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CR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尽管随着治疗手段的改进、新药物的使用以及分子分型的普及使得CRC患者的整体预后得到改善,但合并肝、肺转移的晚期CRC治疗仍面临巨大挑战。曲氟尿苷替匹嘧啶(TAS-102)是一种已经获批用于mCRC治疗的新型口服化疗药物,在晚期mCRC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期分享2例从TAS-102的治疗中获益的晚期CRC病例,供读者交流讨论。
病例一:
TAS-102联合贝伐珠单抗逆转肺部病灶持续进展
病例汇报:陈祖龙教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病例点评:
汪代杰教授 泸州市人民医院
陆国权教授 安顺市人民医院
硕士、胸外科医师
广州市抗癌协会委员
擅长食管癌、肺癌及乳腺癌的临床诊治
参与国家级和省级课题多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病例介绍
1.患者基本情况
一般资料:女,31岁。
主诉:结肠癌综合治疗3年余。
病史:2021年4月患者因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就诊。2021年4月19日CT示:1.降结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肿物,考虑结肠癌,肠周系膜稍大淋巴结,可疑转移;2.双肺多发结节,考虑转移瘤;3.左侧锁骨上窝、纵膈、双侧肺门多发淋巴结,可疑转移;4.肝S8结节,可疑转移瘤。病理示:符合中分化腺癌。免疫组化:HLH1(+),PMS2(+),MSH2(+),MSH6(+),HER2-G(0),BRAF(-),Ki-67(80%+)。
诊断:
结肠腺癌伴肝肺转移Ⅳ期,KRAS、NRAS、BRAF V600野生型,pMMR、HER2阴性,APC+、ARID1A+、PD-L1阳性。
2.治疗经过
一线治疗:
2021年5月8日至2022年3月9日入组临床试验,共治疗20程。
前12程方案为:西妥昔单抗或贝伐珠单抗(由于试验未揭盲,尚不确定具体用药)联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Fu(mFOLFOX6)。考虑患者神经毒性,后8程用药方案为:西妥昔单抗(国产)联合亚叶酸钙+5-Fu(mFOLFOX6)。
疗效评价:腹部原发病灶及肝转移病灶稳定,双肺转移灶进展。
患者于2022年3月14日晚无明显诱因突感恶心,伴呕吐,随之感上腹部阵发性绞痛,检查考虑不完全性肠梗阻。于2022年3月25日在全麻下行乙状结肠癌切除术+肠周淋巴结清扫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回肠双腔造口术+大网膜切除术。
术后病理:A、(乙状结肠+大网膜)中分化腺癌,癌组织浸润肠壁全层并突破浆膜层(T4a),伴中-重度放化疗反应,未见明确脉管内癌栓及神经侵犯。
于2022年8月1日行CT引导下右下肺肿物穿刺活检术,术后病理:考虑为转移性腺癌。
二线治疗:
2022年8月19日至2023年1月31日行FORFIRI方案+贝伐珠单抗联合免疫治疗(总6周期)。
疗效评价:腹部病灶稳定,肺转移病灶进展。
三线治疗:
2023年3月29日至2023年8月19日行伊立替康+卡培他滨+西妥昔单抗(总第6周期),过程顺利。
疗效评价:腹部病灶稳定,肺转移病灶继续进展。
四线治疗:
2023年12月14日至2024年4月3日行TAS-102联合贝伐珠单抗(总第4周期),过程顺利。
疗效评价:腹部病灶稳定,双肺转移灶明显缩小减少。
图 治疗前(左列)和治疗后(右列)对比,双肺转移灶明显缩小减少
3. 病例小结
该患者为青年女性,诊断为结肠腺癌伴肝肺转移Ⅳ期。患者经过全程规范的诊疗,目前OS已接近4年。在四线治疗期间,患者采用TAS-102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双肺转移灶实现了缩小和减少,逆转前线耐药。目前患者生活质量良好,治疗仍在持续进行中。
专家点评
泸州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
全国卫计系统先进工作者
泸州市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全国肝胆病咨询专家
西部放射治疗协会理事
四川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委会常委
四川省抗癌协会小细胞肺癌专委会常委
四川省医学会肿瘤专委会委员
四川省医师协会肿瘤专委会委员
副主任医师
安顺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二病区副主任
贵州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委员
安顺市肿瘤协会常委
