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精彩回顾 | 云端聚首,福建省胃肠肿瘤治疗学习班暨第一届十邑论坛胃肠&支持大会顺利召开

2021年09月14日
来源:肿瘤资讯

内科治疗是胃肠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尤其对于晚期胃肠肿瘤患者,以姑息治疗等为主的支持治疗是改善晚期患者生存获益及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9月11-12日,由福建省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肿瘤专委会主办,福建省肿瘤医院承办的福建省胃肠肿瘤治疗学习班暨第一届十邑论坛胃肠&支持大会顺利召开,会议深度剖析了胃肠肿瘤内科治疗前沿进展及晚期患者支持治疗,并展望了胃肠肿瘤诊疗发展。来自国内外的120余位专家云端聚首,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开幕式致辞

本次大会主席由福建省肿瘤医院陈传本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王杰军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罗素霞教授、福建省肿瘤医院黄诚教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陈武进教授、福建省肿瘤医院林榕波教授黄峰教授共同担任。在开幕致辞中,专家们表示,福建省胃肠肿瘤治疗学习班暨第一届十邑论坛胃肠&支持大会在各位专家的积极支持、帮助下以线上会议形式如期召开,对各位同道的积极参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始终居高不下,在多学科诊疗中内科治疗占有重要地位,其在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会议邀请到了来自国内外的12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莅临,针对目前胃肠肿瘤临床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学术分享和交流,必将提高福建省肿瘤内科的诊疗水平,最终为更好地服务患者起到积极促进作用,预祝本次会议圆满召开。

图片1.png

陈武进教授.png

9月11日学术会议

9月11日上午,在褚倩教授、吕晓君教授、赖金火教授、叶峰教授、郭增清教授、许慎教授的主持下,Gary Hsin教授、王杰军教授、罗素霞教授、刘天舒教授、王风华教授和邓艳红教授等6位讲者先后进行了专题报告,多位专家作为讨论嘉宾针对专题内容发表了看法和观点。

来自临终关怀和姑息医学研究员美国科学院(FAAHPM)的国际讲者Gary Hsin教授在题为《overview of Malignant Gl Symptom Management》专题讲座中介绍了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出血、肠梗阻、厌食)的发生机制、可选药物以及药物选择原则。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王杰军教授在《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在中国方兴未艾》中表示,癌症已成为一种慢性疾病,保持生活质量变得越来越重要。营养不良为全球住院患者常见临床问题,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临床结局和预后,早期营养及心理支持治疗可显著延长生存。专家共识的发布和中国癌症患者症状管理平台将助力肿瘤相关疲乏、疼痛以及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等不良反应的管理。

河南省肿瘤医院罗素霞教授在题为《肠癌维持治疗:我们一定需要吗?》中介绍了肠癌维持治疗的定义、必要性,以及维持治疗方案、局限性、新进展。维持治疗已成为不可切除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推荐治疗模式之一,但也存在诸多局限性。目前单用化疗、化疗联合靶向药物、单用靶向药物和靶向药物联合治疗等维持治疗方案已比较明确,多个临床研究正在进一步探索EGFR单抗在维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刘天舒教授在《REGONIVO的疗效是真实的吗?》讲题中介绍了REGONIVO研究背景、研究结果及其相似研究的结果,并解读了I-III期临床研究与真实世界研究的差异,强调I-III期临床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基于此,REGONIVO研究的疗效仍需真实世界检验。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风华教授在介绍胆系肿瘤靶向治疗进展时指出,吉西他滨联合铂类为代表的化疗是目前主流标准治疗方案,靶向治疗是未来突破。对于不同胆管癌亚型分子突变的研究(EGFR/NTRK/ALK等)为临床上寻找针对特异性胆管癌亚型的治疗靶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FGFR2基因融合及IDH1基因突变等新靶点成就肝胆肿瘤进入靶向治疗时代。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邓艳红教授从背景及发展历史、适用人群、改良三药方案的用法和剂量、不良反应管理等方面详细解读了《结直肠癌cmFOLFOXIRI改良三药方案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邓艳红教授希望无论在新辅助、转化还是姑息治疗中,中国版cmFOLFOXIRI方案均能让更多患者获益。

