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中肿李元方教授团队新发现:有效预测胃癌腹膜转移标志物!

01月14日
来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订阅号

2024年12月31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胃外科李元方、聂润聪团队在《分子肿瘤》(Molecular Cancer)在线发表了题为“长链非编码RNA在胃癌腹膜复发中的转录景观和预测潜力”的研究论文(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该研究探索了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胃癌腹膜转移中的转录景观及其预测潜力,构建了基于lncRNA的胃癌腹膜复发预测系统,并发现CASC15可通过激活JNK和p38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可作为胃癌腹膜转移新的治疗靶点。

1.jpg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2022年我国癌症研究中心报告,胃癌的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排名第5位,占所有新发恶性肿瘤的7.4%,胃癌相关死亡人数在恶性肿瘤中排名第3位,占总体肿瘤死亡人数的10.1%。由于早期胃癌缺乏典型症状,大部分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处于进展期甚至出现远处转移。腹膜是胃癌远处转移及术后复发的常见部位,预后差,而且常规CT和PET/CT等方式诊断腹膜转移的效果欠佳,漏诊率达20%~30%。因此,如何精准识别甚至预测胃癌腹膜转移极具临床意义。

为了解决这一临床难题,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胃外科李元方副主任(主持工作)主导下,袁庶强主任医师、聂润聪副主任医师联合病理科蔡木炎副主任,组建了涵盖肿瘤外科、生物信息、基础研究的多学科联合攻关团队,从胃癌腹膜转移患者配对的胃癌原发灶、腹膜转移灶以及正常胃黏膜上皮组织的lncRNA转录组谱入手,通过231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胃癌患者数据与414例TCGA胃癌患者数据双队列共同识别关键lncRNA,构建腹膜复发预测模型,并进一步通过体内体外实验验证其背后的理论依据。

2.jpg

研究流程

研究团队通过LASSO回归模型筛选出5个关键lncRNA(CASC15、CH17-360D5.2、LINC01094、MIR4435-2HG、RP11-400N13.3),并构建腹膜转移评分,该评分可有效预测胃癌患者的无腹膜复发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以及生存率。随后,通过整合临床病理信息,构建综合评分模型,进一步提高了其对无腹膜复发生存率的预测效能,5年pRFS(无腹膜复发生存期)的AUC达0.79。

3.jpg

胃癌腹膜复发预测模型的构建

为了进一步探索该预测能力背后的机制,探索lncRNA在胃癌腹膜转移的作用,研究团队针对CASC15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体外和体内多维度实验验证CASC15在胃癌腹膜转移中的关键作用。此外,血浆的CASC15水平具备作为液体活检标志物诊断胃癌腹膜转移的潜力。机制研究表明,CASC15主要通过激活JNK和p38信号通路促进上皮间质转化和转移。

4.jpg

CASC15促进胃癌转移,是胃癌腹膜转移液体活检标记物

本研究通过转录组分析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大样本的临床数据,成功识别并验证了与胃癌腹膜复发相关的关键lncRNA,首次构建了一个基于lncRNA的预测胃癌患者腹膜转移复发风险模型,并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揭示了CASC15促进胃癌腹膜转移的分子机制,并发现其作为液体活检标记物的潜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潜力。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胃外科李元方副主任医师、聂润聪副主任医师、袁庶强主任医师、病理科蔡木炎主任医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蔡小霞博士、陈国明博士、郑子奇博士、殷怡昕博士、王爽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谢丹研究员对本研究提供宝贵的建议和帮助。

主要研究者简介

李元方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胃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主诊教授、硕士生导师

《CSCO胃癌诊治指南》执笔专家,兼任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胃肠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CSCO胃癌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外科专委会委员。长期从事胃癌微创手术、胃癌围手术期治疗优化、腹膜转移发生机制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GUT、JNCI、Nature Medicine、Molecular Cancer、Eur J Cancer等杂志发表多篇高质量SCI论文,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等基金。

聂润聪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胃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优秀青年人才”,兼任广东省临床医学会肿瘤学会委员。获得2020年 CSCO 35 under 35最具潜力肿瘤医生奖、第四届“金山茶花计划”人民好医生。致力于胃癌微创手术、胃癌免疫微环境与治疗抵抗等临床、基础和转化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Medicine、GUT、Molecular Cancer、JAMA Netw Open、Adv Sci、JNCI等杂志发表多篇SCI论文,主持国家自然青年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博士后面上基金等基金。

袁庶强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胃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诊教授

青年临床医学科学家,专长是胃肠肿瘤的外科及综合治疗,擅长机器人/腹腔镜微创及保胃功能手术。担任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胃肠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部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腹膜后与盆底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胃肠外科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微创外科分会委员,荣获第二届“广东实力中青年医生”、“精术中国-手术视频演示大赛”冠军、“中国医师协会中青年医师视频大赛”季军。主持国自然基金、CSCO科研基金等6项。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Medicine、Cancer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Cancer、Cell Rep Med、Clin Transl Med、JNCI、Eur J  Cancer等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曾多次受邀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等国际学术会议做口头报告。

蔡木炎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国家医学(卫健委)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部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CSCO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CSCO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委会常务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遗传性肿瘤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主要从事消化系统肿瘤、淋巴瘤病理诊断与肿瘤DNA损伤修复研究,执笔国家权威CSCO胃癌、肠癌指南的撰写;研究成果为国际多个诊疗指南与共识所引用,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GUT、J Hep、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p Med等SCI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10项,2020年中国“杰出青年病理医师”奖获得者,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入选广东省广东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创新计划、中山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重点培育计划。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QTT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Astrid

阅读原文         


免责声明
本文仅供专业人士参看,文中内容仅代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订阅号立场与观点,不代表肿瘤资讯平台意见,且肿瘤资讯并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若有任何侵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评论
01月18日
夏月琴
盐城市第七人民医院(盐城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盐城市职业病防治院) | 肿瘤内科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胃癌腹膜转移中的转录景观及其预测潜力,构建了基于lncRNA的胃癌腹膜复发预测系统,并发现CASC15可通过激活JNK和p38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可作为胃癌腹膜转移新的治疗靶点
01月16日
赵学红
临汾市中心医院 | 肿瘤科
CASC15促进胃癌腹膜转移的分子机制,并发现其作为液体活检标记物的潜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潜力。
01月14日
武亚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 肿瘤外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