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肾例在望 | 肾癌靶免联合治疗病例探讨,晚期治疗与新辅助治疗均可获益

2024年11月3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如今,基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靶免联合方案,已经成为了晚期肾癌的标准治疗方案,并得到了权威指南推荐。靶免联合方案有效延长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降低了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而随着治疗方案的多样化,如何分层筛选和合理使用药物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临床医生也在实践中逐渐摸索晚期肾癌治疗的规范化、个体化。本期邀请多位专家分享靶免联合治疗晚期或新辅助治疗肾癌病例,以期为专家学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一例转移性乳头状肾细胞癌病例分享

病例分享专家

朱颜铂
教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 主治医师 内科学博士 吉林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女子肿瘤专业委员会秘书 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 近五年主持或参加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 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吉林省财政厅,吉林省卫生科研人才专项项目 吉林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 吉林省卫生健康科技能力提升计划立项目 院青年发展基金项目 以第一作者发表sci共4篇,其中1区文章1篇,发明专利2项

点击观看完整病例讨论视频

基本信息:患者男,37岁,因“体检发现双肺多发结节,右肾占位”于2018年3月就诊。病程中偶有咳嗽,无咳痰,无血尿,无腰疼。
 
辅助检查:2018年3月2日肺部CT示双肺多发结节影,考虑转移瘤。
 
2018年3月2日腹部CT示右肾实质内混杂密度,考虑恶性。
 
2018年3月4日PET-CT示右肾实质内混杂密度影,FDG代谢水平升高,建议增强CT或MRI扫描,待除外恶性;双肺弥漫大小不等结节且FDG代谢不同程度增高,考虑转移。

图片1.png

图1. 2018年3月2日患者基线影像

初步诊断:右肾占位(考虑恶性),双肺多发占位
 
治疗经过:2018年3月17日行右肾+肾门淋巴结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乳头状肾癌II型。
 
2018年3月31日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病理示乳头状肾细胞癌转移可能性大。

临床诊断:右肾乳头状细胞癌IV期IMDC低危(pT3aN0M1),双肺多发转移
 
一线治疗:2018年4月,右肾组织基因检测排除匹配靶向药的基因突变后,予以舒尼替尼(50mg 2/1方案)治疗,期间出现高血压2级、皮疹2级、肌酐升高,由于不良反应无法耐受,于2018年6月停药。至2018年9月复查,疾病进展,一线PFS 9个月。

图片2.png

图2. 2018年9月复查影像

二线治疗: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患者于外院入组CAR-T临床试验,自述疗效达到SD。
 
三线治疗:2019年8月起重新使用舒尼替尼(37.5mg 2/1方案),用药第2周期(2019年9月)因急性呼吸困难就诊,行胸腔穿刺引流,结合肺CT影像考虑疾病进展。
 
四线治疗:
2019年9月起,行阿昔替尼(5mg bid)+帕博利珠单抗(200mg q3w)治疗,2019年11月19日,2020年2月14日,2020年8月5日复查,疗效PR,PFS 11个月。
 

图片3.png

图3. 疗效评估

五线治疗:2020年9月因咳嗽、咳痰、胸闷1周返院,考虑发生免疫相关性肺炎2级,停用免疫治疗,使用强的松3天后咳嗽咳痰减轻,减量用药后复查。后调整方案为阿昔替尼(7.5mg BID),2021年2月,2021年5月,2022年4月,2022年10月复查,疗效缩小SD,PFS 25个月。

图片4.png

图4. 方案调整后疗效评估

2022年9月,感染新冠后因肾功能损伤,阿昔替尼停药,护肾治疗后减量使用阿昔替尼(5mg bid),后再次因蛋白尿停药。
 
2022年10月与2023年2月复查,疗效评估PD。
 
六线治疗:2023年2月起改用卡博替尼(60mg QD)。至2023年12月,疗效评估PR,期间出现肌酐升高、手足综合征及无法控制的高血压,停药2个月。

图片5.png

图5. 疗效评估

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病灶评估为增大SD,卡博替尼减量40mg使用,因血压无法控制,每用药2周停1周至今。

新辅助靶免治疗晚期肾癌病例分享

病例分享专家

徐雁龙
教授

辽宁省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三病区 住院医师
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硕士研究生
发表SCI 1篇中文核心1篇

