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84岁晚期肺腺癌免疫再挑战!卡度尼利联合治疗达PR,PFS超过1年

05月22日
病例作者:杨   森 河南省肿瘤医院
点评作者:王启鸣 河南省肿瘤医院

老年女性患者,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诊断“原发性左肺腺癌伴左肺门、纵隔淋巴结、左肾上腺、骨转移(cT3N2M1c,IVb期)”,PS评分1分,驱动基因突变阴性。一线使用“免疫单药”治疗9月后进展,二线使用“卡度尼利单抗+安罗替尼”治疗达PR,目前PFS已超过12个月,患者耐受性良好。

病例分享专家

WX20240520-122404@2x.png

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

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青年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优秀青年人才

病史回顾

患者

黄某,女,84岁

主诉

以“确诊左上肺腺癌9月余”为主诉入院。

病例特点

患者2022年05月因“咳嗽、声音嘶哑”就诊于外院,行胸部CT提示:左上肺占位;脑MRI提示“左侧额顶叶枕部颅板转移”;全身骨显像提示“颅骨、左侧第3后肋、左侧坐骨骨转移”;行肺穿刺活检,病理示:肺腺癌;基因检测未见突变。2022年06月起于外院行一线治疗(详见后文),9个月后症状加重,为进一步治疗转诊河南省肿瘤医院,拟为“肺腺癌伴骨转移”收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5年,血压最高200/100mmHg,现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可;2022年发现“糖尿病”,最高血糖不详,予饮食控制;无吸烟史;家族史无特殊。PS评分1分。

辅助检查

(2023.03.07)PET-CT:1、“左肺癌治疗后”,左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代谢活跃,对比外院CT,考虑病情进展;余双肺多发结节,大部分呈磨玻璃密度,代谢无异常,请随访;右肺下叶钙化灶;余双肺炎症;2、左肺门及纵隔4L区多发软组织结节影,代谢活跃,考虑多发淋巴结转移;余纵隔4、5区及右侧心膈角区多发软组织结节影,代谢无异常,考虑多发良性淋巴结;3、左侧肾上腺软组织结节影,代谢活跃,多考虑肾上腺转移。

(2023.03.13)肿瘤相关168基因检测:TP53突变,丰度6.61%;微卫星稳定型。

1.png

诊断

1、原发性左肺腺癌伴左肺门、纵隔淋巴结、左肾上腺、骨转移(cT3N2M1c,IVb期)
2、原发性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
3、2型糖尿病

治疗

一线治疗

2022年06月起:外院予“信迪利单抗”单药免疫治疗9周期,并予“伊班膦酸钠”抗骨转移治疗。

2023年03月07日:患者症状较前加重,转诊我院,复查PET-CT提示病情进展伴左侧肾上腺转移。行基因检测,未见EGFR、ALK等驱动基因突变。

二线治疗

患者高龄,无法耐受化疗;外院PD-L1检测结果不详,拒绝再次检测;患者及家属要求行积极的抗肿瘤治疗。考虑一线免疫单药治疗有效,基于AK104-208研究在免疫耐药人群中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数据,拟行免疫再挑战,予双特异性抗体联合抗血管药物治疗。

2023年03月22日至2023年07月12日:予“卡度尼利单抗+抗血管”方案规律治疗,具体为:卡度尼利单抗500mg+安罗替尼12mg。

期间规律复查CT,提示左肺下叶病灶较前明显缩小,淋巴结及肾上腺转移灶较前相仿。

疗效评价为PR。

2.png

2023年08月:患者出现大便控制不能,AE评级为Ⅱ级,请神经内科会诊,为进一步明确病因,予暂停免疫治疗3个月。查MRI提示“老年性脑萎缩”改变,考虑与不良反应相关可能。1月后症状自行好转,未再发作。

2023年10月16日:复查CT,提示:1、左肺下叶结节,原空洞影较前消失,实性成分较前范围增大。2、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结节、纵隔及左肺门散在淋巴结、胰腺尾部囊肿可能、双肾散在囊肿,均较前相仿。3、左侧肾上腺多发结节,较前增大。

疗效评价为SD(增大)。

3.png

为进一步控制病情,于2023年10月18日起:重启“卡度尼利单抗”治疗。具体为:卡度尼利单抗500mg+安罗替尼10mg;给药时间为:2023.10.18、2023.11.13、2023.12.15、2024.01.19、2024.02.27。

期间规律复查,提示:1、左肺结节,较前大致相仿。2、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结节,较前大致相仿;双肺少许炎症,较前稍缩小。3、左侧肾上腺结节,较前相仿

考虑病情稳定,继续该方案治疗,至今PFS已超过12个月。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激素减退症(轻度),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患者耐受性良好。

4.png5.png6.png

病例点评

病例点评专家


WX20240520-122200@2x.png

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博士后,美国埃默里大学客座教授美国AACR会员、国际肺癌研究会(IASLC) 会员
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卫健委)评审专家
全国第四届“白求恩式好医生”,“白求恩式好医生”奖章获得者
中原名医,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优秀省管专家
河南省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河南省肿瘤诊疗质量控制中心肺癌专家委员会主委
河南省医学会肿瘤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Cancer、 Annals of Oncology等36个SCI期刊审稿人《中华医学杂志》、《中华肿瘤杂志》、《Chinese Medical Journal 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编委

   近几年,免疫治疗改变了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格局,但即使是初治有效的患者,大部分仍会在5年内发生疾病进展,免疫耐药后的治疗是临床上有待解决的难题。尤其对于高龄患者,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后续治疗方案更需慎重选择。

   在这一背景下,卡度尼利单抗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作为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双特异性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卡度尼利单抗能够同时靶向PD-1和CTLA-4,通过多途径恢复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正常化”,又通过Fc段改造完全去除了ADCC、ADCP和CDC效应,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AK104-208研究中,卡度尼利联合安罗替尼治疗免疫耐药晚期NSCLC的DCR达到100%[2],具有值得探索的应用前景。

   此病例中,一位84岁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在一线免疫治疗耐药后,选用卡度尼利单抗联合抗血管治疗,最佳疗效达到PR,至今PFS已超过1年。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高龄患者,其在治疗期间出现大便控制不能,考虑老年性脑改变引起。因无法完全明确病因,出于安全考虑予暂停免疫治疗。1月后患者症状消失,但3月后疾病出现进展趋势,予重启“卡度尼利单抗”治疗,患者未再出现相应症状,且治疗期间并未出现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整体耐受性良好。在本次治疗过程中,卡度尼利单抗的安全性和抗肿瘤活性均得到了体现。

   对于晚期NSCLC患者,我们期望在追求疗效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风险,不仅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更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而卡度尼利单抗这类双特异性抗体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新选择。未来,我们亦将贯彻精准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理念,不断探索更优的治疗方案,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Pang X, et al. Cadonilimab, a tetravalent PD-1/CTLA-4 bispecific antibody with trans-binding and enhanced target binding avidity. MAbs. 2023;15(1):2180794.
2.2021 ESMO Abstract#1300P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Yuno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Rex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