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因为第二天是国际儿童节,旨在希望下一代免受烟草危害。关于吸烟致癌的警告,世界卫生组织早已明确说明:吸烟、二手烟、无烟烟草都是I类致癌物,对人类危害非常大。
香烟中的90多种明确有毒物质,70多种是明确致癌物。虽然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我国仍有超过3亿人在吸烟。研究表明,吸烟可能会导致20多种疾病的风险升高,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肺癌。[1]
也有人说,怎么有人抽了一辈子烟,也没得肺癌?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吸烟和癌症到底有什么关系。
肺癌是中国第一大癌!我国半数肺癌病例由吸烟引起
根据统计数据,无论是发病人数还是死亡人数,肺癌均是我国的第一大癌症。[2]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肺癌新发病例82万例,死亡71万例,约占全球的40%,成为肺癌新发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第一的国家。[3]
而反观美国,近年来得益于控烟运动和早期筛查等,癌症死亡率大幅下降,减少死亡超过300万人。[4]
我国肺癌发病率居高不下的一大因素就是吸烟及二手烟。据全球顶级期刊《柳叶刀》发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由吸烟和二手烟导致的死亡在全球高达710万人。[1]
另外,有数据显示,超过80%的肺癌患者有吸烟经历,我国约50%的肺癌因吸烟而引起。而且,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开始吸烟年龄越小,肺癌的发病风险越高。
对于肺癌的发生,吸烟的影响大于遗传的因素
我们知道,遗传变异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而吸烟会增加这种影响的程度。那么,对于肺癌的发生,吸烟和遗传的影响到底哪个更大呢?
近期一项发表在Br J Cancer的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揭示了二者对于肺癌发病风险的影响。[5]
研究调查了具有不同遗传风险和吸烟习惯的人患肺癌的风险,结果显示,高遗传风险和吸烟均是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与较高的肺癌发病风险独立相关,但吸烟对于肺癌风险的增加远比遗传显著。
此外,人群归因分析表明,戒烟可能预防 76.4% 的新发肺癌。
还有研究显示,不吸烟的人,75岁死于肺癌概率只有0.3%,而一直吸烟的人平均概率是16%,超过50倍。[5]
吸烟不仅与肺癌有关!
未来20年,或将增加86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癌症
2017年美国癌症学会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中国超过50%的男性癌症死亡和超过1/3的女性癌症死亡,都源于可以避免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7点:吸烟、二手烟、饮酒、水果蔬菜摄入不足、体重超重、不运动和感染。其中,吸烟的影响最大。[1]
2020年发表的一项覆盖我国31个省份和直辖市的研究显示,我国近20%的癌症死亡由吸烟所致。[6]
而且,吸烟不仅仅与肺癌相关!
肺癌和肝癌是吸烟所致癌症死亡的两大主要病因。对于男性来说,胃癌是与吸烟有关的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对女性来说结直肠癌是第三大原因。
此外,与吸烟有关的癌症还包括食管癌、口腔癌/喉癌/咽癌、鼻咽癌、膀胱癌、胰腺癌和肾癌等。不同地区因吸烟引起的癌症死亡数量和比例差异较大。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吸烟的影响会更加明显,将会很大程度上加剧未来的癌症负担。
一项发表在BMJ子刊Tobacco Control上的研究,对2020-2040年中国大陆35岁及以上人群与吸烟相关的癌症死亡人数进行了预测。[7]
研究显示,在当前吸烟流行率继续持续的情况下,如果将人口老龄化考虑在内,未来20年,中国因吸烟相关癌症导致的死亡人数预计将增加近50%,其中在男性中增加44%,在女性中增加52.8%。
研究人员预测,未来20 年,将额外增加860 万的死亡,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癌症。因吸烟导致的总寿命损失中约94%是男性贡献的,其中大约一半(46.1%)来自于35-64岁的“打工人”。
在男性肺癌中,吸烟者的死亡率将近是非吸烟者的3倍。尤其在50岁以后,吸烟者和非吸烟者死亡率差异将会更加明显,70岁以上差异最大。
预测模型显示,如果吸烟率降低到 20%(健康中国2030目标),将有约140万人避免死亡。[7]
任何时候戒烟都为时不晚,但越早越好!
那么,开始吸烟和戒烟年龄与癌症发病和死亡风险的关联究竟如何呢?
