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肾例在望 | 肾癌靶免治疗探索更多可能性,局部治疗介入或进一步提高患者获益

2024年11月3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随着新型抗肿瘤治疗的飞速发展,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发展为肾癌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创新疗法不仅在晚期肾癌患者中展现出显著的疗效,更在新辅助治疗和术后辅助治疗领域开辟了新的战场。在新辅助治疗领域,靶免联合的应用使得术前缩瘤降期成为可能,为患者争取到了更多的生存机会。另一方面,靶免联合与放疗等局部治疗手段的结合,则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的选择。本期邀请多位专家分享靶免联合治疗晚期或新辅助治疗肾癌病例,以期为专家学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肾癌病例分享

病例分享专家

杨恺惟
主治医师,博士

临床医学博士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

点击观看完整病例讨论视频

基本信息:患者男,65岁,2022年3月因“胸闷、气短”就诊。
诊断结果:右肾透明细胞癌,G2,cT3aNXM1 IV期,胸膜、胸部淋巴结多发转移,骨转移(2处),恶性胸腔积液,IMDC:高危

图片1.png

图1. 患者基线影

图片2.png

图2. 原发灶

图片3.png

图3. 胸部转移及胸水

治疗经过:2022年4月11日起,行阿昔替尼+特瑞普利单抗治疗,联合原发灶SBRT放疗5次(IGTV 50Gy/10Gy/5f PGTV 40Gy/8Gy/5f)。

治疗1个月后复查,原发灶明显缩小,SUV值明显降低(SUVmax 5.5→1.8);2处骨转移灶消失;胸部转移灶缩小但SUV值仍然很高(SUVmax 5.2→5.5)。

图片4.png

图4. 靶免治疗1个月后原发灶对比

图片5.png

图5. 靶免治疗1个月后骨转移灶对比

图片6.png

图6. 靶免治疗1个月后肺部转移灶对比

2022年6月6日至10日,对全部残存转移灶行质子放疗。

2022年6月28日,4周期治疗后,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考虑发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停止免疫治疗。待患者转氨酶水平正常后,考虑患者肿瘤情况稳定,未重启免疫治疗,仅恢复阿昔替尼治疗,未见肝酶再次异常,目前患者疾病稳定。

图片7.png

图7. 治疗前后对比

病例二

基本信息:患者男,40岁。2019年因“右下腹痛行CT发现右肾占位”。

辅助检查:PET-CT示:右肾下极占位,葡萄糖代谢增高,考虑肾癌,临近右肾筋膜、肾周脂肪受累不除外,临近下腔静脉、右肾静脉、右侧输尿管受压,继发右侧输尿管上段、右肾盂肾盏扩张积水;右肾肿物周围、腹膜后、肠系膜多发小淋巴结,葡萄糖代谢均未见增高,建议密切随访。

图片8.png

图8. 基线PET-CT

手术治疗:2019年10月9日行右肾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肾细胞癌,乳头状II型,G3,部分G2;大小12×10×8cm,侵犯被膜至肾周脂肪,pT3a,手术断端净。

病理诊断:右肾乳头状肾癌pT3aN0M0 III期,局部晚期,右肾根治性切除术后

图片9.png

图9. 术后病理

2020年6月发现骨转移,更新诊断为右肾乳头状肾癌 pT3aN1M1 IV期,右肾根治术后,腹膜后淋巴结、椎旁、肝转移,IMDC:中危(1分)
 
一线治疗:2020年6月经泌尿肿瘤MDT,建议入组临床研究,行靶免+全覆盖放疗。开始行阿昔替尼(5mg po bid)+帕博利珠单抗(200mg ivgtt q21d)。

放疗期间病灶明显缩小,放疗6个月后几乎消失。治疗期间出现ALT升高1级,间断口服保肝药,腹泻1-2级,高血压2级。

图片10.png

图10. 放疗前后影像对比

2021年12月新发肝脏转移,行放疗干预。

2022年6月左侧第7肋骨转移,行全程图像引导立体定向放疗IGTR-SBRT,维持原靶免联合治疗方案。

肾癌新辅助治疗病例分享

病例分享专家

曾嵩
教授

医学博士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访问学者
主治医师
工作于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
主要研究方向为雌激素和膀胱癌,尿路上皮癌和肾移植排斥的的无创诊断试剂盒研发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SCI论文10篇,多次在ATC、TTS和ESOT会议发言分享成果