9月11日下午,在吴君心教授、罗莉教授、陈绍勤教授、李晓峰教授、陈曦教授、蔡丽生教授、张慧卿教授、徐立教授、张海鸥教授、解方为教授、范南峰教授、郑朝辉教授的主持下,张涛教授等12位讲者进行了专题分享,多位讨论专家发表了见解。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张涛教授阐述了局部进展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优化策略。长/短程延期放疗是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疗的主要方式,长/短程放疗+TNT治疗为新模式,特别对于伴高危因素的患者。TNT未来必将成为重要治疗策略,但目前仍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章真教授在《有多少局部直肠癌的患者不需要TME》专题分享中表示,直肠癌放疗为保肛提供了可能,放化疗序贯间隔期化疗(TNT)、放化疗同期强化化疗、放疗联合免疫等系统治疗与放疗的联合可提高肿瘤完全退缩。此外,外照射联合腔内放疗也可提高cCR。总体而言,多维度评估才能免除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崑教授介绍了结直肠癌肝转移术后复发风险评估及治疗策略。王崑教授强调,结直肠癌肝转移术后复发风险评估正在不断完善,相信随着未来更多考量因素的加入,评估体系将更加全面和实用。复发再次评价后,部分患者仍可再次考虑局部治疗获得长期生存机会。

浙江省肿瘤医院应杰儿教授通过解读多项研究数据介绍了转移性结直肠癌三线治疗进展:①20%的患者存在可作用的靶点,在后线治疗中应完善RAS/BRAF/HER2/MMR等靶点信息。②已有充足的研究证据表明瑞戈非尼、呋喹替尼、TAS102三线治疗可改善生存。③EGFR单抗再引入初步显示抗肿瘤活性,值得进一步探索。

福建省肿瘤医院林根教授在《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标志物的新思考》中提出,首先,大数据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归到简约可解答免疫微环境综合评估如何临床落地问题;其次,应从肿瘤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双向、动态、可塑性)看免疫疗效预测标志物;最后,外周血生物标志物探索是肿瘤与宿主相互作用状态的窗口,隐藏着巨大信息。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小田教授从多个临床病例切入,阐述了胃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的机会与挑战。逐个剖析了胃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用不用?谁用?怎么用?术前?术后?多久?获益?代价?”等多个问题。张小田教授强调,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未来一定可用于胃癌围手术期治疗,但要慎重衡量获益和代价,谨慎评估。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邱妙珍教授介绍了EBV阳性胃癌(EBVaGC)的治疗进展。EBV阳性胃癌发病率低,好发于年轻、男性患者,淋巴细胞浸润多,PD-L1高表达。EBVaGC对化疗的反应文献报道不一致,对免疫治疗的疗效在20%~30%,仍需进一步挖掘疗效预测指标。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彭智教授阐述了TMB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与争议。由于CGP平台不同且计算方法不同、关于TMB的阈值尚未达成共识,因此,TMB检测存在局限性,无法准确预测免疫治疗的疗效。未来需要在统一TMB标准、采用多重检测方式(如bTMB)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其预测价值。

来自广东省中医院的张海波教授从临床研究出发谈论了中医药与恶性肿瘤的整合治疗。肿瘤精准治疗时代已经来临,中医肿瘤治疗的诊断方法、目标与现代医学有显著差异,需改变研究方法,可基于不同终点开展整合治疗(保护性治疗、巩固治疗、维持治疗、加载治疗、辨证治疗)。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龚黎燕教授在《癌痛治疗:不仅仅是口服吗啡》中指出,WHO推广的三阶梯治疗模式以药物为主,面对复杂的癌痛尚显不足,治疗方法需要多样化,多模式(药物、介入微创如射频消融、PCA、神经阻断等)、多学科合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是关键。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林小燕教授分享了2021 ASCO胰腺癌化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吉西他滨联合马赛替尼为伴有疼痛的胰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一线方案选择,而另一项化疗与免疫治疗联合的II期研究也观察到了抗肿瘤疗效。评估临床疗效的靶点以及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探索也取得初步进展,一项研究提示趋化因子受体CXCR4高表达的胰腺癌患者可能是免疫治疗的潜在获益人群。

来自广东省中医药的李勇教授阐述了中医在胃肠肿瘤的地位。目前肿瘤的治疗以西医方法为主流,中医在减毒方面具有优势,取得了一定进展。在肿瘤防治思路上,中医注重身心灵三位一体;在治疗上,注重整体观念,辩因论治、辩病论治、辩证论治,但总体而言,中医治疗肿瘤任重而道远。