点击观看完整病例讨论视频

基本信息:患者男,55岁,主诉“发现左肾占位,双肺继发恶性肿瘤10日”。高血压病史2年,口服用药控制良好;吸烟史10支/日×35年,饮酒史半斤/日×30年。

辅助检查:

彩超:双肾大小在正常范围内,被膜连续,皮髓质界限清晰。左肾中下极见大小约66.3×58.1mm不均质回声区,形态尚规则,边界欠清晰,周边及内部见血流信号。双侧集合系统未见分离。双侧输尿管未见明显扩张。双侧肾上腺区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膀胱未充盈,前列腺显示欠清晰,大小约28.8×40.1×25.6mm,形态欠规则,回声不均。
 
肺CT及肾脏增强CT:双肺散在实性结节,较大者位于左肺上叶前段,实性结节,大小约34mm×31mm,可见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充气支气管征象。左侧胸腔见液体密度影。纵隔居中,各层面未见肿大淋巴结。左肾下极可见不规则肿物影,突破肾包膜,肿物密度不均,较大层面大小约65mm×58mm,平扫CT值41HU,增强扫描动脉期77HU,静脉期110HU,排泄期80HU,不均匀强化。中心可见低密度无强化区。腹主动脉旁见多发淋巴结影,部分增大。
 
考虑左肾下极占位伴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符合恶性,请结合临床;双肺多发转移瘤可能大;左侧胸腔积液。

图片6.png

图6. 肺CT及肾脏增强CT

骨ECT:全身骨骼显影清晰,左侧肩关节,左侧第1前肋见异常放射性核素分布浓聚,余处骨未见异常放射性核素分布浓聚和稀疏。诊断为左侧肩关节、左侧第1前肋骨异常,建议隔期复查。

图片7.png

图7. 骨ECT

病理检查:肾穿刺活检术后病理示,变性坏死组织为主,周边见少量异型细胞,胞浆透明,结合免疫组化考虑肾癌。

图片8.png

图8. 病理检查

诊断结果:左肾恶性肿瘤T3aN1M1,IMDC分级:中危,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继发恶性肿瘤,肺继发恶性肿瘤,左侧胸腔积液
 
治疗方案:阿昔替尼+PD-1单抗
 
用药3月后复查,左肾下极占位减小,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较前缩小;双肺多发转移瘤减小,左侧胸腔积液减少,左侧肺不张好转。

图片9.png

图片10.png

图9. 治疗3周期后疗效评估

手术治疗:腹腔镜下左肾切除术及肾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示:治疗后标本(左肾)结合免疫组化,符合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Furhman分级:III级),伴纤维胶原化、坏死及炎性浸润,符合治疗后反应性改变,局灶考虑侵犯周围脂肪囊伴纤维包膜形成;肾门淋巴结见转移癌。

图片11.png

图10. 术后病理结果

病例二
基本信息:患者男,49岁,入院1周前骑摩托车摔倒后出现间断肉眼血尿,无其他排尿症状,当地医院就诊CT检查提示右肾占位,可疑肺转移。

辅助检查:

彩超:右肾见大小约143.0×106.0×76.3mm低回声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内见少许血流信号。考虑右肾实性肿块,左肾囊肿。前列腺肿大。
 
肾脏CT:右肾见软组织密度肿物影,大小约90×122mm,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迅速廓清,低于肾实质,其内见肾动脉分支供血,肿物累及肾盂及右侧输尿管上段,侵及肾静脉。右肾占位性病变,考虑肾癌,肾静脉癌栓形成。右肾盂输尿管上段受累可能。腹膜后稍大淋巴结。

图片12.png

图11. 肾脏CT

肺CT:双肺野透过度良好,可见多发结节影,大小不等,较大者位于右肺上叶,大小约17mm×16mm,位于右肺上叶后段,可见分叶征象。气管及各级支气管通畅,无扩张与狭窄。双侧肺门不大。纵隔窗:双侧胸廓对称,胸壁光滑。纵隔居中,各层面未见肿大淋巴结。双肺多发结节,考虑转移。

