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两会”隆重开幕,关于医疗,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依旧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众所周知,医疗卫生领域一直是“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重点之一,值此全国“两会”开幕之际,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同样就医疗方面提出了许多相当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那么,今年“两会”哪些是关注的焦点?“看医界”为您整理如下。
全国政协委员王建安:先行先试,推进医疗服务国际化
优质的国际医疗服务不仅能满足不同层次患者多元化、个性化等医疗服务需求,对相关产业也具有很强的辐射带动效应。据世界医疗旅游协会预测,未来全球医疗旅游产业将保持15%至25%的年增速,成为全球健康经济产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王建安就如何推动发展国际医疗服务提出建议。
王建安建议,可以先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探索,再逐步扩大延伸到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医院方面,可选择具有区位和资源优势的发达地区作为试点,让高水平公立医院发挥主力军作用。从适当放开公立医院特需服务比例、优先开放高水平专科,推动中国医院评审标准国际化、加大人才引育、用好中医药独特魅力等方面,加快推进国际医疗服务发展。(来源:潮新闻)
全国政协委员李为民:建立“四早”防控体系,提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和共病研究院院长李为民认为,要真正实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全程管理,需要切实建立早防、早筛、早诊、早治“四早”防治体系:一是政府主导,做好顶层设计、组织协调、整合资源;二是各级医疗机构参与,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等各级医疗机构都要参与防控;三是三级医院要积极参与防治,做好总体方案的设计、技术指导和基层人员的培训;四是多方筹资,不仅仅是政府加强公共卫生投入,还要通过医保、个人、医院以及社会救助等共同来筹资;五是提升基层医院的防治能力,进一步落实“四早”防治体系,实现全病程管理。(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全国政协委员陈义汉:多措并举推进智能康复医疗覆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陈义汉建议加大对康复机器人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基金投入康复机器人,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给予相关企业上市的绿色通道;将部分优质康复机器人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对引入康复设备的医疗机构提供适当补贴和维护费用;落实康复机器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政策,鼓励自主创新。
建议多措并举加快推进智能康复医疗。针对智能康复医疗服务可能面临的高费用等问题,陈义汉建议扩大医保体系中的康复项目范围,将康复机器人等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以“按价值付费”为导向开展康复医保支付改革,有效减轻群众的康复就医负担。同时,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智能康复器械租借服务纳入保险范围,开设区域性定点服务机构,提升配套康复器械智能化程度。此外,明确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中“康复性治疗”的内涵,加强与基本医疗保障的互补和衔接,减少医疗机构和康复医师采用康复机器人的风险和顾虑。(来源:文汇报)
全国政协委员林敏:完善医保待遇保障机制,探索“同病同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医疗副主任林敏今年两会提出“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立法进程的提案”。
林敏建议完善医保待遇保障机制,逐步统一基本医保目录范围和报销政策,尽可能缩小各地待遇差异。探索推进跨省异地就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可遴选部分病组探索“同病同保障”。“在充分听取临床专家等意见基础上,建立价格调整机制,发挥价格合理补偿功能,合理测算成本价格,加强省级间价格联动,缩小项目价格收费标准差距,逐步实现价格一体化。”同时为减轻参保患者看病负担,逐步扩大跨省门诊慢特病直接结算的病种范围、数量及联网定点医疗机构覆盖范围,保障患者及时联网直接结算。
在医保基金监管方面,林敏建议将跨省异地就医监管纳入国家医保局年度基金监管重点工作,通过飞行检查、联审互查等方式加强监管。同时建立全国异地就医费用分析通报制度,定期对费用、报销比等指标进行分析通报,引导定点医疗机构合理使用医保基金,并完善跨省异地就医费用协查机制,统筹就医地和参保地监管力量共同开展跨省监管。(来源:安徽商报)
全国人大代表周燕芳:建议扩大康复医保支付范围
针对康复医疗支付中存在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保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周燕芳提出三方面建议,一是建议进一步扩大康复医疗医保支付范围。现阶段我国康复医保报销项目各地情况并不统一,建议加快基本29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政策执行力度。
同时,将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疗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逐步增加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康复项目,并对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可以连续计算医保起付线。同时,推进按病种、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按床日等多元复合的医保支付方式,并增加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康复项目。
二是建议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医疗信息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宁夏自治区),围绕康复医疗医保支出比例较高的病种(脑卒中神经康复),由当地卫健委和医保局牵头,开展基于功能分类(FRGs)的康复医疗医保支付试点。同步建设以ICF为基础的功能评价体系,建立患者功能数据库和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形成实施流程规范。
