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王理伟教授:道阻且长,力耕不欺,助力胰腺癌同质化诊疗

2023年12月19日
来源:肿瘤资讯

王理伟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科主任
MDT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上海交通大学胰腺癌诊治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兼胰腺肿瘤学组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CSCO胰腺癌专家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兼整合肿瘤肾脏病专委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兼疑难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理事兼肿瘤内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长三角肿瘤专科联盟 会长
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主要从事消化系统肿瘤临床诊治和转化研究;2001至2004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和MD Anderson肿瘤中心访问研究。主持制定了我国首个《胰腺癌综合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首个《CSCO胰腺癌诊疗指南》和首个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肾脏病保护技术指南》,主持包括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在内的 7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和10 多项各类基金项目;现为《Journal ofPancreatology》《肿瘤》副主编、《CancerResearch》《JHO》《临床肿瘤学》等杂志编委,发表SCI论文100余篇,他引1000余次 。

因发病隐匿、早诊率低、预后差等特点,胰腺癌作为“癌中之王”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胰腺癌的诊治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特别是在药物治疗领域可谓曙光初现,有望打破当前的诊疗困境。2023年12月2日,在瑞金胰腺肿瘤年会暨长三角胰腺肿瘤联盟年会上,【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王理伟教授,就胰腺癌领域诊疗新进展进行分享。

“癌中之王”破局艰难,靶免治疗前景可期

王理伟教授:胰腺癌的发病率在快速上升,但其诊治水平提升并不快,因此有关胰腺癌的诊治一直是临床肿瘤学关注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近年来,在胰腺癌领域,无论是在手术治疗还是在药物治疗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例如,对于胰腺癌的围术期治疗,部分患者即使是相对早期可行手术切除,其在手术后也会快速出现复发,这与胰腺癌异质性强、生物学行为较差相关。目前有学者提出,不论能否进行R0切除,对于胰腺癌患者均应进行术前新辅助治疗。诚然这一结论还有待进一步探讨。胰腺癌的新辅助治疗与其他瘤种的新辅助治疗目的有所不同。对于其他瘤种而言,进行新辅助治疗的目的为了降期,创造更好的R0切除机会;但对于胰腺癌而言,在降期的同时还进行着生物学行为的筛选。例如,有些患者在进行新辅助治疗时就发生转移,则此类患者不适合再行手术治疗。

此外,胰腺癌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领域近来也备受关注。KRAS基因是胰腺癌中非常重要的驱动基因,无论是野生型中EGFR药物的应用,还是针对突变型G12C、G12D药物的应用,目前也越来越引起关注。胰腺癌的免疫治疗一直处于瓶颈期,目前研究者们正在积极探索中,包括一些抗体偶联药物(ADC)的应用。对此,我们希冀能够更快取得进展,以便将之更早地应用于胰腺癌患者。

分子分型亟待突破,精准治疗曙光初现

王理伟教授:不仅仅是胰腺癌,几乎对于所有肿瘤而言,精准的分子分型都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前提,例如乳腺癌与肺癌,在精准分型之后都取得了治疗上的成功。目前,有关胰腺癌分子分型工作也在进行中,但当前的分子分型尚无法帮助预测疗效与预后,这也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难题。诚如在此次会议中我进行的报告所言“胰腺癌的精准治疗曙光初现”,目前众人已经关注了DDR信号系统、KRAS基因的突变型与野生型,以及少见突变位点等。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胰腺癌精准的分子分型将助力精准诊疗,进而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而这也是我关注该领域的初衷。

搭建平台助力同质化诊疗,胰腺肿瘤联盟正式启动

王理伟教授:事实上,胰腺癌一个较为复杂的疾病,其对包括肿瘤外科、内科、放疗科、影像科与病理科等在内各学科要求较高。而如何让患者在同一区域内获得同质化的诊断与治疗,需要建立相关平台进行规范化的推广,包括人才培养、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等,方能真正实现胰腺癌治疗水平的同质化。而此次长三角胰腺肿瘤联盟的成立,将会助力提升长三角地区胰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