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汤琦教授:抗癌21年!长期OFS助力绝经前乳腺癌患者获长生存

2023年08月25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健康的重大威胁。我国绝经前乳腺癌患者中,约50~60%为激素受体阳性(HR+)分型,对于这类患者而言,结合卵巢功能抑制(OFS)的内分泌治疗是重要治疗手段[1],在不同阶段的治疗中,OFS都可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分享一例与乳腺癌斗争超20年的患者病例,该患者历经手术、化疗、内分泌治疗等多个阶段,治疗期间多次发生转移,但通过近17年的OFS治疗患者获得了长期生存。

专家简历

汤琦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云南省肿瘤医院乳腺外二科
云南省高层次卫生计生人才后备人才
意大利锡耶纳大学医院整形外科访问学者
哈瓦那大学留学 中华医学会《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通讯编委委员
长江乳腺联盟YBCSG 委员
云南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青委副主委
云南省预防医学会乳腺癌专委会秘书、委员
云南省医师协会乳腺癌专委会秘书、委员
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乳腺学组委员
云南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委员
云南省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委会委员
云南省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委会委员
以第一完成人获云南省科技成果奖三等奖;昆明医科大学“伍达观奖教金”;CBCS“汇精英、汇精彩”乳腺肿瘤精英赛中国南区“最佳辩手”等奖

基本信息

患者,女,52岁(2023年)
月经生育史、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

诊疗经历

2002-7 因“右乳肿块4月”首次就诊于我科,体格检查示右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右乳外下象限1.5cm×1.5cm×1.0 cm、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差、表面不光滑;钼靶示右乳下象限一分叶状肿块影,边缘不清,伴钙化,考虑右乳癌;B超示右乳外下1.7 cm ×1.1 cm ×1.1 cm 实质占位,考虑右乳癌。

2002-7-25 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Auchinicloss),病理示右乳浸润性导管癌,前哨淋巴结(0/6),ER(-), PR(-)  CerBb-2(+)(时代限制未采取FISH检测)。诊断为右乳浸润性导管癌T1N0M0  la期。

2002-7至2002-12 行CMF (CTX1.2g+MTX60mg+5-Fu1.5g,q4w)辅助化疗6周。
2005-4 胸部CT示双肺多发结节,大小不等,最大直径0.8cm,如下图1所示:


图1. 2005-4 患者x胸部CT示肺部多发结节

2005-4 起TE(Docetaxl 100mg+EPI100mg,q3w)化疗6周期。
2005-8-23 复查胸部CT示多发结节基本消失,如下图2所示:


图2. 2005-8 化疗后患者肺部结节消失

2006-5 患者胸部CT再次提示双肺转移瘤,如下图3所示:

图3. 2006-5 患者胸部CT再度发现双肺转移瘤

于上海某医院行免疫组化,结果示右乳浸润性导管癌 2级 ,ER(个别+),PR(+),cerbB-2(+)。
2006-5 起行戈舍瑞林+阿那曲唑内分泌治疗。
2009-5 复查胸部CT示双肺无异常,如下图4所示:

图4. 2009-5 患者胸部CT示双肺无异常

2010-4 复查胸部CT示双肺无异常,如下图5所示:

图5. 2010-5 患者胸部CT示双肺无异常

2014-8、2014-10、2014-12胸部CT示左肺上叶前段占位,如下图6所示:

图6. 2014-8(左)、2014-10(中)、2014-12(右)患者胸部CT示左肺上叶前段占位

2015-1行左肺固有上叶肺段切除术。免疫组化结果示ER(+80%),PR(-),CERB-b2(++) KI67(+30%),进一步检测 FISH示Her2未扩增。
后改用戈舍瑞林+依西美坦行内分泌治疗。
2018-1-13 复查胸部CT,肺部再现新病灶,如下图7所示:

图7. 2018-1 患者胸部CT示肺部新增病灶

2018-1 起改行氟维司群+戈舍瑞林+依西美坦,2018-4改为氟维司群+戈舍瑞林。
2021-3 腹部CT提示疑似肝转移结节。
2021-6月至2023-6月,期间行氟维司群+戈舍瑞林+阿贝西利,期间因阿贝西利耐受性问题,更换至其他CDK4/6抑制剂。
2023-7起,行氟维司群+戈舍瑞林+达尔西利至今,保持随访中。

病例小结

患者于2002年(31岁)初次就诊,接受手术切除后采用经典CMF辅助化疗方案,期间出现肺转移后依次接受化疗、手术,至明确分子分型后接受内分泌治疗,治疗方案历经OFS+AI、OFS+AI+SERDs、OFS+SERDs、OFS+AI+CDK4/6抑制剂,目前患者接受OFS+氟维司群+CDK4/6抑制剂,保持随访中。

专家点评

如今,乳腺癌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2],相较美国,我国乳腺癌患者的诊断年龄更低,约60%的患者在就诊时仍未绝经[3],例如本病例患者初次就诊时仅31岁。对于这类年纪较轻(<35岁)的患者,《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3版)》[4]推荐在术后辅助治疗中采取基于OFS的内分泌治疗方案,并在耐受较好的前提下考虑延长内分泌治疗。

回顾该患者治疗经过,可分为早期手术、化疗阶段与后期内分泌治疗阶段,以2006年免疫组化检测为HR+分型为分界点,此前患者主要接受化疗,虽然起效较快,但也在一年内出现了复发,表明该患者是复发风险较高的人群,而后患者接受包括OFS的内分泌治疗,获得了超过8年的长无病生存期(DFS)获益;并且在之后长达17年的长期内分泌治疗中,始终坚持OFS戈舍瑞林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生存获益。