9月12日学术会议

9月12日上午,在林榕波教授、肖莉教授、陈蕾教授、李宁教授、冯水土教授、钟晓鸣教授、朱晓东教授的主持下,黄夷伍教授、方勇教授、陈治宇教授、朱梁军教授、陈誉教授、王晰程教授、李金銮教授等7位教授进行了专题分享,多位专家参与了讨论。

来自美国纽约Maimonides医学中心的黄夷伍教授在《Recent Advances in Esophageal Cancer》中介绍了食管癌新辅助放化疗(CROSS研究)、辅助免疫治疗(CheckMate 577研究)、新辅助化疗、HER2阳性食管癌新辅助治疗研究进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方勇教授在《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我们不应该只知道激素》中介绍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的特点、作用机制、治疗原则和方法。激素治疗是基础,除了激素,还可以考虑细胞毒类药物、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生物制剂类(单抗类)、免疫球蛋白和CTLA-4激动剂。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治宇教授针对局部晚期结肠癌围手术期治疗的多个热点问题展开分享:①术前治疗带来的肿瘤降期是否可提高R0手术切除机会?②围手术期治疗和术后辅助相比,对无复发生存期(RFS)和总生存期(OS)长期生存指标提高的空间有多大?③如何精准选择适合进行术前治疗的患者?④术前治疗模式和策略。

江苏省肿瘤医院朱梁军教授通过剖析多项研究数据介绍了晚期食管癌免疫治疗新进展。国产免疫单药(卡瑞利珠单抗、替雷利珠单抗)用于晚期食管癌二线治疗的疗效得到初步证实;双免疫联合或免疫联合化疗用于晚期食管癌一线治疗疗效得到证实,免疫治疗前移或成未来趋势。

福建省肿瘤医院陈誉教授盘点了2021 ASCO肾癌系统性治疗(晚期肾癌一线、后线以及肾癌术后辅助治疗)新进展。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晰程教授介绍了液体活检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ctDNA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可预测疗效和监测耐药,已经成为晚期肿瘤临床研究入组标准,其对术后患者有明确的预后和预测辅助治疗价值。

福建省肿瘤医院李金銮教授介绍了胰腺癌的放疗进展。胰腺癌整体预后差,需多学科协作,放疗在胰腺癌各分期均可获益。目前开展的新研究多基于先进放疗技术及新药联合,综合/联合治疗已初见曙光。

9月12日下午,在李佳艺教授、李志雄教授、任丽萍教授、王家镔教授、尹一教授、周柳旦教授的主持下,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琦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建安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杜彬教授、福建省肿瘤医院宋锦添教授、福建省肿瘤医院苏丽玉教授、泉州市第一医院洪燕妮教授先后带来了消化道肿瘤病例分享。针对病例诊疗过程中的难点和下一步诊疗计划,多位专家结合临床经验充分发表了诊疗意见。福建省肿瘤医院赵珅教授在小结中感谢各位专家的鼎力支持,专家们做了充分准备,病例分析时畅所欲言,踊跃展现自己,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经验分享,融会贯通,体现了青委的专业化水平和学习态度。

总 结

大会主席林榕波教授在总结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为第一届十邑论坛胃肠&支持大会,云集了国内外顶级专家、学者,医学同道们对讲题内容高度关注并给予了肯定,线上参会者约高达13000人次。感谢专家、领导对本次会议的支持,期待未来十邑论坛平台汇聚更多专家推动福建省胃肠肿瘤支持治疗的学术发展,提高医生的临床诊疗水平,最终服务更多患者,使其活得更长、活得更好、活得更开心。最后,期待明年十邑论坛再聚首!

图片39.jpg

责任编辑:Marie
排版编辑:晓栋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

评论
2022年01月13日
万军鸽
叶县人民医院 | 血液肿瘤科
福建省胃肠肿瘤治疗学习班暨第一届十邑论坛胃肠&支持大会顺利召开
2021年12月25日
郑雪珍
泉州德诚医院 | 其他
内科治疗是胃肠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尤其对于晚期胃肠肿瘤患者,以姑息治疗等为主的支持治疗是改善晚期患者生存获益及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
2021年09月15日
侯宪民
阳谷县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感谢分享,期待学习更多知识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