图片13.png

图12. 肺CT

肾脏MR:右肾见混杂信号肿块影,大小约113mm×81 mm×122mm,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下腔静脉局部及右肾静脉可见充盈缺损。左肾见T2WI高信号结节影,未见强化。双侧肾上腺未见常。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右肾占位,恶性可能,请结合临床。下腔静脉局部及右肾静脉局部栓子可能。左肾囊肿。

图片14.png

图13. 肾脏MR

骨ECT:全身骨骼显影清晰,右侧第3、4前肋,第7胸椎见异常放射性核素分布浓聚,余处骨未见异常放射性核素分布浓聚和稀疏。诊断右侧第3、4前肋,第7胸椎骨异常。建议隔期复查(3-6个月)。

病理检查:恶性肿瘤,结合免疫组化,符合肾细胞癌,考虑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
 图片15.png

图14. 穿刺活检病理

诊断结果:右肾恶性肿瘤 Tb3NXM1,腔静脉瘤栓,肺继发恶性肿瘤;中危组,Mayo瘤栓分级I级
 
治疗方案:阿昔替尼+PD-1单抗治疗,3月后复查:右肾肿物明显缩小,瘤栓较前缩小;肺野透过度良好,可见多发结节影,大小不等,较大者位于左肺上叶下舌段,结节大小约13mm×11mm,可见分叶征象,双肺结节较前缩小,甚至消失;

图片16.png

图15. 复查肾脏MR

图片17.png

图16. 复查肺CT

手术治疗: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右肾切除术,腔静脉瘤栓取出术。术后病理示(右肾)变性坏死严重,结合免疫组化,符合肾细胞癌,考虑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下腔静脉瘤栓)符合脉管瘤栓,输尿管断端净,主动脉旁淋巴结反应性增生(0/1)。

图片18.png

图17. 术后病理

术后继续靶向治疗,术区未见复发,肺转移灶稳定。

图片19.png

图18. 术后随访结果

专家点评

李刚
教授

辽宁省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三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肾癌协作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青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及男生殖系肿瘤分会青委会委员
辽宁省抗癌协会肿瘤泌尿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
辽宁省抗癌协会泌尿外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辽宁省生命科学会微创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刘子玲
教授、博士生导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北京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罕见肿瘤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妇科肿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尿路上皮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肾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肺癌分委会常委
白求恩精准研究会转化医学分委会副主任委员
吉林省研究型医院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吉林省研究型医院女子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吉林省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吉林省研究性医院学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编委

李刚教授:朱颜铂教授分享病例历经多线内科治疗,为外科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这类患者预后不佳,可用方案较少,治疗过程中甚至经过了CAR-T治疗,然而都未能获得理想疗效。既往对于透明细胞癌或非透明细胞癌患者,靶免联合方案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但在靶免方案之后可用方案不多,该病例的阿昔替尼剂量滴定给予了临床重要指导。靶免治疗后的后线治疗方案仍然有待探索,此外,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如肾损伤也需要妥善管理。新辅助治疗病例中,靶免联合方案达到了很好的肿瘤缓解,顺利进行了手术切除,患者获得了长期获益。
 
刘子玲教授:新治疗理念的发展令人叹服。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往往PD-L1表达较高,有望从靶免治疗中获益,朱颜铂教授分享病例患者的确从靶免治疗中获益,后续免疫治疗中断后的再挑战问题长期以来都在讨论,结合临床研究进展,可以尝试其他免疫联合方案进行后续的尝试。新辅助治疗病例则体现了靶免新辅助模式的应用,今年的ESMO会议中也报告了类似的研究进展,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新辅助+手术+辅助的治疗模式为患者带来的获益。期待后续看到更多中国研究者基于中国临床实践开展研究,积累更多证据。

晚期肾癌靶免联合治疗经验分享

病例分享专家:

戴洪双
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泌尿外科主治医师
黑龙江省医促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
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
黑龙江省慢病学会肿瘤精准医学分会委员

点击观看完整病例讨论视频

基本信息:患者女,59岁,2021年9月入院,主诉“右肾根治术后、复查发现双肺及右肾上腺转移2年余”。既往子宫切除手术。
 
现病史:患者2021年5月因无明显原因出现咳嗽,7月出现胸闷症状,7月6日在外院行强化CT示:双肺多发结节,考虑转移瘤可能,右肾恶性肿瘤病变及周围多发血管,性质待定。7月9日行右肾占位病理穿刺,显示透明细胞癌,并于2021年7月在外院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右肾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同年9月复查发现双肺及右肾上腺转移瘤,为求进一步诊治现特来我院。
 