绝经前化疗人群OFS获益显著,降低复发及死亡风险,延长生存期

值得关注的是,本病例患者在2006年前出现肺部结节后,虽通过化疗迅速将其控制,但不足一年便再次发现肺部转移瘤。而自2006年5月起,患者在通过免疫组化确定分子分型后首度接受内分泌治疗,方案为药物OFS戈舍瑞林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AI)阿那曲唑。通过该方案治疗,患者获益显著,DFS超8年,至2014年才再度出现疾病进展,体现了对于绝经前HR+化疗患者行OFS联合内分泌治疗的重要性。

2022年的ASCO大会中,探索OFS(戈舍瑞林)+他莫昔芬(TAM)治疗绝经前HR+乳腺癌患者的ASTRRA研究是一项开放标签、前瞻性、随机、多中心、Ⅲ期试验,旨在评估绝经前或化疗后卵巢功能恢复的HR+乳腺癌患者在基础TAM上联合2年OFS的疗效,入组患者中包括与本病例类似的曾接受化疗的患者。该研究曾于2018年ASCO大会中公布5年随访结果[5],显示TAM+OFS组DFS率较TAM单药组更优(91.1%vs.87.5%,HR:0.69;95%CI:0.48~0.97;P=0.033),降低了31%的疾病复发风险,且TAM+OFS组在5年总生存率(OS)方面同样具有获益(99.4%vs.97.8%,HR:0.31;95%CI:0.10~0.94;P=0.029),降低了69%的死亡风险。

而在中位随访至106.4个月时[6],TAM+OFS组的8年DFS率仍然保持获益(85.4%vs.80.2%,HR:0.67,95%CI:0.51~0.87),TAM+OFS可降低33%的疾病复发风险,该组8年DFS事件发生率仅为14.6%。本病例中,患者此前已接受两种化疗方案的治疗,但后续在接受OFS+AI治疗后仍获得超过8年的DFS,进一步佐证了ASTRRA研究的结果,体现了OFS对于绝经前或经化疗的HR+乳腺癌患者的显著获益。

历久弥新,真实世界检验OFS 近20年长期生存获益

本病例患者在治疗后半程中,由于疾病进展、药物耐受性等问题,历经多种治疗方案,但药物OFS戈舍瑞林仍然是内分泌治疗的核心之一,未曾更换过。期间治疗方案包括OFS+AI+SERDs、OFS+SERDs、OFS+AI+CDK4/6抑制剂等,患者接受戈舍瑞林治疗时间近17年,获得了显著的长生存获益。

在循证医学证据中,亦有对于绝经前患者接受OFS的长期随访观察。2022年,评估绝经前乳腺癌患者长期内分泌治疗获益的STO-5研究发布了其20年随访结果[7]。在该研究的HR+患者群体中(n=584),戈舍瑞林、TAM或戈舍瑞林+TAM的治疗相比起对照组显著改善了长期无远处复发间隔(HR,0.49;95%CI,0.32-0.75;HR,0.57,95%CI,0.38-0.87;HR,0.63,95%CI,0.42-0.94),其中,对于70基因组高风险患者,从戈舍瑞林的OFS治疗中获益更为突出(HR 0.24,95%CI,0.10-0.54)。该研究通过20年的超长随访佐证了对于绝经前HR+患者行戈舍瑞林、TAM或戈舍瑞林+TAM的治疗带来的显著长期无远处复发获益。在本病例中,戈舍瑞林的长期使用也为患者带来了近17年的生存获益,且期间未因为戈舍瑞林的使用出现耐受性问题,也体现了其长期使用的安全性。

综合看来,本病例证实了对于绝经前HR+乳腺癌患者行OFS的重要性,而戈舍瑞林作为具有充分循证医学证据的OFS药物,在本病例中显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未来进入后CDK4/6抑制剂时代,患者的后线用药或可尝试PI3K抑制剂、AKT抑制剂、HDAC抑制剂等,在患者未彻底绝经之前,OFS的使用仍将不可或缺。

参考文献

[1]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1年版)[J].中国癌症杂志, 2022, 32(2):177-190.
[2] CAO M M, CHEN W Q. Interpretation on the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of GLOBOCAN 2020[J]. Chin J Front Med Sci Electron Version, 2021, 13(3): 63-69.
[3] FAN L, STRASSER-WEIPPL K, LI J J, et al. Breast cancer in China[J]. Lancet Oncol, 2014, 15(7): e279-e289.
[4] CSCO 乳腺癌诊疗指南(2023版)
[5] Kim HA, Lee JW, Nam SJ, er al. Korean Breast Cancer Study Group. Adding Ovarian Suppression to Tamoxifen for Premenopausal Breast Cancer: A Randomized Phase III Trial. J Clin Oncol. 2020 Feb 10;38(5):434-443.
[6] Soo Yeon Baek, et al. Adding ovarian function suppression to tamoxifen in young women with hormone-sensitive breast cancer who remain premenopausal or resume menstruation after chemotherapy: 8-year follow-up of the randomized ASTRRA trial. 2022 ASCO. 506
[7] J Clin Oncol 2022 Dec 10;40(35):4071-4082.doi:10.1200/JCO.21.02844.Epub 2022 Jul 21.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Hed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何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