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宋永平教授: 纵观全球血液肿瘤发展,共话中国肿瘤研究之声

2023年07月24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3年7月7~9日, “2023国际血液病学临床与转化研讨会暨第十二届血液肿瘤两江论坛”在重庆圆满召开。来自国内外血液病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学界权威和著名专家,大会将设多个专题论坛,主题涵盖:血液病诊断、血液肿瘤、造血衰竭性疾病、出凝血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细胞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血液基础研究等血液病学研究热点领域演讲和精彩点评讨论,展示了国际血液病学最新研究成果,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在会议现场,【血液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宋永平教授,就血液肿瘤研究的国内外差异,并对中国肿瘤原研现况与发展方向进行分享。

宋永平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
河南省肿瘤研究院院长
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所长
国家临床医学重点专科肿瘤学科带头人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优秀医师奖获得者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中国淋巴瘤联盟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科医师分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河南省生命关怀协会会长
河南省医学会副会长及血液病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血液学杂志编委、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副主编

理差异,齐心协力攻坚血液肿瘤难题

宋永平教授:国内肿瘤新药研发及临床研究与国外的临床实践差距正在进一步地缩小,中国临床研究引领血液肿瘤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治疗在血液肿瘤全程治疗策略建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欧美等国家相比,我们仍然存在一定差距。造成差异的有以下几点方面:
第一是历史的沉淀,我国血液学发展,起步晚,底子薄。尤其是在新药的应用方面(单克隆抗体、双抗, ADC药物),国外的像美国原创新药,每年就会十个左右。而在我国内首创的First-in-class的产品还很少,过去是零,现在每年也逐渐增加1~2个。但仍应用相对比国外要晚,有些晚两三年甚至晚五年以上。
第二个的就是我们国内开展临床研究机构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尽管我们这个国家现在非常重视科研,重视科教兴国,但由于起步晚,现今只有规模较大的中心开展临床研究,未普及基层医院。另一方面,如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拥有多达130个国际顶级的临床研发团队,而我们国家真正研究型医院较少(研究型医院标准,有≥50%患者以上进行临床研究)。我国医院基本上是为医疗服务为群众服务这个目标的,。
第三个,就是代表性前沿治疗的追赶。因为血液肿瘤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目前最热点的免疫治疗就是CAR-T细胞治疗。现在,中国研究者追赶的步伐非常快,不停缩短国内外的差距,如单倍体的移植,依旧是半相合移植,北大人民医院黄晓军教授不单单是带领他们这个团队,包括全国多中心的协作的是我们单倍体的移植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得到了公认。
但是就造血干细胞移植而言,尤其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我们与国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美国它只有两亿人口,他们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每年都要超过两万例。而我们国家的从去年虽然有疫情,不完全登记的只有18000多例移植,其中自体移植还只有四千例左右。基于我们十几亿的人口基数与国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尤其是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任重而道远。
近十余年来, CAR-T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产业蓬勃发展,而中国作为在细胞治疗领域无论是临床研究机构和临床研究开展的数量开发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中国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国际竞争中面临严峻挑战,于申办方公司的参差不齐,研究质量,原创性还不够,很多的还是属于仿制。所以我们CAR—T细胞治疗,还应该进一步的扩大例数,开展原创性的研究,同时的在这个疾病方面,不单单是针对B细胞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应该向急性髓系白血病像、免疫性疾病,甚至像恶性实体肿瘤进一步去拓宽适应症。

全力以赴,共话中国新药临床研究

宋永平教授:至今为止,随着新型医疗技术的发展,靶向药物,小分子靶向药物,以及这个单克隆抗体,双抗、ADC药物等新药的出现明显提高了疗效,也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期,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但真正是把病人治愈的,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像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使用TKI抑制剂让病人长期生存,从过去的做造血干细胞移植到现在基本上不需要做造血干细胞移植,因为该类靶向药物针对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常见标记的染色体和基因。但是很多血液恶性疾病的靶点,尚不明确,甚至可以是多靶点或者存在治疗一段时间以后,基因表型与靶点存在变异导致耐药或复发。虽然靶向药物可以改善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是还不足以治愈。
另一方面目前能治愈淋巴瘤的主要方式还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免疫治疗。现阶段,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来源问题几乎被解决了,如适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做自体、异基因移植的从同胞兄弟姊妹全相合的到非血缘关系的移植到现在的单倍体移植。但是移植后,临床需要进一步的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延长生存期,加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管理,减少并发症。让真正的病人真正的从造血干细胞移植方面去受益。现在国内大规模中心和一些中小医疗中心由于经验和管理,还存在着不少的差距。只有让全国各级医院和中心能够规范化地为患者提供标准治疗,落实临床指南共识中的规范化治疗,加强移植后管理,才能为广大干细胞移植患者带来更多的获益。
近几年,CAR-T细胞技术治疗癌症举世瞩目:2012年,美国晚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女孩艾米丽通过CAR-T细胞治疗,生存期应该不会超过三个月,目前已经有完全康复11年了,并由此开启“肿瘤精准医疗”新篇章。截止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了6款自体T细胞CAR-T产品,其中四款靶向CD19,两款靶向BCMA,中国两款。6月30号,我们国内民族企业驯鹿生物与信达生物联合开发的针对多发性骨髓瘤BCMA靶向CAR-T经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局的审批,很快将以商品化,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另一项值得期待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所王建祥教授团队,开发研究的,具有我国有自主知识产权 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D19 CAR-T细胞可能也会在近几个月上市。
标准的CAR-T单药治疗需要采集患者自身血液制备,然后分离淋巴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制作CAR—T。现有CAR-T治疗制备时间长、成本高、治疗费用比较高,受患者自体T淋巴细胞状态影响。由于以上考虑,通用型CAR-T的开发正在进行中,通用型CAR-T即异体CAR-T,也就是我们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使得异体来源(正常人的血液,其它人的血液,也脐血, IPS细胞等)的T细胞做成CAR-T的现货产品用于细胞的治疗,不同于前面所说自体CAR-T是个性化定制的产品。通用型的CAR-T,通过基因编辑的方法,使CAR-T有可能像药物一样实现现货供应,成为即拿即用的细胞治疗产品。 
 
CAR-T细胞治疗最初在难治复发的血液疾病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突破。对于这些疾病而言,CAR-T细胞治疗展现出了出色的疗效。是否可以更提前一步在病人早期复发手术去应用,甚至对于高危的病人在早期疾病缓解的病程中应用CAR—T细胞来消灭它的微小残留病变,让病人尽早的受益。其次如何扩大CAR—T适应症也是值得研究的方向,运用在其它疾病,如免疫性疾病比如系统红斑狼疮,风湿免疫病。除此之外我国实体肿瘤发病率更高,特别像我们国内肺癌、乳腺癌,消化道的肿瘤,包括胃癌,大肠癌、肝癌,等等这些实体肿瘤,来进行CAR—T细胞的治疗。甚至脑胶质瘤,肝癌、胰腺癌恶性程度很高,生存期短的实体肿瘤,进一步能去针对这些实体瘤进行CAR—T细胞治疗,亦是临床研究者需要努力的方向。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