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4博仁血液学术大会】吴彤教授:免疫治疗时代,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血液肿瘤中的治疗地位与创新策略解读

2024年11月28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24年11月16日至17日,“高博医学论坛——2024博仁血液学术大会”在北京成功举行。本次大会聚焦免疫与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儿童血液肿瘤、成人淋巴瘤与骨髓瘤、护理、血液病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出凝血疾病等多个关键领域,旨在通过跨学科的学术交流,探讨血液病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分享一站式诊疗流程的实践经验。大会共设置7个专场,26个学术报告,内容丰富且前沿,会议现场座无虚席,反响热烈,收获诸多好评。在本次大会现场,【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到北京高博博仁医院吴彤教授接受采访,就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血液肿瘤中的治疗地位以及优化治疗策略进行深入解读。

采访视频

吴彤教授

免疫治疗时代,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血液肿瘤中的治疗地位变化

吴彤教授:目前,以CAR-T细胞疗法为代表的细胞免疫治疗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免疫治疗蓬勃发展的当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地位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以淋巴瘤为例,以往对于高危或易复发的患者,标准治疗方案为化疗后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以降低复发率。但如今,与ASCT相比,部分患者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疗效更优,因此,淋巴瘤的治疗策略已有所调整,如相关统计数据所示,近年来,淋巴瘤患者接受ASCT的数量呈下降趋势。

此外,在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中,当传统治疗失败的情况下,以往可能只有采用挽救性移植这一治疗手段,但这种方法的疗效非常有限,治愈率仅约20%~30%,大部分患者仍面临复发的困境。然而,随着免疫治疗,特别是CAR-T细胞治疗展现出卓越疗效,已经极大地改变了这一治疗格局。例如,B-ALL患者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约有80%~90%的患者能够达到高质量的完全缓解(CR)。对于T-ALL患者,CR率亦能达到约80%~90%。这一进步极大地减少了进行挽救性移植的需求,使许多患者能在疾病得到良好控制后再行移植,从而提高了移植后的治愈率(目前约为50%~70%)。

优化血液肿瘤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的综合策略

吴彤教授:在当前的临床实践中,单一疗法往往不足以取得最佳疗效,而多种疗法的联合应用可能会产生更优的治疗效果。例如,在淋巴瘤患者中,特别是那些伴有大肿块的患者,单独使用CAR-T细胞治疗可能无法取得理想疗效。因此,对于合适患者,推荐采用CAR-T细胞治疗联合ASCT的治疗方式。通过ASCT前的大剂量化疗及放疗,尽可能降低肿瘤细胞数量,进而为CAR-T细胞治疗创造有利条件,二者联合应用可提升治疗效果。本院在该领域已取得一定进展。

对于复发/难治性血液肿瘤患者,移植的重点是降低复发率和移植相关死亡率(非复发死亡率),使更多的患者能够通过移植获得治愈。具体措施包括:首先,在移植前尽可能使患者达到CR状态。鉴于当前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的发展,诸多传统治疗失败的患者仍能够通过免疫治疗或靶向治疗实现较好的疾病控制,在此基础上进行移植可显著降低复发率。其次,着重强调移植方案的个体化定制。标准方案适用于无高危因素且疾病控制良好的患者,然而对于那些难以缓解、需进行挽救性移植的患者,在预处理阶段应选用能够有效清除肿瘤细胞的药物,力求实现高效低毒。对于缓解期患者,采用标准方案即可;而针对难治复发疾病患者,则需个体化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以实现更佳疗效。其三,在供者选择方面需要更为全面且依据多参数考量。移植治疗一方面依靠预处理清除肿瘤细胞,另一方面依赖健康供者的造血干细胞重建造血与免疫系统来治愈疾病,因此筛选具备良好造血和免疫功能的供者至关重要。供者选择除了满足HLA配型基本要求外,还需身体健康,无传染病(乙肝除外)及肿瘤病史。此外,我们还开展血液和免疫系统疾病相关的遗传易感基因家系分析,涵盖患者及其父母、可能成为供者的兄弟姐妹、子女等家族成员,通过分析并比较其遗传背景的优劣,确定家族中较佳的供者人选,进一步结合造血和免疫功能检测结果,从中择优选择供者,这是确保移植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其四,移植后需重视微小残留病(MRD)的监测和维持治疗的实施。对于伴有特殊融合基因或基因突变且存在特异性靶向药物的患者,在移植后予以靶向药物维持治疗至少两年,因为多数移植后复发发生在两年内,若两年内未复发,则患者移植后复发风险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要改善移植疗效需构建综合治疗体系,在各个环节均落实到位,如此才有可能降低复发率、减轻移植相关毒性,从而显著提升患者通过移植获得治愈的几率。

CAR-T细胞治疗桥接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模式的探索与挑战

吴彤教授:近年来,本院实施的移植手术多数为CAR-T细胞治疗后桥接移植者,主要针对B-ALL或B细胞淋巴瘤,以及T-ALL或T细胞淋巴瘤患者。此外,近年来我们亦逐步开展急性髓系白血病的CAR-T细胞治疗,且此类患者后续亦需进行移植。但实际上,这些治疗模式大多仍在探索与优化阶段。例如,何时是患者接受移植的最佳时机?以及何种预处理强度适合这种治疗模式?移植后的维持治疗应如何实施?怎样降低复发率?上述问题均处于不断探索与优化的进程之中。

专家简介

吴彤
主任医师

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高博博仁医院
造血干细胞移植科主任、医疗院长
亚太骨髓移植学会(APBMT)会员及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及造血干细胞移植与细胞治疗学组副组长
北京影像诊疗技术创新联盟-血液病数字诊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女医师协会靶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学机构分会副主任委员
女医师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整合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会员
美国血液学会会员
国际血液学会会员
任《中华血液学杂志》、《Hematology/Oncology and Stem Cell Therapy》及《Blood中文版》编委,《Hematology and Oncology Discovery》执行主编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ss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vick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2024年12月01日
李国君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 血液肿瘤科
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血液肿瘤中的治疗地位与创新策略解读
2024年11月28日
刘敏
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 | 肿瘤内科
在淋巴瘤患者中,特别是那些伴有大肿块的患者,单独使用CAR-T细胞治疗可能无法取得理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