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年度好文TOP10】2024年淋巴瘤亮点研究全析

01月2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4年,淋巴瘤研究领域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进展。从新型化疗方案的探索到免疫疗法的突破,从精准诊断技术的应用到罕见亚型的深入剖析,这一年见证了无数科研人员与临床专家的智慧结晶。

【肿瘤资讯】精心汇总了2024年淋巴瘤领域的十大亮点研究,旨在为读者呈现这一领域的前沿动态与未来方向。这些研究不仅为淋巴瘤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也为整个血液肿瘤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充满创新与突破的科研成果,感受医学进步的力量。

图片17.png

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或可导致“后代患癌风险骤升”?柳叶刀子刊带来全新癌症治疗视角

全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gpkNDldjdcu7m_X1FqCPA?token=914673363&lang=zh_CN

霍奇金淋巴瘤(HL)是一种源自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其中经典型HL(cHL)约占HL的90%,是最为常见的类型。尽管近年来在HL治疗领域已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对于晚期(III或IV期)cHL患者而言,仍存在治疗效果提升和副作用降低的需求。近期,The Lancet Oncology杂志发表了一项重磅研究,指出一种改良的HL化疗方案eBEACOPDac,在维持eBEACOPP方案疗效的同时,显著降低了其毒副作用,为HL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这项由英国剑桥大学医院的学者——Anna Santarsieri 团队进行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首次揭示了淋巴瘤相关化疗对体细胞组织、肿瘤和胚系基因组健康的影响,为未来HL的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方案大比拼:Epcoritamab、CIT、新疗法谁能更胜一筹?JHO最新发表研究带来启示

全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18jdugS61kekbPeDthF-Lw?token=914673363&lang=zh_CN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部分DLBCL患者可通过一线免疫化疗(如R-CHOP)治愈,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治疗早期或结束治疗时发生疾病进展(即原发性难治)或在初步缓解后复发。目前有许多疗法可用于治疗经过≥2线治疗后复发/难治性(R/R)DLBCL患者,但有关这些疗法疗效对比的研究却很少。基于此,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比较了EPCORE NHL-1试验中Epcoritamab的治疗结果与临床实践中使用化学免疫治疗(CIT)及新型疗法[如基于维泊妥珠单抗的方案、基于tafasitamab的方案和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治疗≥3线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R/R LBCL)和R/R DLBCL的个体患者数据。

PETAL试验10年随访结果:以治疗反应为指导的侵袭性淋巴瘤一线治疗和复发治疗

全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ERuUM3vwTBencIDPeP8Ug?token=914673363&lang=zh_CN

诱导化疗1~4个周期后进行的中期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iPET)结果可以预测侵袭性淋巴瘤的预后。PETAL试验在iPET结果阳性的患者中评估了强化治疗是否可延长其无事件生存期(EFS)。中位随访4年的既往数据显示,强化治疗未显示出对患者预后的积极影响。Blood Neoplasia杂志报告了PETAL试验10年随访的最终结果,显示iPET可预测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长期预后,但基于iPET的强化治疗未能提高生存率。

国际顶刊重磅发布!Axi-cel治疗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5年随访数据出炉

全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6Qhm_S8GZq7kxOyW2B4Pg?token=914673363&lang=zh_CN

大B细胞淋巴瘤(LBCL)是一类难治性血液恶性肿瘤,也是最常见的恶性淋巴瘤亚型之一。复发/难治性(RR)LBCL患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难题,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出现为其带来了曙光。Axicabtagene ciloleucel (axi-cel)是一种靶向CD19的自体CAR-T细胞疗法,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获批用于治疗既往接受二线或以上系统性治疗后RR LBCL患者。莫菲特癌症中心Michael D. Jain博士团队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发表了一项5年随访报告,进一步评估了在临床实践中接受标准axi-cel治疗RR LBCL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显示,axi-cel细胞疗法可以在大部分RR LBCL患者中提供持久且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安全性可控。此外,本研究还强调了个性化随访护理和积极管理潜在并发症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

【Lancet】晚期经典霍奇金淋巴瘤新方案公布,PET引导的 BrECADD方案4年PFS率高达94.3%

全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liJneOlNW3q5SZNjc3iHA?token=914673363&lang=zh_CN

晚期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是一种常见于青壮年的恶性肿瘤,中位发病年龄约30岁。虽然系统性强化化疗能显著提升治愈率,但同时也带来严重的长期副作用。医学界一直在探讨如何优化化疗方案,以平衡治疗效果与副作用。基于此,德国科隆大学的研究者在Lancet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比较了PET引导下的BrECADD方案和eBEACOPP方案在初治晚期cHL患者中的疗效和耐受性。结果显示,BrECADD方案在无进展生存率(PFS)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方面均优于eBEACOPP方案,其4年PFS率达到94.3%,为晚期HL治疗设立了新的高标准。

【中国好声音】蔡清清团队创建的免疫化疗为NK/T细胞淋巴瘤患者提供高效新方案

全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qLxRYGS-W8WHBmvmj_wvg?token=914673363&lang=zh_CN

