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刘云鹏教授专访:从宏观到微观解密创新药物Ⅰ期试验

2019年12月19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19年12月8日,第二届抗肿瘤新药早期临床研究高峰论坛在上海盛大开幕。【肿瘤资讯】有幸邀请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云鹏教授,请刘教授从国家政策、研究亮点到药代动力学带您共同解密Ⅰ期试验。

               
刘云鹏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内科治疗专委会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常务理事、智慧医疗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委会常委、化疗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肠癌专委会主委
中国老年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会长,精准医疗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中药协会肿瘤药物专委会副主委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委员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宏观:机遇与挑战并存

刘云鹏教授:在国内,中国抗肿瘤药的早期临床研究属于一个新鲜事物。众所周知,近年来我国抗肿瘤药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且主要集中在抗肿瘤新药的早期研究方面。过去,我国的抗肿瘤药的研究,多数是仿制国外专利期已过的药品,难度较小。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国家开始注重和鼓励创新,使得中国的患者能够更早的接受新药、好药的治疗。我们国家抗肿瘤药早期研究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国内药物研发能力的逐渐提升,国家的政策在与国际接轨,方方面面给予大力的支持和扶持。目前,免疫治疗领域、TKI领域、生物制药领域和抗血管生成领域等,许多新药已经进入快速研发阶段,进一步证明了我国的研发能力。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些实际问题,换言之我们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第一,企业的创新能力现在还处在初级阶段,经验的积累也在起步阶段,因此中国的创新药研发任务艰巨。第二,国内临床医生在如何开展抗肿瘤药的早期临床研究缺少经验,所以我们在科学认知、方案设计、医学伦理、执行能力等方方面面都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第三,伦理问题,抗肿瘤药的早期研究我们必须要充分的保护患者的权益不受到伤害,在这方面的认识上,国内的普通大众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抗肿瘤药的早期研究,从国家政策、产业研发能力,到临床层面的设计、执行、受试者的接受和认知程度以及大众对创新药的研发认知,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需要全方位提升。

2019年抗肿瘤药的早期研究最重要的热点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种大分子蛋白质工程的单克隆抗体药物。我们国内有多家企业从产品研发到产品质量都做得非常好。第二个热点在小分子TKI领域,这一领域中,中国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研发能力也非常强,在不久的将来将有更多的药物上市。第三,抗血管生成药物,包括抗VEGF和VEGFR以及针对肿瘤细胞EGFR的抗增殖信号通路的这类的单克隆抗体,目前研发也相当顺利。此外还有一些与肿瘤相关的创新药研究,已经开始了,从目前的规模和状态来看,国内外的差距比较小。从本质上说,创新药的研发,一方面是去改良国际上的创新药,一方面是去生产一个全新的药物,后者目前中国的实力比较薄弱,需要一定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

微观:精确、严格为重中之重

刘云鹏教授:药物在进行人体试验之前,需要先进行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动物试验选择的动物也是从低级别向高级别过渡。因为临床应用中,药物的安全性非常重要,需要药代动力学(PK/PD)的数据,因此在进行疗效的论证后,还需要在动物试验中去进行毒性试验。上述数据为一个药物试验进入人体试验阶段奠定基础。在整个过程中,研究者需要遵循严格的法规和技术规范,例如,动物试验的毒性反应数据不能直接应用于人体试验中,需要经过严格的换算,因为动物和人存在很大差异,在动物体内安全有效的剂量在人体内则不一定。因此需要根据药效和PKPD参数最终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药物,因此需要在患者初次用药过程中通过密集采血来观察药物的PK/PD,这有助于在跨种属给药后掌握药物有效剂量和安全剂量之间的关系、药物代谢的特点、代谢产物的毒副反应等等。因此要求Ⅰ期试验需高度重视、严格执行相关研究过程。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