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4 CSCO指南会前瞻牟永告教授: 脑胶质瘤诊疗有创新,未来仍需砥砺前行

04月17日
来源:肿瘤资讯

脑胶质瘤是起源于脑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占所有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40-60%,我国脑胶质瘤年发病率为5~8/10万。针对神经胶质瘤的治疗,目前有一些权威的指南可以作为参考,比如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和欧洲神经外科学会等组织制定的指南,国内《中国胶质瘤诊疗规范》、《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等。下面简单综述脑胶质瘤的治疗研究进展。【肿瘤资讯】特邀牟永告教授分享近两年脑胶质瘤诊疗的前沿进展以及CSCO指南中脑胶质瘤的相关更新内容。

专家简介

牟永告
主诊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CSCO) 神经系统肿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脑转移瘤综合诊疗协作组副组长
中国医药技术协会3D打印技术分会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广州市科技攻关重大项目等十余项科研项目。
在Chinese Medical Journal,Nature Communications,Neuro-oncology,Cancer等杂志发表学术成果多项。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用新型专利十项。

脑胶质瘤诊疗手段多样化为临床增加信心

牟永告教授
脑胶质瘤是神经系统肿瘤中面临的最大的难题,主要原因在于该肿瘤的特性是浸润生长,单靠手术无法治愈,需要多学科的诊疗,从而提高其治疗效果。结合脑胶质瘤的诊治发展及最新研究进展,其治疗方式也逐步多样化发展,除传统治疗方式,如手术,放疗,化疗,也具有像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溶瘤病毒、电场治疗等新型治疗方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式和最新探索:

一、手术治疗:手术是脑胶质瘤治疗最关键的一环,可以切除肿瘤并为放化疗提供治疗机会和空间,其难点在于需要在安全范围内不断提高这类没有边界的恶性肿瘤的切除程度,改进切除方式来达到延长患者生存的目的。目前临床中运用术中导航、术中B超、电生理、磁共振、荧光引导等辅助措施,提高了肿瘤的切除程度,并且近几年也有加入AI技术,比如虚拟现实技术来提高手术安全性的实例。

二、放射治疗:放疗一般在手术后1个月左右进行,其主要作用是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降低组织损伤。放疗近几年的进展主要表现在除了常规的标准方案,有一些新的治疗方案,比如质子放疗或者叠加一些辅助治疗手段,比如电场治疗。质子治疗疗应用于胶质瘤,它可以形成布拉格峰,较好地保护周围的组织,但其远期可能造成放射性损伤。这种治疗可能为3类患者带来获益:具有相对年轻的、功能状态好及良好的分子表达谱的高级别和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复发的胶质瘤患者以及淋巴细胞间质征的患者。但对于高级别胶质瘤来说,质子放疗的安全性仍存在较大的争议。其他新型放疗方式比如重离子放疗、硼中子俘获、FLASH放疗、术中放疗等,均有一定的疗效。

三、化学治疗:化疗近年来最大的进展主要是新的化学药物的出现,另外一些传统的化疗药物也有些变化,比如甲基苄肼进入了国内市场,VM26(替尼泊苷)回归,对复发的胶质瘤和高级别胶质瘤有一定作用,可以选用。

四、靶向治疗:2009年FDA批准的单一靶向药物如贝伐单抗在临床中用于新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OS没有明显的延长,现在有时作为发生脑坏死时或消除水肿应用。部分靶向药物适用于一些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如瑞格菲尼、BRAF V600E突变的抑制剂等。另外,伯瑞替尼是一种可以抑制c-MET高表达肿瘤细胞增殖的靶向药,在肺癌中已获批了适应症。国内江涛院士应用伯瑞替尼应用于c-MET融合基因突变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获得疗效,研究结果已发表于《Cell》杂志,这意味着胶质母细胞瘤未来也有望获批适应症。

五、免疫治疗:多年来临床一直在尝试对于新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同期放化疗时联合PD-1/PDL-1等治疗,都没有出现明显的效果,直到来自北美和欧洲的一项国际多中性的随机双盲试验,即DC疫苗治疗胶质母细胞瘤三期的非随机对照的试验让我们看到了免疫治疗的曙光。该试验从2006年启动,纳入331例患者,经DC疫苗干预,其OS为22.4个月,远超对照组的19.5个月,显示了令人鼓舞的效果。目前对于IDH1突变的疫苗、H3K27M突变型胶质瘤的一些疫苗也在研究中。

六、溶瘤病毒:《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儿童弥漫性内生性桥脑胶质瘤(DIPG)的溶瘤病毒治疗,取得了良好结局,成为未来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该疗法可以跟免疫结合,有可能它是通过刺激免疫反应取得效果。

七、电场治疗:近几年胶质瘤治疗最大的进展当属电场治疗,其不同于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是一种新型的物理治疗方式,在神经外科治疗脑胶质瘤中已经广泛应用。从2020年6月30日该治疗方式进入到中国大陆市场已经应用了2000-3000例患者,显示了很好的疗效。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肿瘤细胞有丝分裂,被中国脑胶质瘤诊疗指南和NCCN指南所推荐。目前其适应症是胶质母细胞瘤,在分子诊断上2023年NCCN指南增加了4级IDH突变星形胶质细胞瘤这一适应症。并且,电场治疗与放疗结合后可以增加DNA损伤,避免修复,成为十分有前景的一种治疗方式。各位专家都在积累临床经验,期待国际多中心EF32的结果。与其他治疗方式联合的治疗模式也在积极进一步探索,争取扩大其适应症。

神经系统肿瘤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牟永告教授:脑胶质瘤是治疗的难点,需要在诊断、治疗等方面付出长期的坚持和努力去攻克,这也是神经系统肿瘤专委会成立的初衷。未来想克服胶质瘤需要基础医学的进步,强调手术的重要性,多学科诊疗、多团队介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型分类的细化研究,增加多种治疗方式或联合治疗方式的可及性等方向。CSCO神经系统肿瘤专委会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将着眼于推动神经系统肿瘤的科普宣传、学术交流、引导青年工作者对胶质瘤科研及临床工作的热情,联合业内多中心协作,与医药相关企业合作,推动相关临床试验、新药研究的进步,搭建神经系统肿瘤的有效交流平台等工作。衷心希望在CSCO平台上,专委会的不断推动下与业界各位同仁一起努力继续探索,突破学科瓶颈,提高治疗效果。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