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ESMO 2023中国之声|张剑教授:多项新型ADC前沿成果亮相ESMO,谱写抗癌蓝图

2023年10月23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3年10月20日至24日,欧洲肿瘤学会(ESMO)年会将于西班牙马德里盛大召开。会间,来自全球的肿瘤领域顶尖专家汇聚一堂,分享前沿研究成果。本次大会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团队多项研究成果报告了最新进展,靶向B7-H4的抗体偶联药物(ADC)HS-20089、靶向Nectin-4的ADC 9MW2821等创新药物的临床研究以口头报告形式公布,引发了创新药物研发领域工作者的关注。【肿瘤资讯】特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剑教授剖析本次报告数据并分享早期临床研究研发经验。

专家简介

张剑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一期临床研究病房主任
肿瘤内科主任医师   上海“医苑新星”杰青人才获得者
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  候任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委会  副召集人
长江学术带乳腺联盟 YBCSG  主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青委会  副主委
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青委会  副主委
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  副主委
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  常委
中国康复医学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  常委
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研究管理学专业委员会  委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DE首批化药临床兼职审评员
获2023 十大医学先锋专家、2023“人民好医生”杰出贡献奖
《Diseases & Research》副主编
第一/共一/通讯SCI论文70篇(Lancet Oncol、Ann Oncol、                                   Nat Commun 、Clin Cancer Res、J Hematol Oncol等)

HS-20089在TNBC中显示良好疗效,B7-H4 ADC研发中处于领先地位

张剑教授:在复旦肿瘤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在一期专业负责人吴炅教授和肿瘤内科主任胡夕春教授的指导下,本次ESMO大会上,我们以Oral形式报告了三项研究,并有多项研究结果以Poster形式发布。其中,靶向B7-H4的抗体偶联药物(ADC)HS-20089治疗晚期实体瘤的I期研究纳入优先口头报告,体现了大会对于HS-20089创新性的认可。此前,靶向B7-H4的药物研发较为缓慢,未有药物进入注册阶段,本次HS-20089的临床进度在国内外都处于第一梯队。

研究中纳入的实体瘤患者以乳腺癌为主,也包括部分卵巢癌等其他瘤种,本次研究显示HS-20089的安全性整体可控,33例缓解可评估患者的总体反应率达到24.2%,疾病控制率(DCR)为63.6%。而在16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观察到6例患者部分缓解(PR),在4.8mg/kg和5.8mg/kg两种目标剂量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整体反应率达到41.7%。这一结果优于其他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ADC药物。当然,未来随着样本量的扩大,或许疗效会略有波动,但整体看来,我们依然为三阴性乳腺癌开创了新的治疗靶点,创新性也是该研究获得ESMO大会认可,并得以以优先口头报告形式发布的原因,值得大家未来在研发中保持进一步的关注。

新药物研发基于基础研究进展,9MW2821有望在UC领域取得突破

张剑教授:新靶点的涌现往往是基于基础研究的成果并予以转化而来。此前,国外已经对Nectin-4靶点开展了深入研究,并已经在尿路上皮癌领域成药,本次,我们团队以Mini Oral形式报告的9MW2821治疗晚期实体瘤的I/II期研究同样关注于Nectin-4靶点。

9MW2821治疗晚期实体瘤的I/II期研究在国内的开展较为顺利,入组较快,处于国内第一梯队。截止2023年4月27日,已经有近百例患者入组了0.33mg/kg至1.5mg/kg的各剂量队列,目前观察下来显示安全性可控。在39例接受1.25mg/kg的推荐剂量以上剂量的患者队列中,整体有效率达到38.5%,疾病控制率(DCR)为84.6%。在我们重点关注的尿路上皮癌(UC)患者亚组中,有效率则达到55.6%,超过很多既往药物的数据,显示了9MW2821的巨大潜力,值得更进一步的深入开发。当然,能否获批上市还需要看其在最后的关键注册研究中的表现。本次I/II期研究中观察到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表现,这也是该研究可以获得Mini Oral资格的重要原因。

新药研发离不开各界大力支持,希望携手向前为中国创新药尽一份力

张剑教授:在过去前辈们多年的积累和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凭借所有团队成员的协同努力,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肿瘤新药临床研究正在取得越来越多成果。

目前,针对新靶点的在研临床研究约为150项,其中很多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一些研究属于First in class或者First in human。我们希望通过研究者的共同努力,帮助更多原研新药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探索快速上市的可能性。我们也希望在今后的临床研究工作中,不断摸索出各个新药的特点和优点,探索出各类毒副反应的管控策略。

总体来说,新药临床研究固然艰苦,但也可以在团队协作中让人有收获感,帮助中国新药创新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特别是在II期、III期临床研究之前的I期临床研究,如果未能做好“把关“工作,将会为II期、III期研究中的安全性管控问题和研发方向问题带来很大挑战,甚至导致研究失败。我们也常会在院内、院外交流分享早期临床研究中的经验和教训,更希望我们能在老一辈专家的指导下,院际携手同行,共同将早期临床研究越做越好,共同营造欣欣向荣的国产创新药发展环境,为保障人民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Elv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HQ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