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MM患者更优预后,更长生存,始于VGPR|VGPR 或更好的缓解率作为较好的预后因素可用于预测中位PFS

01月26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起源于浆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尽管近年来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MM仍然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多数患者最终会面临反复复发的困境。因此,寻找有效的预后指标,以预测MM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对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和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作为MM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已被证实与患者更长的生存期密切相关。对于达到≥VGPR的MM患者,有望实现长期的疾病控制,从而延长PFS和OS。本期《MM患者更优预后,更长生存,始于VGPR》将详细探讨≥VGPR率在预测MM患者生存期方面的应用价值。

由于MM尚无法治愈,因此目前的主要治疗目标是最大程度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特别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和新型药物的应用,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显著延长。VGPR作为MM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达到≥VGPR不仅代表了疾病控制的显著改善,还预示着患者可能获得更长的生存期,提示其在预测MM患者预后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达到≥VGPR是PFS和OS的重要预后因素

目前,ASCT仍是适合移植的新诊断MM(NDMM)患者的标准治疗,但多数患者仍会复发。因此,尽可能地延长生存期及改善生存质量是MM治疗的主要目标。既往一项由新加坡研究者开展的回顾性研究表明,无论患者是否接受高剂量治疗(HDT)或ASCT,一线诱导治疗后达到≥VGPR是NDMM生存期延长的重要替代性指标。该研究纳入了179例初治MM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3年。1年的界碑分析结果显示,达到≥VGPR、部分缓解(PR)以及无缓解患者的OS分别为8.1年、4.6年和2.3年(P=0.001;图1a)。且与其他缓解组(PR、无缓解的患者)相比,获得≥VGPR的患者的中位PFS显著更长,为3.0年(图1b)。在达到≥VGPR的患者中,接受移植和未接受移植的患者在PFS或OS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此外,多变量分析显示,达到≥VGPR在预测更有利的预后方面超过了所有其他临床和实验室参数(表1)。值得一提的是,由于≥VGPR包含了更大比例的患者,因此它是一个简单而稳定的预后指标,适用于更多患者。

image001.png

图1. (a) OS;(b) PFS

表1.1年界碑分析的OS率的多变量分析

image003.png

一项对IFM 99-02和IFM99-04试验进行长期随访分析的研究则进一步证实了,在接受HDT/ASCT治疗的MM患者中,达到≥VGPR与显著更好的预后相关:中位随访时间为67个月,ASCT后达到≥VGPR的405例患者的中位无事件生存期(EFS)和5年EFS率分别为42个月和34%,而仅达到PR的288例患者的中位EFS和5年EFS率分别为32个月和26%(P=0.005)。达到≥VGPR的患者的5年OS率也显著高于仅达到PR的患者(74% vs. 61%;P=0.0017)。在多变量分析中,未达到VGPR是较短EFS和OS的独立预测因素。

≥VGPR率可以用来预测中位PFS

如上所述,对于NDMM患者,无论其是否接受HDT/ASCT治疗,均已观察到达到≥VGPR与PFS和/或OS之间的显著相关性。佛罗里达大学药学院的Naveen Mangal等人则探讨了在复发或难治性(R/R)MM患者中,深度缓解[包括CR、≥VGPR、ORR、CB(临床获益)、DC(深度缓解)等]与中位PFS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CR、OR、CB和中位PFS之间的关系似乎是非线性的。然而,≥VGPR率与中位PFS呈线性关系,即≥VGPR 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中位PFS会逐渐增加0.25个月。且≥VGPR率与中位PFS之间的相关性具有最高的决定系数(R²=0.64),相比之下,≥CR率(R²=0.47)、ORR(R²=0.50)、CB(R²=0.52)与中位PFS的相关性较低。

image005.png

图2. 缓解率与R/R MM中位PFS之间的关系

由于≥VGPR率不需要任何数据转换,研究人员继续验证了这一相关性在“完整数据集”中是否仍然成立。结果发现,≥VGPR率与中位PFS之间的相关性依然很强(R²=0.63),与“简化数据集”中观察到的一致(R²=0.64)。以上数据表明≥VGPR率可以用来预测中位PFS。