辅助检查:2021年9月1日全腹部、盆腔、胸部增强CT显示右肾术后改变,双肺多发结节,转移瘤可能,右肾上腺结节,嗜铬细胞瘤待除外,肝小囊肿,子宫缺如盆底腹膜稍厚。
 
2021年9月2日骨ECT示部分骨呈轻度放射性浓聚,未见骨转移灶。
 
诊断结果:右肾癌术后伴肺转移,肾上腺转移瘤,双肺野区内见多发结节影,大者直径约11mm,右肾上腺见类圆形结节影,大小约23×16mm,分期T4N0M1。
 
治疗方案:2021年9月10日起行特瑞普利单抗(240mg ivgtt 21d)+阿昔替尼(5mg po bid)治疗。

2021年11月29日疗效评估SD,期间出现蛋白尿1级(未处理),肝损伤1级(护肝片对症支持),高血压2级(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
 
2022年2月23日疗效评估PR,期间出现蛋白尿1级(未处理),肝损伤1级(护肝片对症支持),高血压2级(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
 
2022年4月19日疗效评估PR,期间出现蛋白尿1级(未处理),肝损伤3级(谷胱甘肽静点对症支持),暂停靶免治疗。
 
2022年4月28日至5月16日,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多烯磷脂酰胆碱对症治疗。评估肝损伤降低至1级,继续停用特瑞普利单抗,阿昔替尼滴定3mg bid低剂量恢复使用。
 
2022年6月7日,评估肝损伤恢复正常,恢复阿昔替尼5mg bid使用。
 
2022年6月28日评估肝功能良好,6月30日重启特瑞普利单抗+阿昔替尼治疗。
 
2022年8月10日疗效评估PR,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2级,给予优甲乐对症治疗。
 
2022年12月16日,疗效评估PR,出现2级蛋白尿,给予黄葵、百令胶囊对症治疗。
 
2023年2月17日,再度出现肝损伤3级,给予甘草酸二铵胶囊(100mg po TID)治疗。暂停特瑞普利单抗+阿昔替尼治疗。
 
2023年3月13日疗效评估PD。

图片20.png

图19. 右肺下叶病灶变化过程

图片21.png

图20. 左肺下叶病灶变化过程

图片22.png

图21. 右肾上腺病灶变化过程

基本信息:患者男,60岁,2010年3月首次入院,诊断右肾肿瘤,行右肾根治术,病理显示透明细胞癌,累及肾被膜。主诉“右肾根治术后11年,近日出现咳嗽、胸闷。周身骨痛数月”。

现病史:2021年3月因无明显原因出现咳嗽,胸闷症状,行CT检查显示右肺多发结节,MR示患者颈7和胸3附件骨异常信号,考虑骨转移,特来我院进一步检查。
 
辅助检查
:2021年3月3日,颈椎和胸4 7 8见轻度放射性浓聚。
 
2021年3月5日,3.0T 颈部软组织平扫:颈7及胸3附件骨异常信号,考虑转移伴7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能。
 
2021年3月15日,全腹部、盆腔、胸部增强CT显示:右肾术后缺如,双肺及叶间多发结节,转移瘤不除外,胸3椎体横突骨质破坏,考虑骨转移。
 
诊断结果:
右肾癌术后伴肺及骨继发恶性肿瘤,双肺野内见多发结节影,大者直径14mm,胸3,颈7转移病灶。

治疗经过:2021年3月21日起,行特瑞普利单抗(240mg ivgtt 21d)+阿昔替尼(5mg po bid)治疗。
 
2021年6月疗效评估SD,右肺上叶10mm,右肺下叶13mm,胸3,颈7转移病灶稳定。期间出现肿瘤疼痛1级,给与止疼治疗;低蛋白血症1级,补充蛋白,促甲状腺激素增加1级。
 