点击观看完整病例讨论视频

病例一

基本信息:患者男,56岁。1年前行内痔切除术。
现病史:3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程肉眼血尿,偶有不规则血凝块,伴左侧腰部胀痛不适,反复低热。无尿频尿急尿痛。就诊我院,CT提示左侧腹膜后巨大团块影,最大截面积

12.6×12.3×17.3cm,考虑肾脏来源。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睡眠尚可,纳差,大便如常,小便如上述,体重无明显变化。

辅助检查:2022年2月9日行上腹部+下腹部+盆腔CT增强三维成像,示左肾癌,左侧肾静脉内瘤栓形成,腹膜后增大淋巴结显示,左侧睾丸静脉增粗,左侧精索静脉曲张;盆腔少量积液。
胸部CT示双肺多发小结节灶,性质待定,纵隔多发大小不等淋巴结;双侧胸膜多发增厚。
骨ECT示全身骨动态+局部骨静态显像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结果:肾透明细胞癌(T3b-T4N1M0),静脉癌栓(I级),中度贫血,凝血功能异常
治疗方案:阿昔替尼+特瑞普利单抗新辅助治疗,期间第3疗程、第5疗程停用免疫,停药1月后进行手术治疗。

图片11.png

图11. 新辅助治疗后对比

图片12.png

图12. 新辅助治疗后对比

手术治疗:2023年3月7日行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术中粘连较重,手术时长4小时35分钟,出血量约150ml。术后1年随访未见明显复发。

病例二

基本信息:患者女,59岁。主诉“体检发现双肾肿物2周”。高血压7年,最大170/90mmHg,氯沙坦钾 1pcQD控制在140/80mmHg。哥哥罹患肾恶性肿瘤病史。

现病史:2周前外院体检超声发现双肾肿物,无腰痛和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就诊我院,CT提示双肾肿物,左侧7.9×10.2cm,右侧7.2×6.1cm。考虑肾透明细胞癌可能性大。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睡眠食欲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辅助检查:2024年4月1日腹部CT示:双肾上极肿物,考虑肾透明细胞癌可能性大,局部腹膜后多发小淋巴结,不除外转移可能;右侧肾盂及近端输尿管上端管壁增厚,局部管腔轻度扩张积水,不除外受侵;双侧肾周少许渗出;肝左叶囊肿,肝左叶早期强化灶,考虑异常灌注可能。

血管增强MRI示:1. 双肾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伴代谢活性增高,考虑恶性可能性大;胰尾部、脾脏及脾血管与左肾肿块分界不清,不除外受侵;右侧肾孟及输尿管近端与右肾肿块关系密切,管壁增厚,无法准确评估管壁代谢活性,倾向受累;腹膜后多发小淋巴结显示,均未见明显代谢活性增高,倾向转移。

2. 双肺多发磨玻璃及实性微、小结节,均未见明显代谢活性增高,建议胸部CT密切随诊;左侧肺门一枚代谢活性增高的淋巴结,考虑炎性;双侧颈部I-II区多发代谢活性增高的淋巴结,考虑炎性。

3. 右侧肾上腺代谢活性增高,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考虑生理性摄取可能性大

4. 子宫饱满、形态欠规则,未见明显异常代谢活性,多系肌痛所致,建议结合专科检查。

5. 其他病变:右侧上颌窦炎;双侧胸膜局限性增厚;肝左叶囊肿;双侧肾周少许渗出;阑尾粪石;痔可能性大;主动脉轻度硬化。

病理检查:(左肾肿物)穿刺活检病理示异型细胞浸润,细胞胞浆透明,结合免疫表型,符合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
诊断结果:肾透明细胞癌(T3b-T4N1M0),静脉癌栓(I级),高血压病2级;肿瘤突变检测未见突变