三是建议探索适合居家长期康复护理的医保支付方式。建议针对社区居家场景的中长期康复进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探索,以功能评估为核心,根据功能状态(包括运动功能、感知功能、认知功能、吞咽功能等)来进行支付。(来源:蓝鲸财经)
全国政协委员张伟滨:构筑“规模化、规范化”医疗护理员行业健康生态圈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骨科主任张伟滨准备提交一份关于医疗护理员行业的提案。
他建议,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对医疗护理员的概念和职责进行明确界定,制定统一的准入标准,使护工行业更加规范化。在创新医疗护理员队伍方面,建议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试点“医疗护理员创业”模式,鼓励年轻人等群体投身医疗护理员行业。
张伟滨还建议,构建数字监管平台,采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医疗护理员服务链”等,追踪医疗护理员的服务情况,确保服务透明性和可追溯性。(来源:中国证券网)
全国人大代表徐冠巨: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队伍建设,满足农村居民的健康需求
今年,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带来了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队伍建设的建议。
他建议面向乡村医师,全面开展全科诊疗(包括中医诊疗技术)与急诊急救业务能力培训。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更多的是常见轻微疾病及急诊急救,这两方面的培训是重中之重,可采用省、县、村分级模块式全科诊疗的培训方式。一些地方已有成功案例,获得乡村医师与农村居民认可。
同时,加大对于乡村医师的投入,稳定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的排头兵。提升乡村医师收入,为乡村医师提供社会保险。加强职业培训,让他们有获得感与幸福感。(来源:潮新闻)
全国政协常委蔡秀军:探索基层医疗人才“县聘乡(村)用”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浙江省委会主委、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蔡秀军建议实施“县聘乡(村)用”,弥补基层医疗人才不足的短板,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来源:中国新闻网)
全国政协委员刘连新:希望有更多药物和新疗法纳入医保
今年两会,作为一线的临床医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刘连新表示,我们希望在医保制度的改革上,能有更多的药物和新的疗法纳入医保的支付范围之内,也使得老百姓更便捷更方便,更优质更高效的医疗服务。(来源:中安在线)
全国人大代表王贵清:科学规划公立医院建设数量和规模
今年,全国人大代表、清远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王贵清提出科学规划公立医院建设数量和规模的建议。他建议充分利用好现有医疗资源,进一步提高床位使用效率,避免盲目新建公立医院,防止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来源:清远发布)
全国政协委员吴德沛:聚焦高龄生育、医美行业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苏大附一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的提案将更多聚焦高龄生育、医美等方面。吴德沛表示,医美行业市场需求量很大,要尽早明确标准,让行业更规范、群众更放心。(来源:苏州发布)
全国人大代表李东生:建议全面取消基层医疗门诊统筹报销起付线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提了关于全面取消基层医疗门诊报销起付线的建议。他表示,目前各地门诊统筹报销起付线标准不一,建议全面取消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门诊统筹报销起付线,同时构建就医监管机制,强化医保基金监管,防止医疗资源浪费;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服务水平。(来源:澎湃新闻)
全国政协委员赵长龙:建议无痛分娩纳入医保报销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天津市委会专职副主委赵长龙拟提交《关于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和保障水平,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提案》,拟建议医疗卫生系统做好镇痛分娩服务试点推广工作,对镇痛分娩的助产士和麻醉师人才培养、医疗服务收费、医保报销政策等方面应当给予政策倾斜。
赵长龙认为,为了鼓励生育,需要完善生育配套政策,构筑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其中重要一环就是医疗卫生服务和保障工作。
“无痛分娩服务供给远不能满足需求,且全国大部分地区未能纳入医保。”为此,赵长龙认为,应该推广镇痛分娩服务,改善生育体验。他拟建议医疗卫生系统做好镇痛分娩服务试点推广工作,对镇痛分娩的助产士和麻醉师人才培养、医疗服务收费、医保报销政策等方面应当给予政策倾斜。加强对孕产妇及其家属的无痛分娩宣传,为女性生育提供优质便捷、舒适安全、保护隐私的服务,降低剖宫产率。(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全国人大代表顾雪:加快推进长期护理险
关于长期护理险,全国人大代表、河北衡水市医疗保障局局长顾雪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加快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化解长期护理负担过重引发的社会风险,是应对老龄化挑战的重要举措;二是建立统一标准。统一长期护理险的保障范围、筹资标准和渠道、完善待遇支付政策,明确长期护理需求认定和等级评定标准体系和经办流程,强化经办力量,切实推动长护险落地落实;三是持续加大宣传落实。增加长护险知晓度,增强长护险制度城乡覆盖面及服务供给,合理引导群众预期,确保长期护理险的健康发展;四是加强部门协同。医疗保障、财政、税务、卫健、民政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协同。(来源:新京报贝壳财经)
住湘全国政协委员何清湖:大力培养中西医结合全科医生,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住湘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医药学院院长何清湖提交了《关于大力支持培养基层中西医结合全科医生的提案》。他建议,要从政策法规上统筹规划,为建立中西医结合全科医生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制度保障,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满意的医疗健康服务。
