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回顾2022,展望2023|中华淋巴瘤高峰论坛盛大召开

2023年02月23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淋巴瘤是我国常见的血液系统肿瘤,近年来新药、新方案的不断问世使淋巴瘤治疗领域涌现出很多“新武器”,淋巴瘤治疗疗效显著提高,患者预后显著改善。回顾2022年淋巴瘤诊疗进展,展望2023年淋巴瘤诊疗发展,“中华淋巴瘤高峰论坛”于2023年2月18日在广州盛大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内淋巴瘤治疗领域的顶级专家,围绕淋巴瘤各亚型的治疗进展以及新药时代下的治疗选择进行了深入探讨。【肿瘤资讯】特对会议内容予以整理,以飨读者。

会议伊始,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河教授的主持下,大会主席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高子芬教授、四川省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林桐榆教授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大会致辞。专家们指出,三年抗疫结束,全国各地淋巴瘤领域专家及学者终于能齐聚一堂,在线下召开由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CSWOG)主办,四川省肿瘤医院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协办的“中华淋巴瘤高峰论坛”。虽然三年疫情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诸多不便,但淋巴瘤领域学术氛围浓厚,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产出了诸多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

接着,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明智教授的主持下,《2022年淋巴瘤十大研究进展》公布。这些研究进展都是由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所遴选的2022年全球范围内淋巴瘤领域的重磅研究,这些研究结果提示化疗仍是淋巴瘤治疗基石,而靶向药物是大势所趋,希望这些研究结果能够为未来的淋巴瘤诊疗提供借鉴。

学术内容

本次会议的学术内容围绕淋巴瘤最新诊疗进展,共设立3个半天的会议。每场会议的学术内容各有侧重。

2023年2月18日上午

四川省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林桐榆教授、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会来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顾康生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周辉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高玉环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海雯教授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林素暇教授分别围绕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边缘区淋巴瘤(MZL)、套细胞淋巴瘤(MCL)、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BL)与伯基特淋巴瘤、浆细胞肿瘤等疾病的研究进展,以及血液淋巴恶性肿瘤靶向和细胞治疗的相关进展治疗策略以、Tumour-like lesions with B/T-cell predominance等内容展开精彩讲解。

专家们指出,B细胞淋巴瘤治疗领域进展可谓硕果累累。比如,Remodl-B研究5年生存结果显示硼替佐米联合R-CHOP方案可以改善DLBCL分子亚组的结局;ALPINE研究显示泽布替尼组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优于伊布替尼,PFS获益显著,而且整体安全性也较好。此外,MZL的治疗,需要根据疾病类型、临床分期和患者状态综合考虑,全身治疗方案目前大多是基于CD20抗体或联合化疗的免疫化疗。至于复发/难治(R/R)MCL,现在BTK抑制剂占比也在不断升高,逐步进入了靶向治疗时代,而在BTK抑制剂进展后,CAR-T、双抗、多靶药物联合等均展现出很有潜力的应用价值。BL-IPI可以精准有效的预测成年BL患者预后,也为未来研究分组提供依据。高危MM的治疗目标是尽可能达到深度缓解,延长患者生存,微小残留病灶(MRD)对于此类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当前,CAR-T治疗失败后,仍然没有标准方案,CAR-T治疗后的R/R DLBCL患者及其治疗选择,包括非细胞药物以及细胞免疫治疗。Castleman病是一种少见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疾病,分类需要根据组织学、免疫学和临床参数等综合考虑。

2023年2月18日下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明智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李志铭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朱宏丽教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彭志刚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陶荣教授、山西省肿瘤医院苏丽萍教授围绕一线DLBCL、cHL潜在治愈方案、淋巴瘤全程管理等内容展开了精彩报告,同时针对EBV阳性NK/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外周T细胞淋巴瘤、皮肤T细胞淋巴瘤及霍奇金淋巴瘤等重要研究进展展开分享。

专家们指出,对于DLBCL,POLARIX研究是20多年来首次在国际Ⅲ期双盲随机对照研究中显示优于R-CHOP方案的临床研究。如今,淋巴瘤治疗已经进入靶向时代,CD30靶向治疗R/RcHL 2周期即可得到深度缓解,总生存长达40.5个月。CAR-T细胞治疗为复发难治淋巴瘤患者带来福音,是适合淋巴瘤治疗的突破性治疗手段。随后,指出复发难治性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L)仍是目前研究重点,化疗瓶颈已经出现,未来研究方向或许可以考虑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靶向药物、化疗的联合使用。对于少见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早期患者首选皮肤定向治疗,晚期疾病主要考虑全身治疗;nTFHL化疗效果尽管不理想,一线治疗目前仍以化疗联合或不联合表观调控药物为主,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推荐巩固治疗手段。

2023年2月19日 上午

江苏省人民医院李建勇教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兵教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陈洁平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蔡清清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刘澎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杨申淼教授分别围绕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滤泡性淋巴瘤(FL)、成熟T细胞和NK细胞白血病、原发中枢系统淋巴瘤(PCNSL)等疾病的研究进展以及淋巴瘤伴新冠感染的全程管理等内容展开分享。

专家们指出,对于CLL治疗,探索有限疗程治疗模式或将成为治疗新选择。FL目前仍以CD20单抗为基础的治疗方案作为主要方案,但更多的新药及联合方案将用于一线治疗。成熟T细胞和NK细胞白血病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化疗、新型靶向药物、免疫细胞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在不同亚型中发挥作用。对于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患者,预后不良的患者可采用大剂量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而复发高危患者应推荐异基因移植。PCNSL的治疗模式仍以诱导+巩固为主,新药时代下BTK抑制剂、IMIDs等新药的介入为此类患者带来更多选择。另外,专家强调对于感染新冠的血液病患者,提倡予以全程管理。

大会总结

江苏省肿瘤人民医院李建勇教授进行了大会总结。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淋巴瘤专业的顶级专家学者,紧密追踪2022年国际淋巴瘤最新进展,同时涉及了淋巴瘤的多学科讨论、淋巴瘤学组交流以及国家质控专家委员会讨论。希望这些专题分享能为未来淋巴瘤的诊疗提供更多启发和借鉴,进一步推动我国淋巴瘤诊疗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Amiee
排版编辑:XF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