治疗方案:阿昔替尼(5mg bid)+替雷利珠单抗治疗4周期

图片13.png

图片14.png

图片15.png

图片16.png

图13. 新辅助治疗后对比

专家点评

宋黎明
教授

医学博士、北京朝阳医院 主任医师、副教授
北京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肾上腺外科学组副组长
北京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机器人学组委员 中国医促会腔镜内镜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促会泌尿生殖分会委员
北京医学会男科学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健促会泌尿专委会委员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原863计划)专家, 《中华医学杂志》通讯编委,《中国肿瘤临床》、《中华腔镜外科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drology审稿人。
专业方向为泌尿生殖系肿瘤的综合治疗。擅长腹腔镜手术,尤以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保留神经前列腺癌根治术、全腹腔镜膀胱全切+尿流改道、复杂上尿路重建和下腔静脉瘤栓切除等复杂手术见长。
主持或参与多项WHO、“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8项。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潍坊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两项。主编著作一部,参编四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

东洁
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 泌尿外科 副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基础学组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会员
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持科研项目及人才计划项目情况(按时间倒排序):
1. 主持:中央高水平医院临床科研专项:XP11.2 易位/TFE3 基因融合相关肾癌(易位RCC)诊治流程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022-PUMCH-A-150。经费:20万。时间:2022.07-2025.07
2.主持(已结题):北京协和医学院2021年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支持项目:改良三步法腹腔镜技能培训模式在本科教学的应用。项目编号:2021zlgc0103。经费:10万。时间:2021.07-2023.12。
3. 主持(已结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应用代谢组学发现肾癌早期诊断的尿液标志物。项目编号:3332020004。经费:15万。时间:2020.01-2021.12

宋黎明教授:杨恺惟教授报告了两个病例,采用靶免联合加放疗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如今,对于晚期肾癌,靶免是首选治疗方案,但是对于原发病灶的处理还是有些争议,通常的干预措施是手术,但放疗也可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同时保持很小的副作用。局部干预的意义在于减少肿瘤负荷,降低转移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曾嵩教授报告的病例经过靶免治疗后,一例病例出现疑似假性进展,通过穿刺病理明确后,巩固了治疗信心,后续继续采取靶免联合治疗,成功将肿瘤缩小,达到了很好的降期效果。另一例双肾癌病例则在几乎不可能保肾的情况下,成功通过靶免治疗降期,降低了手术创伤,获得了保肾机会。阿昔替尼与免疫的联合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指南中也获得了推荐,其突出的安全性获得了临床医生青睐。

东洁教授:杨恺惟教授从肾癌辅助治疗的角度,分享了两个比较经典的病例,通过靶免联合加上全覆盖放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总体而言,靶免治疗作为肾癌辅助治疗已经成为广泛认可的治疗模式,在临床实践中为患者带来很多的生存获益。杨恺惟教授分享的亮点在于全覆盖放疗,有效通过手术之外的手段减少了肿瘤的病灶体积,为患者带来了比较明确的生存获益。曾嵩教授报告的新辅助治疗病例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针对临床热点议题提出来讨论,究竟哪些患者可以从新辅助治疗中获益?例如初始无法保肾的患者,或可通过治疗达到保肾。我此前也接诊了一例局晚期巨大肾肿瘤患者,给予阿昔替尼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四个周期后,肿瘤体积明显缩小,术后病理显示达到了pCR,采取靶免辅助治疗后,仍然获得了很好的获益。当然,靶免治疗的安全管理仍需注意,临床实践重点应放在对并发症的管理,保证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后的安全性,未来或可尝试探索预测指标,提前预估患者术前是否可安全接受新辅助治疗。

晚期肾癌病例分享

这是二级横幅

李永强
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
北京肿瘤学会泌尿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专业委员泌尿外科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专业委员会体外冲击波碎石学组委员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泌尿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健康服务适宜技术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泌尿和肾病分会委员
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泌尿外科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用耗材临床应用与管理专家库专家

点击观看完整病例讨论视频

基本信息:患者男,73岁。主诉“左肾癌术后7年,发现肺转移、脑转移1月”。既往乙肝30年,口服恩替卡韦 0.5mg qd

现病史:2014年8月,因肉眼血尿就诊,在外院行”腹腔镜左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病理示左肾透明细胞癌,Fuhrman分级 2-3级
2014年至2017年,每年复查B超及平扫CT,未见复发

2018年至2019年,未随诊复查

2020年开始出现消瘦、乏力

2021年3月8日,复查胸部CT示:左肺下叶背段见分叶状肿块影,约5.2×4.0cm,较前新见,恶性可能;PSA-T 28.600ng/ml,PSA-F 1.150ng/ml,F/T 0.04