2024年3月28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蔡清清教授团队的免疫化疗成果“信迪利单抗(抗PD-1单抗)联合培门冬酶、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P-GEMOX)治疗晚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一项多中心II期研究(SPIRIT)”在线发表在Lancet子刊《柳叶刀·血液病学》(The Lancet Haematology)。研究结果显示,抗PD-1单抗联合P-GEMOX的免疫化疗新方案完全缓解率为85%,有效率高达100%,为晚期NK/T细胞淋巴瘤一线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BJH】最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揭示: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患者的长期疗效与预后

全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8iD3_q8YVjqGMhadaEIvg

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是一类罕见的异质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来源于处于不同分化阶段的胸腺后淋巴细胞。在西方国家,PTCL 约占所有淋巴瘤的10%~15%,在亚洲约占 15%~25%。2008年,国际T细胞淋巴瘤项目(ITCL)对1314例 PTCL/自然杀伤性T细胞淋巴瘤(NKTCL)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亚型的标准疗法临床疗效不佳。

T细胞项目(TCP;NCT01142674)是由ITCLP发起,于2006年9月启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旨在更好地了解PTC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杂志发表了该研究的最新数据,研究结果表明,PTCL患者的10年预后仍然不佳;然而,大多数事件发生在早期(<5 年),在第5年至第10年之间淋巴瘤复发逐渐减缓但仍持续,这强调了需要考虑PTCL的异质性,同时根据淋巴瘤生物学特性和患者特征开发更好的个体化一线疗法的重要性,因为“一刀切”的方法显然不是最佳选择。

国际预后评分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提供新的治疗视角

全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9smDVfpjmKlt5fjWNAWag?token=914673363&lang=zh_CN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是一种罕见的血液肿瘤,其治疗和预后评估一直面临着挑战。近期,一项大型国际合作研究通过分析临床风险因素和免疫结构模式(IAPs),为NLPHL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了新的见解,其结果近日发表在JCO杂志上。本研究开发了淋巴细胞为主型国际预后评分(LP-IPS),旨在识别高危患者群体,并为未来的临床试验提供重要信息。

【中国好声音】张会来教授团队最新发文,解析罕见肿瘤原发性胃肠道滤泡性淋巴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后

全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Pxa-YFdWcDQFKVUgZEMX7g?token=914673363&lang=zh_CN

胃肠道(GI)是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最常见的结外部位,约占此类病例的30%~40%。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病最常见的亚型是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而滤泡性淋巴瘤(FL)仅占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1%-6%。因此,原发性胃肠道滤泡性淋巴瘤(PGI-FL)是一种相对罕见的疾病。目前,临床对PGI-FL的认识不足,流行病学和预后尚不明确。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张会来教授团队在Br J Haematol杂志在线发布了一项研究,该研究使用SEER数据库1648例PGI-FL和34892例淋巴结FL(N-FL)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发现,PGI-FL的发病率在过去40年间有所上升,与N-FL相比,PGI-FL具有更好的预后和更低的DLBCL转化率。

【中国好声音】钱文斌、肖希斌教授团队发表国际首个双阴性CAR-T细胞治疗在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初步研究结果

全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EbVOoWqJhOJw-cKvPf9YZw?token=914673363&lang=zh_CN

2024年2月29日,浙大二院血液内科细胞治疗团队钱文斌教授、肖希斌教授等在柳叶刀子刊eClinical Medicine(IF=15.1)在线发表研究论文,在国际上首次公布了一种通用型CAR-T细胞——双阴性CAR-T细胞(CD19-CAR-DNT;RJMty19注射液)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LBCL)的临床试验初步结果。研究结果表明,RJMty19治疗不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而且在部分患者中显示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为LBCL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总结

在精准医疗和免疫疗法的推动下,淋巴瘤的治疗策略正逐步转向更加个性化和高效的方向。从化疗方案的优化到免疫疗法的创新,从精准诊断技术的应用到罕见亚型的深入研究,这些亮点研究展现了淋巴瘤治疗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例如,改良的化疗方案eBEACOPDac和BrECADD为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带来了更低的毒副作用和更高的生存率;CAR-T细胞疗法的长期随访数据进一步证实了其在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持久疗效和安全性。此外,液体活检技术的临床应用、新型免疫化疗方案的开发以及针对罕见亚型的流行病学研究,都为淋巴瘤的精准治疗和个体化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这些研究的成果不仅推动了淋巴瘤治疗的进步,也为整个血液肿瘤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未来,随着更多创新疗法的涌现和临床研究的深入,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我们期待这些研究成果能够更快地转化为临床实践,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同时,也期待全球科研人员和临床专家继续携手合作,不断探索新的治疗策略,为攻克淋巴瘤这一难题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Mathilda
排版编辑:Mathilda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1月26日
马利平
河南省肿瘤医院 | 放疗科
淋巴瘤研究领域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