mg λ轻链9.72mg
尿:κ-轻链29.38 mg λ轻链3.52mg
2024年1月31日,疾病进展,颈胸椎MR:较前新发椎体异常脂高信号,C4推体滑脱加重。外院行前后路颈椎脱位切开复位固定术。
2024年3月29日,SKD治疗1周期后,疗效评估PD。
骨穿:骨髓瘤细胞 30.5%
活检:浆细胞32%
免疫电泳:lgG阳性 κ轻链阳性,血清M蛋白 44.27g/L,尿M蛋白0.344g/24h
血:κ-轻链 43.07mg λ轻链 5.37mg
尿:κ-轻链 95.76 mg λ轻链5.66mg
治疗期间联合中药治疗,考虑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总结
该例患者对硼替佐米、来那度胺、泊马度胺和达雷妥尤单抗、伊沙佐米具有多重耐药性,伴有髓外侵犯,通过对文献学习,最终选用SKD方案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未出现明显血液学治疗相关不良事件,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呕吐,对症治疗后可明显缓解。治疗四周期后骨髓评估为PR。通过该患者治疗发现SKD方案在R/R MM中较高的治疗活性,有望为更多的多线治疗失败的MM患者带来治疗新选择。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ni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