从事肿瘤内科临床工作30年。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肿瘤内科放化疗及肿瘤介入治疗”课题的研究。对肿瘤内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综合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发表相关论文(包括国家级核心期刊)10余篇,主编专著2部,完成科研课题2项。
汪代杰教授:晚期CRC肺转移的发生率与肝转移相比更低,预后也较差。面对CRC肺转移群体强调要个体化治疗。该患者非常年轻,因此在治疗决策方面,不仅要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也要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药物选择上,要综合评估各个药物的耐药机制,通过良好的组合方式,尽可能地克服耐药。当前患者的治疗规范,OS接近4年。后期患者肺部病灶进展后,可尝试联合局部放疗。
陆国权教授:该病例诊疗规范,体现出了良好的全程管理观念和高质量的精准治疗水平,整体治疗也非常成功。TAS-102的抗肿瘤机制主要是在抑制胸苷酸合成酶作用干扰DNA合成的基础上,磷酸化产物渗入DNA,替代胸腺嘧啶的作用,从而干扰DNA合成。该患者在四线应用TAS-102联合贝伐珠单抗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反复进展的肺转移病灶也得到了控制。在我个人的应用经验中,TAS-102联合贝伐珠单抗28天方案的安全性更高,患者耐受性更好。
病例二:
TAS-102联合贝伐珠单抗三线治疗晚期CRC伴肝、肾转移,PFS已超2年!
病例汇报:陈毅菁教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病例点评:
黄中教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黄莉教授 贵州盘江煤电集团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
福建省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肿瘤绿色治疗分会理事
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临床肿瘤学诊疗分会理事
福建省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
泉州市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分会委员
泉州市医学会第一届疼痛学分会委员
世界中联舌象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病例介绍
1.患者基本情况
一般资料:男性,59岁
就诊时间:2022年5月1日
主诉:降结肠腺癌术后5年余,肝肾转移多程治疗后。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用药不规则,未监测血压。2016年7月25日因“体检发现左肾肿物”行“后腹腔镜下左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左)肾: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2级)伴囊性变,肿瘤长径2.9cm,未侵犯肾被膜。术后恢复可,定期随访复查。无吸烟、酗酒史。2016年10月26日行“腹腔镜下左半结肠根治性切除术”
诊断:
1、降结肠腺癌术后(pT3N2aM0 IIIB期 RAS野生型)化疗后,肝、肾转移(IV期)多程治疗后进展。
2、左肾透明细胞癌术后
3、高血压病3级
2.治疗经过
术后辅助治疗:PFS 4.2年
2016年11月26日至2017年8月3日予以术后辅助化疗10周期(XELOX方案)。2021年1月4日腹部CT:肝内多发低密度灶,考虑转移;左肾下部团块状混杂密度灶,累及肾周筋膜、腔静脉及左肾静脉。
于2021年1月9日行“经皮肾穿刺+经皮肝穿刺活检术”。活检病理:(左肾穿刺组织)(右肝穿刺组织):送检穿刺组织见腺癌浸润,结合免疫组化,符合肠腺癌转移。免疫组化:Ki67(约80%+),CK20(+),CDX-2(+),CK7(-),Villin(+),SATB2(-),PAX-8(-)。基因检测:KRAS、NRAS、BRAF均为野生型。
一线治疗:PFS 9个月
2021年1月23日至2021年6月5日,西妥昔单抗+FOLFOX共9周期。
一线维持治疗:
2021年7月30日至2021年9月25日,贝伐珠单抗+卡培他滨共3周期。
二线治疗:PFS 3.5个月
2021年10月22日至2022年1月22日,西妥昔单抗+伊立替康+雷替曲塞共6周期。
2022年2月23日行超声引导下肝病损微波消融术。
2022年4月25日腹部磁共振平扫+增强:肝脏多发转移瘤较前增多、增大(较大者大小约5.59cm×2.95cm),左肾下部混杂信号灶较前增大(大小约7.36cm×6.54cm)。
2022年5月5日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铁蛋白、糖类抗原50、糖类抗原72-4超过参考值范围。
三线治疗:PFS>2年
2022年5月5日至今,TAS-102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45周期)。不良反应:I度骨髓抑制。期间规律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血压控制在:125~135/85~90mmHg。无出血倾向、肾功能正常、凝血功能相关检查正常。