辅助检查:2021年3月11日 PET-CT示:左肺下叶背段代谢增高肿块伴分叶,大小4.9×4.2×5.2cm,SUVmax12.6,不除外恶性可能;肺门及纵隔未见明确肿大或代谢增高淋巴结;左前额叶皮质高密度灶,代谢增高,SUVmax 11.6,不除外脑转移瘤;甲状腺左叶和峡部低密度灶,边缘代谢增高,SUVmax 6.5,囊性出血可能,建议除外恶性;前列腺右侧外周带代谢增高灶,SUVmax 5.9。

2021年3月24日,头增强MRI示:左额叶异常信号伴强化,直径约5.6mm,考虑转移瘤可能。

2021年4月2日,局麻下行CT引导经皮穿刺肺结节活检+微波消融止血术,病理:(左肺)穿刺物内见异型细胞,部分胞浆透明,结合病史及免疫组化,考虑肾癌来源可能性大。

诊断结果:左肾透明细胞癌术后,脑转移,肺转移前列腺占位,乙肝,甲状腺结节。

MDT讨论:脑转移瘤诊断明确,肿瘤多发且较小,目前无症状,暂不考虑手术治疗;肺转移瘤由于无法明确手术获益,不考虑手术治疗;肾癌使用阿昔替尼+帕博利珠单抗治疗。

治疗经过:行阿昔替尼+帕博利珠单抗治疗。

图片17.png

图14. 肺部转移病灶治疗后对比

图片18.png

图15. 脑转移灶治疗后对比

治疗期间出现手足皮肤反应(2级)、声音嘶哑、乏力、腹泻、高血压、脑梗塞及甲状腺功能减退,未明显影响治疗。

病例二

基本信息:患者女,46岁。
现病史:2017年5月体检发现右肾肿瘤,直径6.5厘米。

2017年5月23日,行右肾根治性切除术,术后行IL-2  IH QOD

术后病理示:右肾灰黄色肿物直径7cm,肾透明细胞癌(WHO I级),癌侵及被膜但未穿透,肾盂可见癌,输尿管断端、肾门处血管断端、肾周脂肪囊未见癌。

2017年11月7日复查:右肾未见显示,邻近腹膜上、右侧腰大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外斜肌旁多发结节,部分融合呈串珠状,最大结节约2.2×1.8cm,增强后呈环状、结节状强化,考虑复发,另见右肺底结节影、腹腔、腹膜后多发小结节。

图片19.png

图16. 术前影像

图片20.png

图17. 第一次术后复查

2017年11月20日,行全麻下开腹探查+肿物切除术,术后2周开始使用索拉非尼(400mg po bid),4月后PD。
 
2018年3月10日,行胸腹盆CT检查示:右肾上腺内外侧支、右侧腹膜后、右侧腰大肌、腰方肌、结肠旁沟、腹内斜肌表面及深部、右侧腹壁脂肪内,多发不规则结节团块影,考虑肿瘤腹腔多发转移。

2018年3月13日,局麻下行经皮穿刺腹壁肿物微波消融术

2018年3月15日,全麻下行CT引导下右肾上腺及腹膜后肿瘤射频消融术,后使用阿昔替尼(5mg po bid)治疗共12 个月,初始肿瘤有缩小,强化减低,10个月后肿瘤增大。

图片21.png

图片22.png

图18. 阿昔替尼治疗前后对比

2019年2月8日至2019年3月15日,外放疗25次,总剂量56Gy。
 
2019年6月18日,开始使用PD-1单抗治疗,2019年8月27日开始,使用阿昔替尼+PD-1单抗治疗。
 
期间出现发热、疲乏、失眠、食欲减退、味觉改变及甲状腺功能减退(CTCAE 1级)、转氨酶升高(CTCAE 1级)

