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李娟教授:匹配调整间接比较初步表明泽布替尼治疗复发MZL彰显疗效优势

2023年12月01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3年6月8-11日,2023年第28届欧洲血液协会年会(2023 EHA)于德国法兰克福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隆重召开!作为血液学领域的国际盛会,2023 EHA汇聚全球顶尖血液专家,共聚一堂分享、探讨最前沿的血液领域研究成果。边缘区淋巴瘤(MZL)是一种罕见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晚期患者无法治愈并反复复发,因此需要新药物和新药物组合方案以改善预后。近年来随着对 MZL 的进一步认识,揭示了 B 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的重要性和 Bruton 酪氨酸激酶 (BTK) 参与 B 细胞受体的下游转导通路,从而导致BTK 抑制剂的开发和使用,进一步改变了惰性 B 细胞恶性肿瘤的治疗格局。


本文特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娟教授针对2023EHA期间公布的一项“复发性边缘区淋巴瘤(MZL)中泽布替尼(ZANU)与利妥昔单抗(RTX)的疗效比较:匹配调整间接比较(MAIC)(摘要号:P1113)[1]”进行解读,详情如下。

研究详情

研究背景

泽布替尼是一种BTK抑制剂,已在两项II期单臂试验(MAGNOLIA试验,n=66,NCT03846427;BGB-3111-AU-003试验,n=20,NCT02343120)中被评估了治疗复发/难治MZL的疗效和安全性。在MAGNOLIA试验和BGB-3111-AU-003试验中,在为期28个月和35个月的随访中,中位PFS和OS均尚未达到。

研究目的

本研究采用非锚定MAIC方法估计泽布替尼相对于利妥昔单抗(一种常用于复发MZL患者的治疗)的治疗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比较仅限于复发人群,因为对利妥昔单抗耐药的患者不会再次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

研究方法

研究对MAGNOLIA研究和BGB-3111-AU-003研究中的汇总个体患者水平数据进行了MAIC分析。RTX在复发患者中的研究水平数据来自CHRONOS-3 (Özcan et al., Ann Oncol 2021),系统文献综述证实该研究最适合作为对照研究。使用逻辑斯利回归建立先验评分模型,对泽布替尼试验中的患者加权,使加权后的基线特征与CHRONOS-3试验匹配。确定以下特征为关键预后因素,纳入基础先验评分模型:既往治疗线数、疾病亚型、既往治疗后复发次数和年龄。由于CHRONOS-3试验报告不足,无法进行纳入额外特征的敏感性分析,但通过逐个排除分析探索了基础模型中每个协变量的影响。使用加权统计模型对OS、PFS和独立审查委员会评估的ORR进行比较,将相对治疗效应呈现为危险比(HR)、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CI)。

研究结果

应用基础先验评分模型估计的权重后,泽布替尼的有效样本量为39。与利妥昔单抗相比,泽布替尼显著降低了疾病进展风险(HR 0.29; 95% CI 0.13–0.65, P=0.003),并且有更高的患者比例获得反应(OR 5.09; 95% CI: 1.84–14.08, P=0.0017)(表)。泽布替尼和利妥昔单抗的OS相当,这与惰性淋巴瘤的生存预期一致。逐个排除分析显示,从先验评分模型中删除任何特征都产生了可比的结果。

表 疗效结果

图片7.png

研究结论

此次MAIC结果提示,对于复发MZL患者而言,泽布替尼较之于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更能改善患者的PFS和ORR。

大咖点评

 

李娟
中山大学二级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名医

中山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
广东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浆细胞疾病学组组长
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液学分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国际骨髓瘤协会和亚洲骨髓瘤网成员
主持过或正主持的基金有国自然基金等20多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0多篇,SCI收录90多篇,以第一负责人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和三等奖,华夏医学奖二等奖,主编专著8部

李娟教授:边缘区淋巴瘤(MZL)是一种罕见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惰性 B 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生物学、病因学和治疗具有相当大的异质性。大多数局限期 MALT 淋巴瘤患者采用抗生素(幽门螺杆菌相关胃MALT)或放疗(胃和非胃部位)预后极佳。在无症状的情况下脾MZL可观察,而有症状的患者可在需要时接受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或免疫化疗。NMZL 患者可以使用与滤泡性淋巴瘤相似的原则和免疫化疗方案进行管理。MZL-IPI可用于所有 MZL 亚型的预测。组织学转化罕见,但与较差的结局相关,应使用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免疫化疗进行管理。以细胞内信号通路为重点的靶向治疗提高了疗效和耐受毒性,包括BTK 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等。


对于复发/难治性(R/R)边缘区淋巴瘤(MZL),常规治疗包括免疫治疗(例如利妥昔单抗)、免疫化疗(例如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龙 [RCV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 [RCHOP])、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和来那度胺+利妥昔单抗。近年来,随着对 MZL 的进一步认识,研究揭示了 B 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的重要性和 Bruton 酪氨酸激酶 (BTK) 参与 B 细胞受体的下游转导通路,从而导致BTK 抑制剂的开发和使用,进一步改变了惰性 B 细胞恶性肿瘤的治疗格局。


泽布替尼是一种由我国自主研发的高效、高选择性、不可逆的新一代BTK抑制剂。全球多中心2期试验MAGNOLIA试验[2]证实了泽布替尼单药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抗CD20疗法的复发MZL患者的总缓解率高,并且无论是何种MZL亚型,均观察到了疾病缓解。与此同时,泽布替尼也实现了快速和持久的疾病控制。


本研究采用非锚定匹配调整间接比较方法,比较了泽布替尼与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在复发MZL患者中的相对疗效和安全性。通过系统文献回顾确定对照研究,并使用逻辑斯利先验评分模型匹配患者基线特征,提高了结果的可比性。研究结果显示,泽布替尼能够显著降低复发MZL疾病进展风险,提高治疗反应率,而总生存期两组相当。考虑到利妥昔单抗是复发MZL的标准治疗选择之一,该研究结果提示泽布替尼可能优于当前标准治疗。尽管研究在设计和分析上进行了调整,但作为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其结果可能受到未知混杂因素的影响。此外,样本量较小也可能影响结果的稳健性。理想情况下,应进行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以验证这一发现。总体而言,本研究为泽布替尼在复发MZL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了初步支撑证据,未来还需要开展前瞻性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证实其临床优越性。

参考文献

[1] 2023EHA Library. Thieblemont C. 06/08/2023; 385563; P1113
[2] Opat S, Tedeschi A, Linton K,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21 Dec 1;27(23):6323-6332.

责任编辑:Amiee
排版编辑:guangli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