2021年9月疗效评估PR,右肺上叶4mm,右肺下叶4mm,胸3,颈7转移病灶稳定。期间肿瘤疼痛1级,给与止疼治疗;低蛋白血症1级,补充蛋白,促甲状腺激素增加1级。
 
2022年1月疗效评估SD,右肺上叶3mm,右肺下叶5mm,胸3,颈7转移病灶稳定。期间肿瘤疼痛1级,给与止疼治疗,低蛋白血症1级,补充蛋白。
 
2022年4月疗效评估SD,右肺上叶5mm,右肺下叶4mm,胸3,颈7转移病灶稳定。期间出现肿瘤疼痛1级,给与止疼治疗;低蛋白血症1级,补充蛋白;甲状腺激素减退症1级,给予左甲状腺钠片对症治疗。

不良反应处理:

2022年4月20日,甲功五项结果:促甲状腺激素15.200ulu/ml,经综合考虑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TCAE 1级。给予左甲状腺钠片对症治疗。
 
2022年5月10日,甲功五项结果:促甲状腺激素51.400ulu/ml,经综合考虑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TCAE 2级持续中,为保证安全,本周期暂停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阿昔替尼原剂量治疗,给予左甲状腺钠片对症治疗。
 
2022年5月31日,甲功五项结果:促甲状腺激素50.000ulu/m,经综合考虑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TCAE 1级持续中,患者自述无嗜睡、乏力等全身症状,前往外院内分泌科就诊,医生会诊不影响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使用,本周期恢复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阿昔替尼原剂量治疗,给予左甲状腺钠片75ug/日对症治疗。
 
2022年6月10日,遵医嘱优甲乐上调至87.5ug/日。
 
2022年6月22日,甲功五项结果:促甲状腺激素10.600ulu/ml。
 
2022年6月24日,遵医嘱优甲乐上调至100ug/日。
 
2022年7月13日,甲功五项结果:促甲状腺激素2.640ulu/ml,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级结束,优甲乐继续巩固用药。

治疗经过:2022年6月疗效评估PR,右肺上叶4mm,右肺下叶0mm,胸3,颈7转移病灶稳定。期间出现肿瘤疼痛1级,给与止疼治疗,促甲状腺激素减退症2级,给予左甲状腺钠片对症治疗。
 
2022年9月疗效评估SD,右肺上叶4mm,右肺下叶0mm,胸3,颈7转移病灶稳定。期间出现肿瘤疼痛1级,给与止疼治疗,低蛋白血症1级,补充蛋白。
 
2022年12月疗效评估SD,右肺上叶4mm,右肺下叶0mm,胸3,颈7转移病灶稳定。期间出现肿瘤疼痛1级,给与止疼治疗,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1级,未特殊处理。
 
2023年3月疗效评估SD,右肺上叶5mm,右肺下叶0mm,胸3,颈7转移病灶稳定。期间出现离子紊乱3级,与免疫相关,与阿昔替尼无关,对两种药给与暂停;肿瘤疼痛1级,给与止疼治疗;全身乏力2级。
 
2023年4月疗效评估PD,右肺上叶5mm,右肺下叶0mm,胸3,颈7转移病灶明显增大。期间出现肿瘤疼痛1级,给与止疼治疗;低蛋白血症1级,补充蛋白;促甲状腺激素减退症1级,给予左甲状腺钠片对症治疗;贫血1级,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1级,未特殊处理。

图片23.png

图22. 病情回顾

晚期肾癌多线靶向治疗一例

病例分享专家

于天跃
教授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教学秘书
2014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生物样本库委员会遗传性肿瘤学组理事
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免疫分委会委员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医学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
擅长肺癌及妇科肿瘤的靶向及综合治疗

基本信息:患者男,68岁。
 
现病史:2020年5月肾CT示:左肾不规则混杂密度影,5.3×7.7×5.5cm(左右×前后×上下)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快进快出表现。右肾0.3cm低密度灶,无强化。双侧输尿管走行区域未见明显异常。膀胱壁密度未见异常。前列腺体积增大,精囊大小形态未见异常。

图片24.png

图23. 2020年5月肾CT

2020年6月,于外院行肾根治术,术后病理示:透明细胞癌1级,肿物7×4×3.6cm,未见肾盂侵犯,未见明确血管级被膜侵犯,输尿管断端未见癌累及术后未行任何治疗。