病例三

基本信息:患者男,59岁。主诉发现左肾囊性占位10年。既往高血压病史。

现病史:10年前体检超声发现左肾囊性肿瘤,直径2厘米。无不适症状,未予进一步诊治。

2021年5月19日,体检查泌尿系超声,提示左肾巨大肿瘤,囊实性改变,直径约12cm。

2021年5月26日,CTU示:左肾可见巨大实性混杂密度占位,首先考虑恶性可能,病灶范围约

9.8×8.5×12cm,邻近肾孟肾盏受累不除外;病灶与邻近左侧腰大肌、后腹膜分界欠清;左肺下叶多发大小不等结节,转移灶可能;双侧肾上腺结节样增粗,转移不除外。

2021年6月行左肾肿物穿刺活检,病理示:结合免疫组化,符合肾透明细胞癌。

入院后完善检查:HGB 102g/L,Neut# 4.94x109/L,PLT 236x109/L,Ca 2.55 mmol/L,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100分。

诊断结果:左肾透明细胞癌(T4NxM1,IV期)肺转移可能性大,轻度贫血,高血压病(3级 高危),IMDC分层 2个危险因素(贫血+血钙),中危

治疗经过:2021年6月起,开始予以帕博利珠单抗(200mg Q3w ivgtt)+阿昔替尼(5mg Bid po),治疗6程后,患者自觉体力明显改善,食欲好,体重增加5公斤。

2021年11月11日,复查腹盆CT增强示:左肾肿瘤明显缩小,约6.7×6.4cm,实性成分及增强程度较前明显缩小;双侧肾上腺结节样增生,大致同前。

图片23.png

图19. 肾脏病灶治疗前后对比

图片24.png

图20. 肺转移病灶治疗前后对比

手术治疗:2021年11月22日,行腹腔镜左肾根治性切除术,术中有明显粘连,出血约200毫升,未输血。病理示:(左肾及肿瘤)肾组织内可见大片坏死形成,伴周边纤维母细胞增生、炎细胞浸润及泡沫细胞聚集,未见明确肿瘤残留,结合病史,病变符合治疗后改变,肾被膜、输尿管断段、血管断端及肾窦脂肪未见特殊。术后恢复良好,继续靶向+免疫联合治疗。

病例四

基本信息:患者女,70岁,自诉“左肾癌根治术后6年,发现肺部结节7月余”。既往有高血压病16年余,最高160/80mmHg,既往口服依那普利,2015年后口服缬沙坦十氟伐他汀,控制可。

现病史:2015年3月因左肾上极占位于外院在腹腔镜下行左肾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透明性细胞癌(Fuhrman分级II级,大小4×3.5×2.5cm,未累及肾被膜,肾门血管未见癌栓),术后未治疗,随诊。

2021年5月,PET-CT示:右肺中叶及左肺上叶多发结节,部分伴摄取增高,延迟显像前后SUV2.3,大者约2.0×1.6cm,贴邻纵膈胸膜及左侧斜裂胸膜,考虑转移可能大。双肺下叶胸膜下小结节,未见摄取增高,大者约0.7×0.5cm。双肺肺气肿,右肺上叶肺大泡。双肺多发钙化。右侧第五肋局部骨皮质不连续,周围骨痂形成,伴摄取增高,最大SUV2.0。肝脏多发囊肿。余未见异常。
2021年12月7日胸腹部增强CT示:双肺见多发大小不等结节、小结节影,较大者位于左肺下叶,大小约3.2×2.0cm,考虑转移瘤;右侧肾盂旁囊肿可能性大。

诊断结果: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TxN0M1)、肺转移、IMDC 1分

治疗经过:患者符合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对比舒尼替尼单药一线治疗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肾癌的随机、开放、阳性对照、多中心III期临床实验。IDMC:中危。
2021年12月10日,首次特瑞普利单抗(240mg Q3W)+阿昔替尼(5mg bid)
2021年12月31日,特瑞普利单抗(240mg Q3W)+阿昔替尼(3mg bid)
2023年12月21日至今,停用特瑞普利单抗,继续阿昔替尼(5mg bid)维持治疗,疗效评估PR
2024年6月15日,患者因心脏病去世。

图片25.png

图21. 靶免联合治疗疗效对比

不良反应处理:
咳嗽:2022年1月27日,评估CTCAE 1级,给予阿奇霉素治疗,2022年2月11日未缓解,胸部CT示肺气肿,右肺上叶肺大泡;双肺多发结节、钙化灶;WBC、CRP未见异常。行苏黄止咳胶囊,症状较前缓解。