值得注意的是,对“完整数据集”进行的协变量分析表明,使用免疫调节剂(IMiD)治疗与中位PFS呈正相关(P<0.005),并且进一步提高了≥VGPR率与中位PFS之间相关性的决定系数(R²=0.69)(图3A)。与未使用IMiD治疗的患者相比,使用IMiD治疗的患者预计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的≥VGPR率,中位PFS将延长0.09个月(图3B)。对此,研究者解释称,近年来随着新药的引入,如新一代IMiD泊马度胺、新一代蛋白酶体抑制剂(PI)卡非佐米、以及抗体类药物达雷妥珠单抗等,显著提高了MM的缓解率,延长了患者PFS,从而成为了提高≥VGPR率与中位PFS之间相关性的潜在关键因素。

image007.png

图3. 在“完整数据集”中,≥VGPR率与中位PFS相关性的协变量分析
专家点评
高广勋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血液内科主任

全军血液病专病中心主任

主要从事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白血病及血液系统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治

现任全军血液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

肿瘤血液病学专委会委员

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血液病学主任委员

陕西省医学会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实验诊断学组委员

陕西省保健委专家

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西京医院)血液专业组组长

2021年度人民好医生青年典范奖

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主编专著3部,参与制定血液系统疾病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10余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社发攻关重点产业链(群)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

高广勋教授:VGPR是MM疗效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不仅标志着治疗的有效性,还关联着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及生活质量的提升,达到≥VGPR有望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上述多项研究数据提示,≥VGPR率可作为MM患者的重要预后因素,在预测患者生存期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无论患者是否接受移植治疗,达到≥VGPR均与其更长的PFS和OS显著相关。


近年来,随着新药、新疗法的不断涌现,MM患者的整体预后已经得到显著改善,大部分患者疗效可达到VGPR。目前走进临床的新药有新一代PI和IMiD、单抗类药物、小分子药物等。在上述众多新药中,卡非佐米作为新一代PI,稳定且高选择性抑制蛋白酶体。在ASPIRE研究中,R/R MM患者仅应用18个周期卡非佐米治疗后,≥VGPR率达69.9%,这一数据充分展示了卡非佐米在提升缓解率方面的卓越表现。此外,在真实世界研究中,以卡非佐米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最佳ORR达到84.9%,最佳≥VGPR率达到71.7%。

VGPR作为MM评估的重要疗效标准,意味着患者获得高质量的缓解,是MM患者获得更优预后的关键性里程碑。在新药时代下,MM治疗目标至少应达到VGPR及以上疗效,才能使MM患者获得长期生存。

往期回顾:

MM患者更优预后,更长生存,始于MRD的优化评估

MM患者更优预后,更长生存,始于VGPR | KRD用于老年初治高危MM的病例分享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2年 修订)[J]. 中华内科杂志, 2022, 61(5): 480-487. DOI: 10.3760/cma.j.cn112138-20220309-00165.
[2] Harousseau J L, Avet-Loiseau H, Attal M, et al. Achievement of at least very good partial response is a simple and robust prognostic factor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treated with high-dose therapy: long-term analysis of the IFM 99-02 and 99-04 Trials[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9, 27(34): 5720-5726.
[3] Tan D, Lao Z, Loh Y, et al. Attainment of at least a very good partial response after induction treatment is an important surrogate of longer survival for multiple myeloma[J].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2010, 45(11): 1625-1630.  
[4] Mangal N, Salem A H, Menon R M, et al. Use of depth of response to predict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in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Evaluation of results from 102 clinical trials[J]. Hematological Oncology, 2018, 36(3): 547-553.
[5] Dimopoulos M A, Stewart A K, Masszi T, et al. Carfilzomib–lenalidomide–dexamethasone vs lenalidomide–dexamethasone in relapsed multiple myeloma by previous treatment[J]. Blood cancer journal, 2017, 7(4): e554-e554.
[6] 2024 EHA abstract # PB2733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mathild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kk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