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有效降低造口旁疝的发生率!改良回肠导管术立大功~

01月05日
来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订阅号

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刘卓炜教授团队在Cell子刊Cell Reports Medicine发表了题为“腹膜外化回肠导管降低造口旁疝的发生率:一项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 。该研究通过前瞻性、随机化的临床试验来验证了膀胱癌根治、改良回肠导管手术在降低造口旁疝发生率方面的有效性,为需行回肠导管尿流改道的膀胱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改良术式,降低了膀胱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并改善了生活质量。



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初诊的膀胱癌中约30%为肌层浸润性肿瘤,需行膀胱癌根治术合并尿流改道手术。目前最常用的尿流改道方法为回肠导管术和原位新膀胱术。回肠导管术临床应用已超过半个世纪,成为国际上最常见的尿流改道方式,但临床并发症并不少见,且时间越长并发症越多;与造口有关的并发症中,造口旁疝最常见,文献报道的发生率为13.9%到35.4%。发生造口旁疝的患者当中,有大约一半会出现腹部不适、急性嵌顿疝、肠梗阻等,从而需要进一步手术修复。既往有文献报道,术中应用人造补片对术后造口旁疝有一定预防作用,但人造补片可能带来额外并发症,如感染、瘘管等,并且增添患者医疗费用。


针对回肠导管术后造口并发症,2000年始,周芳坚教授带领团队开展了一项改良术式,将回肠导管腹膜外化。2010年,通过回顾性研究证实其能够降低术后造口旁疝的发生率,并在后续更大样本量、更长随访的回顾性研究中进一步得到验证。基于前期研究基础,研究团队设计并开展了这项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


研究示意图


本研究设置了改良组(腹膜外化术式)和对照组(传统回肠导管术式),符合入排标准的患者按1:1随机入组,每组共纳入52例患者。两组患者术式的主要差别为:改良术式为回肠导管经过腹膜外隧道至腹壁,传统术式为直接穿透腹膜至腹壁。除此之外,其余手术步骤均保持一致,并在术后接受规律的CT复查以评估影像学上造口旁疝的发生率。患者及负责评估的影像科医生对分组情况保持双盲。


入组的104例膀胱癌患者均完成了对应方案的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改良组为30个月。对照组中患者造口旁疝的发生率为28.8%(15/52),而改良组中的发生率则为11.5%(6/52)。两组的造口旁疝累积发生率如图2所示,风险比值(HR值)为0.374。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矫正年龄、性别、BMI等因素后,两组间的造口旁疝发生率仍有显著差异,风险比值为0.333。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围术期方面,以及术后其它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造口旁疝的累积发生率


研究发现,改良的腹膜外化回肠导管术式对于降低患者术后造口旁疝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效果,为临床应用腹膜外化改良回肠导管术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相较于传统回肠导管,该改良术式不会增加手术难度、术后其它并发症,且没有使用额外耗材,不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是一种更好的手术方式选择。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刘卓炜教授、李志勇副主任医师、周芳坚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博士研究生周朝晖、博士研究生熊龙滨、尧凯主任医师、影像科马华丽主治医师、危文素主治医师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刘卓炜教授团队长期专注于膀胱癌精准诊疗的相关研究,通过改良及程序化机器人辅助膀胱癌根治术降低了围手术期并发症,建立了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癌的综合治疗策略并提升疗效。团队围绕膀胱癌免疫应答和化疗抵抗机制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

通讯作者简介

刘卓炜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副院长,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甘肃医院执行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荣获中国泌尿肿瘤杰出青年奖,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羊城好医生”称号,广东省医疗系统先进个人。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亚洲泌尿外科机器人学会(ARUS)临床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委会早诊早治协作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机器人外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泌尿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副会长。以通讯/共通讯作者在高水平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获得Cell出版社2022年度中国论文奖。


周芳坚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科主任导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生殖系肿瘤专委会第1-2届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CSCO肾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肿瘤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机器人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华南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技术培训中心主任,广东省抗癌协会泌尿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前任副主任委员;以通讯/共通讯作者在高水平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


李志勇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广东省抗癌协会泌尿生殖系肿瘤专业青年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结合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泌尿微创学分会委员及秘书。荣获第七届“35 under 35”优秀青年肿瘤医生称号。多次在国际会议展示研究成果,2023年ASCO-GU,2023年美国泌尿外科年会,2018年国际泌尿外科年会。在国际知名肿瘤学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来源:泌尿外科

文:周朝晖、李志勇

编辑:郑敏珊  审核:陈鋆  审核发布:文朝阳、周昕熙


阅读原文

评论
01月08日
邱正鹏
开化县中医院 | 泌尿外科
优质分享,值得借鉴
01月07日
周捷波
海安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改良回肠导管术有效降低造口旁疝发生率
01月07日
于永江
荣成市人民医院 | 放射治疗科
谢谢分享为患者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