一项覆盖41万人的前瞻性随访研究显示,无论什么年纪开始吸烟,吸烟者的大多癌症死亡都是由吸烟导致的,吸烟者的总体癌症死亡风险是从不吸烟者的3倍。[8]
而且,开始吸烟的年纪越早,癌症死亡风险越高:<10岁开始吸烟,风险达4.01倍;18-20岁开始吸烟,风险达2.86倍;21岁以后开始吸烟,风险为2.44倍。
研究还发现,即使在较大年纪戒烟,也可以避免与吸烟相关的癌症死亡风险,而且越早戒烟,越接近从不吸烟者。15-34岁开始戒烟,风险几乎和从不吸烟者持平,而即使55-64岁开始戒烟,也可避免56%吸烟导致的癌症死亡。
另外一项回顾研究表明,戒烟可将预期寿命延长多达10年,减少过早死亡的风险,而且任何年龄的人都能从戒烟中获益。[9]
已有充分的证据显示,戒烟可减少肺癌、喉癌、口腔癌和咽癌、食管癌、胰腺癌、膀胱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宫颈癌、肾癌和白血病等12种癌症的风险。
此外,戒烟还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生殖系统等多种疾病风险。
而对于已经确诊的癌症患者,戒烟可有助于减少复发、改善生存结果。
2020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以肺癌为例,在重度吸烟者中,戒烟对总生存期的改善尤为明显。与吸烟者相比,戒烟<2年,总死亡风险降低14%;戒烟2-5年,总死亡风险降低17%;戒烟5年以上,总死亡风险降低23%。[10]
研究数据还表明,无论烟瘾有多终、年龄多大、何时确诊的肺癌,在任何时间戒烟,都有助于延长总生存期。
所以,在任何年龄开始吸烟都是非常有害的,但戒烟永远不晚,而且越早越好!
总结
看到这里,你应该也已经清楚,吸烟不仅会大大增加患癌几率,还会增加癌症死亡风险。而且不吸烟的人,每天接触二手烟也会面临同样的风险。
所以,戒了吧,什么时候戒烟都为时不晚!为了自己的健康,更为了身边的家人,请放下手中的香烟吧!
如果您不抽烟,也请转发出去,让身边更多吸烟的朋友看到,我们拒绝二手烟!
CN-20241224-00019
[1] GBD 2017 Risk Factor Collaborators.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comparative risk assessment of 84 behavioural, 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and metabolic risks or clusters of risks for 195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199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Lancet. 2018 Nov 10;392(10159):1923-1994. doi: 10.1016/S0140-6736(18)32225-6. Epub 2018 Nov 8. Erratum in: Lancet. 2019 Jan 12;393(10167):132. doi: 10.1016/S0140-6736(18)33216-1. Erratum in: Lancet. 2019 Jun 22;393(10190):e44. doi: 10.1016/S0140-6736(19)31429-1. PMID: 30496105; PMCID: PMC6227755.
[2] Zheng RS, Chen R, Han BF, Wang SM, Li L, Sun KX, Zeng HM, Wei WW, He J.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22]. Zhonghua Zhong Liu Za Zhi. 2024 Mar 23;46(3):221-231. Chinese. doi: 10.3760/cma.j.cn112152-20240119-00035. PMID: 38468501.
[3] Sung H, Ferlay J, Siegel RL, Laversanne M, Soerjomataram I, Jemal A, Bray F.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Cancer J Clin. 2021 May;71(3):209-249. doi: 10.3322/caac.21660. Epub 2021 Feb 4. PMID: 33538338.
[4] Siegel RL, Miller KD, Fuchs HE, Jemal A. Cancer Statistics, 2021. CA Cancer J Clin. 2021 Jan;71(1):7-33. doi: 10.3322/caac.21654. Epub 2021 Jan 12. Erratum in: CA Cancer J Clin. 2021 Jul;71(4):359. doi: 10.3322/caac.21669. PMID: 33433946.
[5] Zhang P, Chen PL, Li ZH, Zhang A, Zhang XR, Zhang YJ, Liu D, Mao C. Association of smoking and polygenic risk with the incidence of lung cancer: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Br J Cancer. 2022 Jun;126(11):1637-1646. doi: 10.1038/s41416-022-01736-3. Epub 2022 Feb 22. PMID: 35194190; PMCID: PMC9130319.
[6] Li N, Wu P, Wang Z, Shen Y, Zhang L, Xue F, Han W, Chen Y, Du J, Zhao Y, Yang C, Hu Y, Gu W, Chen W, Guo X, Liu B, Jiang J, Xu N. Smoking-related cancer death among men and women in an ageing society (China 2020-2040): a population-based modelling study. Tob Control. 2023 Mar;32(2):163-169. doi: 10.1136/tobaccocontrol-2020-056444. Epub 2021 Nov 1. PMID: 34725269.
[7] Li N, Wu P, Wang Z, Shen Y, Zhang L, Xue F, Han W, Chen Y, Du J, Zhao Y, Yang C, Hu Y, Gu W, Chen W, Guo X, Liu B, Jiang J, Xu N. Smoking-related cancer death among men and women in an ageing society (China 2020-2040): a population-based modelling study. Tob Control. 2023 Mar;32(2):163-169. doi: 10.1136/tobaccocontrol-2020-056444. Epub 2021 Nov 1. PMID: 34725269.
[8] Thomson B, Emberson J, Lacey B, Lewington S, Peto R, Islami F. Association of Smoking Initiation and Cessation Across the Life Course and Cancer Mortality: Prospective Study of 410 000 US Adults. JAMA Oncol. 2021 Dec 1;7(12):1901-1903. doi: 10.1001/jamaoncol.2021.4949. PMID: 34673892; PMCID: PMC8532035.
[9]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2020. PMID: 32255575 .
[10]https://ascopubs.org/doi/abs/10.1200/JCO.2020.38.15_suppl.1512.
排版编辑:Crys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