影像学检查评估:
图 肝脏病灶治疗前后对比
图 左肾转移灶治疗前后对比
图 2022年5月至2023年12月肿瘤标志物变化
3.病例小结:
该患者为老年男性,诊断为降结肠腺癌术后(pT3N2aM0 IIIB期 RAS野生型)伴肝、肾转移。患者术后辅助治疗获得了较长的疾病控制时间,PFS达到4.2年。疾病进展后,患者接受规范的一线、二线治疗,疾病控制不如人意。三线治疗采用TAS-102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PFS已超过2年。治疗期间副作用安全可控,仅有I度骨髓抑制。患者目前仍在治疗中。
专家点评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
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学督导
擅长鼻咽癌、口腔癌等头颈肿瘤放射治疗
中国肿瘤放射治疗联盟放射免疫分会委员
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头颈肿瘤防治分会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胸部肿瘤专委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分会青年委员
广州市医师协会放疗分会委员
广东省“青年岗位能手”、“健康科普专家”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编委
主持省级项目1项,主持市级项目2项
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发表论文10余篇
医学硕士、主任医师
盘江煤电集团医院肿瘤科主任
中部肿瘤放疗联盟(CC-RTOG)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放射外科及物理外科委员会委员
贵州省抗癌协会理事
贵州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
贵州省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贵州省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健促基金会肺癌专委会委员
六盘水市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第一届“六盘水市医学会肺癌诊疗学会”常务委员
盘州市内科质控委员会主任委员
发表SCI一篇,省级、北大核心论文数篇。
黄中教授:该患者为一例双重原发肿瘤患者,病情复杂。主诊团队凭借规范、高质量的MDT诊疗为患者带来了较长的生存获益。该患者三线采用TAS-102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获得了超过2年的PFS,疗效非常令人满意,与此同时,药物的安全性良好。目前患者病情很稳定,可继续维持治疗。后续如果病情发生进展,可从免疫联合放疗的角度着手,一方面是SBRT可降低肿瘤负荷,另一方面,SRBT还可加强免疫识别,进一步提高免疫治疗效果。
黄莉教授:该例患者在三线治疗时采用TAS-102联合贝伐珠单抗取得了超过24个月的PFS,疗效非常好。在最新更新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4版)》中,TAS-102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推荐等级已上升至IA级推荐。但结合我在临床实践的经验,依然要谨慎地选择获益人群,进一步提高该方案的治疗效果。后续患者如果出现疾病复发或者转移,要关注复发/转移的位置,同时完善基因检测,明确是否还有其他针对性的药物可用。
总结
真金不怕火炼,SUNLIGHT愈发耀眼
今年4月,在新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4版)》[1]中,TAS-102联合贝伐珠单抗(SUNLIGHT方案[2])三线治疗晚期CRC的推荐等级提高到I级,传达出SUNLIGHT方案通过了临床实践检验、获得领域内越来越多专家认可的积极信号。
在临床实际情况中,晚期CRC患者常伴发远处转移,如肝转移、肺转移、淋巴结转移等等,治疗情况更加棘手。在本期两个病例中我们看到,SUNLIGHT方案强势逆转肺转移病灶(病例1)、显著延长肝、肾转移患者生存期(病例2,PFS>2年)。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个别患者在接受TAS-102联合贝伐珠单抗时,疾病仍然会出现快速进展。这就提示我们要充分发挥精准医学精神,通过对比获益和非获益人群的特征,探索出SUNLIGHT方案适宜人群画像,提高该方案的“性价比”,让更多临床医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应用。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