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云端聚首,聚焦血液】2020中国血液创新论坛—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专场

2020年07月3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7月19日,“2020 CHIF中国血液创新论坛”线上会议如期举行,通过聚焦中国血液学事业的创新与变革,众多血液学领域的大咖“隔空荟聚”,共同分享了干货满满的会议内容。本次大会共设置1个主题大会专场和6个专题分会场。其中,7月23日举行的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专场,会议伊始,由李建勇教授邱录贵教授周剑峰教授分别作开场致辞,3位教授感谢众多专家、学者为CLL的治疗进展作出的贡献及积极的参与,并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肿瘤资讯】特将其内容概括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1851595936590_.pic.jpg

此次大会的第一位报告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周剑峰教授主持,讲者是来自于江苏省人民医院的徐卫教授,其讲题为“CLL治疗进展”。徐卫教授首先回顾了CLL治疗的发展历程,并从传统治疗、不断涌现的新药、强强联合下的有限期治疗3个方面展开论述。谈到传统治疗,结合CLL8和CLL10研究,徐卫教授指出FCR方案能改善体能状态好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但65岁以上患者更适合BR方案。在新药方面,多项研究表明新型CD20单抗、BTK抑制剂、PI3K抑制剂等新药均显示出相比免疫治疗具有更显著的优势。徐卫教授指出,各种新的靶向药进一步提高了CLL的治疗有效率,也使高危患者的生存获益显著提高,但新药的单药治疗仍有未满足的需求,如缓解深度有限,经济可持续性差。因此,新药的强强联合方案也在展开一系列研究,如BTK抑制剂联合BCL-2抑制剂等。

1921595936591_.pic.jpg

第二场由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邱录贵教授主持,由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梁蓉教授带来题为“免疫化疗之于CLL一线治疗”的报告。梁蓉教授通过分享2例病例引出两个问题:年轻低/中危患者如何选择治疗方案?老年低/中危患者如何选择治疗方案?随后,梁蓉教授针对年轻低/中危患者和老年低/中危患者分别进行了循证医学研究的介绍,如针对年轻低/中危患者的FCR方案、IR方案及IFCR方案的相关研究,针对老年低/中危患者的BR方案、新型CD20单抗+Clb及VenG方案的相关研究。最后,梁蓉教授总结道,年轻、体能状态好、没有高危遗传学突变的患者,有望通过仅6个月的FCR免疫化疗达到疾病的长期稳定,延缓复发。

1911595936591_.pic.jpg

接着,钱文斌教授白鸥教授糜坚青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围绕新药时代免疫化疗的地位、年轻fit患者的治疗选择、老年unfit患者的治疗选择等话题展开。邱录贵教授和梁蓉教授也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解答,使得参会学者对不同CLL患者的治疗选择有了更好的学习和理解。

1891595936590_.pic.jpg第三场是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杨申淼教授带来的“复发/难治CLL患者的希望之路”的报告,邱录贵教授作为本场主持。杨申淼教授首先分享了1例老年伴Del(17P)的CLL病例。这例患者经历了苯丁酸氮芥无效、伊布替尼、BCL-2抑制剂Venetoclax治疗后疾病进展(PD),因年龄无法尝试CAR-T,继而尝试伊布替尼+Venetoclax治疗,结果也发生PD,最后,高表达的CD20给了专家灵感,在使用伊布替尼+Venetoclax的基础上,加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患者目前获得了稳定的治疗效果。基于该病例,杨申淼教授强调,免疫化疗目前在低危CLL一线治疗中地位稳固,联合新药将为初治、复发CLL患者带来一些新的选择。

1596095838838808.jpg

随后,苏丽萍教授金正明教授刘丽宏教授围绕免疫化疗后复发患者治疗选择、BTK抑制剂治疗后复发患者的治疗选择、CAR-T异基因移植在复发难治患者治疗中的地位等话题展开讨论,使得大家对复发难治CLL的治疗选择有了更清晰的理解。邱录贵教授点评指出,在新药联合仍然出现疾病进展及耐药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忘记回顾患者的整个治疗历程,如果之前患者没有使用过免疫化疗、抗CD20单抗,我们不妨使用传统的免疫化疗方案来寻求新的突破。

1871595936590_.pic.jpg

第四场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冯茹教授主持,讲者为来自江苏省人民医院的范磊教授,其讲题为“高危因素CLL人群的治疗选择”。通过分享4例具有不同高危因素患者的治疗,范磊教授探讨了高危CLL的治疗选择。对于Del(17p)但暂无治疗指征的患者,建议定期随访监测。RESONATE-2研究的亚组分析显示,伊布替尼可以克服Del(11q)和IGHV未突变的不良预后,因此建议此类患者口服伊布替尼,备选建议Venetoclax+奥比妥珠单抗。对于Del(17p)、TP53突变和IGHV未突变的超高危患者,伊布替尼+Venetoclax±奥比妥珠单抗提示对具有Del(17P)/TP53突变患者短期疗效显著,并可获得深度缓解,因此建议此类患者口服伊布替尼,伊布替尼+Venetoclax±奥比妥珠单抗也是一种选择方案。对于发生CLL同源转化成DLBCL(Ritcher综合征)的患者,多项研究显示此类患者预后极差,单纯化疗和新药总体治疗效果极差,因此建议患者口服PD-1单抗+伊布替尼/Venetoclax+R+EPOCH方案诱导,缓解后建议RIC-Allo-HSCT。

1881595936590_.pic.jpg

报告结束后,黄海雯教授俞文娟教授魏永强教授易树华教授针对高危因素患者治疗的一线选择、接受BTK抑制剂治疗后复发患者的治疗选择、接受不同的BTK抑制剂的考虑因素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1931595936591_.pic.jpg

第五场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的王朝夫教授主持,讲者是上海瑞金医院血研所的翁香琴教授,其讲题为“流式细胞术在CLL免疫分型及MRD监测中的应用”。翁香琴教授首先介绍了指南中CLL的诊断标准,并指出CLL/SLL的特征性免疫表型。随后,翁香琴教授详细介绍了流式细胞术在CLL诊断、鉴别诊断、转化诊断中的重要应用。另外,翁香琴教授强调了微小残留病变(MRD)对于CLL预后评估中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如何通过流式细胞术对MRD进行检测。 

大会总结

1901595936591_.pic.jpg

会议结束时,本场会议主持李建勇教授邱录贵教授周剑峰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提纲挈领的总结。三位教授认为本次“血液创新论坛”将为我国血液学的创新和变革带来诸多思考,并指引前进的方向。三位教授对未来CLL的治疗充满信心,相信更多的创新的个体化疗法即将来到!本场大会内容丰富,从治疗到诊断再到预后,从CLL的一线治疗、复发难治方案到高危患者的治疗选择,总结、涵盖了目前CLL领域最新、最全的研究进展,众多专家热情讲解,多思路探索,使诸多线下参与者受益匪浅。

责任编辑:Amiee
排版编辑:Joanna

相关阅读
评论
2020年08月02日
张帆
益阳市中心医院 | 肿瘤内科
淋巴瘤治疗
2020年08月01日
王根彩
丰县人民医院 | 肿瘤外科
学习了
2020年08月01日
李国君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 血液肿瘤科
免疫化疗目前在低危CLL一线治疗中地位稳固,联合新药将为初治、复发CLL患者带来一些新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