何清湖在提案中建议:
一、进一步重视基层中西医结合全科医生培养,从政策法规上统筹规划,为建立中西医结合全科医生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制度保障,并将中西医结合全科医生培训列入继续教育重点支持项目,给予经费支持。
二、构建培养中西医结合全科医生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中西医基础理论、中西医临床服务技术以及预防保健等知识,使基层医生能够较快速地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整体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三、将中西医结合全科医学纳入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本专科教育体系,明确其培养目标、知识与能力要求。此举旨在培养具备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的能力,做到“小病能看、大病能治、重病能转、慢病能管”,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满意的医疗健康服务,能在基层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工作的基层中西医结合全科医生。(来源:红网时刻)
全国人大代表葛明华:打造高水平医疗服务共富新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浙江省委会主委、杭州医学院副院长、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建议强化政策保障,制定健康消费行业标准,统筹出台财政、金融、产业、科技、社会一揽子支持政策,营造良好健康消费环境;加快完善休闲旅游、文体健身、体医融合等消费体系建设,大力拉动健康服务消费;紧扣健康消费和数字消费结合点,积极开发“互联网+医疗”、可穿戴健康产品和线上体育服务等新型健康消费模式和产品;以生物制造为先进制造业发展重点,加速生物医药产业迭代升级,增加优质健康消费供给。(来源:中国卫生杂志)
全国政协委员明东委员建议:科学突破高值一次性医疗器械使用限制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调研发现,目前,医疗器械及耗材一次性使用成为趋势,可反复使用的器械及耗材越来越少。明东提出,要合理科学选择可允许重复使用品种,对于部分高值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及耗材,建议通过科学规范的消毒灭菌继续应用。国家可以根据一次性器械及耗材本身的特点选择一些单品价值较高,且不易损坏、消毒灭菌也比较方便的品种改为可重复使用。明东同时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鼓励生产厂家积极研发可重复使用的器械及耗材,并提供科学规范的消毒灭菌服务平台,降低医疗成本,缓解看病贵问题。(来源:人民政协网)
全国政协委员姚建红建议:借助信息技术,赋能基层卫生体系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副院校长姚建红提出了推动智慧基层卫生体系建设的建议,主要内容包括:加快完善智慧基层卫生体系技术支撑。搭建智慧基层卫生体系顶层架构,完善数据架构、应用系统架构、基础设施架构等业务架构。明确数据交互方式,从数据格式、数据命名、语义标准、疾病代码标准等方面制定标准规范,强化数据共享。加强多源异构数据整合汇聚,实现基层卫生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数据融合。加快搭建一体化基层卫生服务数据中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标准化建设,建立整合式基层卫生信息系统,搭建区域数字家庭医生服务平台,实现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数据互通共享。构建智慧基层卫生服务知识体系,包括常见病知识库、传染病知识库、双向转诊知识库等。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挖掘基层卫生服务数据内在联系,开发面向基层卫生的辅助决策工具和健康管理模型。加快应用智慧基层卫生服务。整合个人健康、疾病、运动、饮食等全生命周期的各类健康数据,完成更加全面的居民电子健康“画像”;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推动个人健康数据开放,形成更加全面的健康数据维护和应用场景。建设个人健康管理“虚拟”服务窗口,开设慢性病门诊、预约检查检验等互联网诊疗服务项目,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面向老年人、残疾人、亚健康人群和高危人群等,开展智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线上随访、复检预约等数字化服务;依托可穿戴健康设备,提供健康监测和疾病风险预警等服务。加快智慧赋能基层医务人员。基于数据融合模型,自动匹配业务数据,自动生成各类报表,简化基层医务人员填报数据的工作量。推广临床辅助决策支持模型,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疑似疾病提示、异常指标预警等临床智慧化服务。借助信息化手段,帮助基层医务人员开展精准化、个性化的智慧健康教育服务。总之,这些建议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保障。同时,也需要关注技术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问题,确保技术的应用符合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来源:医声医话)
广东省政协委员林僖建议: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乳腺癌筛查领域的应用与质控
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超声科副主任林僖提出了关于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乳腺癌筛查应用的质控建议。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建议搭建医、工、流行病学相结合的专业队伍,制定专家共识,设计好人工智能技术在乳腺癌筛查方案,客观评价及审核现行的乳腺癌筛查的人工智能软件。第二,建立高质量的乳腺癌筛查数据平台,加强验证的同时,用于支持泛化能力强的人工智能乳腺癌筛查技术的研发和转化,助力我省防控乳腺癌的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第三,加强从事乳腺癌筛查工作的超声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依托肿瘤专科医院/协会,建设一支经验丰富的超声医师督导队伍,制定筛查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方案、超声图像的质控方案,施行定期督导提升与不定期抽检,对建立高质量乳腺超声图库提供强有力支撑。(来源:医声医话)
来源|看医界综合公开报道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Astr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