腹泻:2022年2月13日,评估CTCAE2级,给予蒙脱石散口服后缓解。

高脂血症:评估 CTCAE 2级

肾癌伴癌栓新辅助靶免联合治疗病例分享

这是二级横幅

顾良友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医学部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临床研究办公室秘书
北京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基础与转化医学学组委员
入选2023年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院自主创新项目1项,作为课题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重点项目等
以第一/通讯作者于Innovation、Eur Urol、Cancer Treat Rev、J Urol、BJUI等发表论文33篇
研究成果多次入选ESMO、EAU、SIU、UAA等国际会议
《BMC Urology》、《Frontiers in Oncology》编委 ,《Cancer Letters》、《Surgery》等审稿人
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解放军总医院医疗成果一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

基本信息:患者男性,57岁,主诉“腹痛伴恶心呕吐1周余”。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辅助检查:MRI检查提示:右肾中下部富血供病变,考虑恶性,右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形成(Mayo II级,301 I级),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PET-CT:未见远处转移。

临床诊断:右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腹膜后淋巴结转移,T3bN1M0

图片26.png

图22. 基线影像

病理检查:穿刺病理示:上皮样肿瘤细胞伴坏死,免疫组化提示透明细胞癌可能性大。

治疗经过:阿昔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6周期,期间出现腹泻2级,手足综合征1级。疗效评估:原发灶明显缩小(8.9→4.8cm),淋巴结缩小(7.1→3.1cm),癌栓降级(II→I)。

图片27.png

图23. 新辅助治疗前后对比

手术治疗: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右肾根治性切除术+静脉癌栓切除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时间150min,出血量100ml。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术后1天下床,术后3天拔除引流管,术后7天出院。
 
术后病理:右肾透明细胞癌,WHO/ISUP分级2级,大部分退变及坏死。静脉内见癌栓伴大片坏死;大量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胆固醇结晶形成,局灶钙化,周围纤维组织增生-irPR;淋巴结内未见癌(0/5);残余存活肿瘤细胞比例(%RVT):原发灶=10%,栓=0%。

图片28.png


图24. 术后病理

2022年8月,术后1个月开始辅助免疫治疗(特瑞普利单抗 240mg Q3w),期间出现皮疹1级,自行消退。
2023年8月,术后12个月复查腹部核磁提示腹膜后肿大淋巴结,PET-CT提示肝区、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开始使用阿昔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

图片29.png

图25. 术后随访

2023年12月,疗效评估PR。

图片30.png

图26. 靶免联合治疗后随访

2024年3月、10月评估病灶进一步缩小。

图片31.png

图27. 靶免联合治疗后随访

专家点评

刘志凯
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 放射治疗科、博士、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肿瘤放疗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组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放射治疗装备技术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委员会儿童肿瘤放射治疗学组委员
华人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放射免疫工作委员会北京分会委员
北京医学会放射肿瘤分会泛京津冀前列腺癌多学科诊疗协作组委员

董德鑫
教授

医学博士、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 主任医师、副教授
肾脏外科、泌尿系统肿瘤和腔镜微创手术、擅长肾肿瘤的综合诊治
中国人体健康促进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分会常务委员
北京整合医学学会心贴心健康文化工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男科与性医学医师分会青年委员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泌尿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编委
《协和医学杂志》青年编委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责任编委
2018年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和香港养和医院,高级访问学者
2016年美国南加州大学医学院,参观访学
2015年台湾大学附属医院和台湾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参观访学
2020年第四届CARS肾癌全能医生全国总决赛手术组冠军
发表中英文论文6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2篇
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主编专著1部《协和肾囊肿外科学》,参编专著4部

刘志凯教授:近年来放疗在肾癌治疗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靶免联合治疗可以帮助原本不可治愈的肿瘤达到长期控制,获得治愈可能性,在系统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联合放疗等局部治疗,有望帮助患者进一步获益。此外,考虑到肾癌作为免疫原性较强的肿瘤,放疗也有望给予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增敏,提前激活免疫细胞。期待未来放疗联合系统治疗的更多临床探索。

董德鑫教授:肾癌治疗手段的发展日新月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靶免联合治疗的应用,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预后,而放疗的介入则有望帮助患者进一步提高获益。301医院在郭刚教授和张旭院士团队的带领下,在瘤栓处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靶免联合治疗的应用,患者的整体生存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Zika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