图片25.png

图24. 2020年6月术后病理

2023年2月出现咳痰带血,就诊我院,肺部CT示右肺主气管后方软组织团块,大小约6.7cm×3.8cm,病变侵及奇静脉弓、隆突下,右侧胸膜下多发结节,考虑继发MT可能性大。右侧胸腔积液。

图片26.png

图25. 2023年2月肺部CT

2023年2月28日肺穿刺活检,病理示透明细胞癌,免疫组化提示肾来源。

图片27.png

图26. 肺穿刺活检病理

一线治疗:2023年3月起使用培唑帕尼(800mg po qd),2023年4月复查疗效SD,不良反应为肝功能异常、胆红素升高,经过约2周护肝对症治疗后好转。
 
2023年5月初患者自觉右侧踝部疼痛。
 
2023年5月9日完善踝部MRI示:踝关节水肿,胫骨下段骨质破坏伴周围软组织受累。局部姑息放疗:PTCV 3000cGy/10f,疼痛明显好转。定期伊班膦酸治疗。

图片28.png

二线治疗:2023年5月31日起,行阿昔替尼(5mg po bid)联合PD-1单抗治疗。
 
2023年7月复查,肺内病灶、胸膜下结节明显缩小,胸水减少。

图片29.png

图28. 2023年7月复查肺部病灶

2023年9月,患者乏力明显,食欲差。5T、心肌酶、皮质醇等未见明显异常。排除免疫不良反应。阿昔替尼减为5mg qd,症状改善。
 
2023年11月,减量治疗后复查:肺内病灶及胸膜病灶较前稍增大、胸水增多,后续给予阿昔替尼足量治疗。

图片30.png

图29. 2023年11月复查肺部病灶

2024年1月复查,肺内病灶再次缩小。

图片31.png

图30. 2024年1月复查肺部病灶

图片32.png

图31. 2024年4月复查肺部病灶

2024年8月24日疗效评估PD,右侧腰背疼痛明显,给予局部放疗。

图片33.png

图32. 2024年8月复查肺部病灶

三线治疗:2024年8月24日起,行伏罗尼布+依维莫司治疗;9月20日患者胸背部疼痛加重,气短加重,症状加重,行动困难,考虑治疗无效。基因检测后尝试应用贝组替凡,哌柏西利。
 
2024年11月10日,患者胸背疼痛缓解,静息状态无明显气短,症状尚稳定。

专家点评

佟明
教授

医学博士三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泌尿外科教研室主任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肿瘤一病区主任
中国医促会泌尿生殖分会常委
中国医促会泌尿生殖分会辽宁学组副主任委员
中国性学会全国委员
中国性学会私密整形与产业分会全国委员
辽宁省男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辽宁省泌尿外科学会常务委员
北方四省泌外肿瘤协作组成员
主持科研课题4项,著书2部,其中《前列腺癌基因多态性风险性研究》为辽宁省卫生厅课题,《国产泌尿系统电切镜临床应用评价研究》为辽宁省教育厅重点攻关项目。近年来先后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10余篇,科技部核心期刊30余篇.

乔忠杰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学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美国泌尿外科学会国际会员
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委员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哈尔滨市医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泌尿外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会员
中华干细胞学会副主任委员

佟明教授:于天跃教授分享病例历经多线治疗,这类患者往往容易向神经内分泌型转变,多次复发后恶性程度逐渐提高,治疗较为棘手。
 
乔忠杰教授:
朱颜铂教授分享的病例较为少见,治疗方案有限,应用靶免联合方案获得良好疗效,期待更多药物上市。新辅助治疗中,阿昔替尼联合免疫的方案目前已经在国外广泛应用于新辅助治疗,不过需要关注TKI应用于新辅助治疗的术中粘连问题。戴洪双教授的分享中强调了安全管理问题,值得学习。于天跃教授的分享中同样强调了安全管理问题,其中二线应用阿昔替尼+PD-1单抗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但后续也因为安全问题需要调整剂量。后线治疗中同样需要关注安全管理问题,或也可尝试阿昔替尼的重新启用。放疗在肾癌中应用较少,但随着对放疗的重视,必要时也可尝试进行局部干预。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Zika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