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是我国高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中90%以上为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且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1]。食管瘘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常引发感染等严重后果。对于食管癌合并食管瘘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成为改善其身体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并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的关键措施。浙江省肿瘤医院蓝辉银教授分享一例78岁男性食管癌合并食管瘘胸膜患者的诊疗过程,患者初诊为食管恶性肿瘤(中段,cT4N1M0, IVA期),伴食管胸膜瘘和中度营养不良,患者经过全程足量免疫营养治疗+根治性放疗+化疗后,食管瘘愈合,肿瘤病灶显著缩小,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目前患者状况持续稳定,继续口服化疗并定期随访中。【肿瘤资讯】特将该病例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本期特邀专家——蓝辉银 教授
浙江省肿瘤医院,主治医师,特聘副研究员
浙江大学、密歇根大学联培博士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健促会放疗专业委员会常委、秘书
浙江省卫生高层次人才“医坛新秀”培养对象
以第一/通讯作者在PNAS、J Hematol Oncol、Protein Cell、Cell Mol Life Sci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累计IF>100, 累计他引>2000次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
病例介绍
基本情况
患者男性,78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能状态(PS)评分为1分。
主诉:进食梗阻1月,发热2天。
现病史: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梗阻,进食米饭困难,伴下咽疼痛,后梗阻进行性加重,于2024年2月25日至当地医院就诊,行胃镜检查示食管距门齿26~33cm见不规则肿块状隆起,距门齿28cm左前壁似呈裂隙状瘘口样改变。活检病理:食管鳞状细胞癌。时未予处理,现患者进食梗阻感仍明显,伴胸背部疼痛,为行进一步诊治,转至我院就诊,门诊拟“食管恶性肿瘤”收治。精神可,食欲睡眠不佳,二便正常,近2月以来体重下降约5kg。
既往史与个人史:3年前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定期复查未见复发。“原发性高血压”病史15年余,口服“厄贝沙坦”,血压控制可。吸烟史50余年,每日20支。无饮酒习惯及肿瘤家族史。
体格检查
神清,生命体征平稳,双侧锁骨上淋巴结未及,双肺闻及痰鸣音,左下肺明显。心脏听诊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未及异常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
实验室检查
肿瘤标志物:CK19:4.44ng/mL;CA125:76.70U/ml;CEA:2.20ng/ml。
营养相关:血清白蛋白24.6 g/L(低蛋白血症);血红蛋白109 g/L(贫血)。
影像学检查
2024年3月12日食管造影:食管中下段见约6.3cm充盈缺损,病灶左侧可见条片状显影,考虑存在食管瘘。
2024年3月12日胃镜:食管距门齿26~33cm近2/3周不规则肿块状隆起。距门齿28cm左前壁似呈裂隙状瘘口样改变,伴管腔狭窄。考虑食管中段癌伴瘘口形成。
2024年3月12日胸腹增强CT:1、食管中下段占位;纵隔及右侧锁骨上区淋巴结增大。2、左下肺纵隔旁片状影,内见空洞。3、双侧胸腔可见积液。
图1. 食管造影、胸腹增强CT
2024年3月15日PET-CT:1、食管中下段肿块,FDG代谢异常增高,考虑食管癌,左心房与胸主动脉受压;2、前列腺癌切除术后改变,术区FDG代谢未见明显异常。
活检病理: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分化)。
营养状况评估:
NRS 2002评分:5分,提示有营养不良风险。
PG-SGA评估:5分,属于中度营养不良。
临床诊断
食管恶性肿瘤(中段,cT4N1M0, IVA期);食管胸膜瘘;营养不良(中度);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前列腺恶性肿瘤个人史;高血压病。
诊疗经过
第一阶段:营养支持治疗(2024年3月12日~2024年4月1日)
患者留置鼻饲管,给予肿瘤特医食品“速熠素”1250ml/天营养支持。同时辅以抗炎、抑酸、止痛等对症支持治疗,并鼓励患者进行适当运动锻炼。暂缓放化疗。
第一阶段疗效评估
2024年4月1日复查食管造影示:食管下段管壁僵硬,局部见充盈缺损,未见造影剂漏出,余段食管未见明显异常。食管癌食管下段病灶仍明显,局部外漏显示较前已不明显。食管瘘明显好转。
患者营养状况改善:NRS 2002评分降至2分(提示无营养不良风险);PG-SGA评分降至3分(属于轻度营养不良)。血清白蛋白升至34.6 g/L,血红蛋白升至133 g/L。
2024年4月1日复查食管造影示:食管下段管壁僵硬,局部见充盈缺损,未见造影剂漏出,余段食管未见明显异常。食管癌食管下段病灶仍明显,局部外漏显示较前已不明显。食管瘘明显好转。
患者营养状况改善:NRS 2002评分降至2分(提示无营养不良风险);PG-SGA评分降至3分(属于轻度营养不良)。血清白蛋白升至34.6 g/L,血红蛋白升至133 g/L。
图2. 2024年4月1日复查食管造影
第二阶段:根治性放疗+继续营养支持治疗(2024年4月2日~2024年5月9日)
继续留置鼻饲管,给予肿瘤特医食品“速熠素”1250ml/天营养支持,配合适当运动锻炼。对食管原发灶及纵隔肿大淋巴结行调强放疗(IMRT),总剂量5040cGy/28f。
第二阶段疗效评估
2024年5月8日复查胸部CT示:1、食管中下段占位较前退缩;2、左下肺纵隔旁片状影,范围较前缩小。3、原右肺中叶少许炎症较前吸收。4、左侧胸腔少量积液。
患者营养不良状况改善,并保持稳定,血清白蛋白升至37.1g/L,血红蛋白134 g/L。
图3. 2024年5月8日复查胸部CT
2024年5月9日复查食管造影示:食管下段管壁略僵硬,未见造影剂漏出。食管癌放疗后,未见外漏征象。食管癌病灶已不明显。
图4. 2024年5月9日复查食管造影
第三阶段:化疗+营养支持治疗(2024年5月9日至今)
继续鼻饲营养支持,一月后拔除鼻饲管,改为经口营养支持。给予口服化疗药“替吉奥”40mg每日两次,服14天。
2024年6月9日复查胸部CT示:1、食管中下段占位较前退缩。2、左下肺纵隔旁片状影,范围较前缩小。3、原右肺中叶少许炎症较前吸收。4、左侧胸腔少量积液。
患者营养状况继续保持稳定。
图5. 2024年6月9日复查胸部CT
病例总结
该78岁男性患者初诊为食管恶性肿瘤(中段,cT4N1M0, IVA期),伴食管胸膜瘘和中度营养不良,患者经过全程营养支持治疗+根治性放疗+化疗后,食管瘘愈合,肿瘤病灶显著缩小,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目前患者状况持续稳定,继续口服化疗并定期随访中。
病例点评
食管癌是我国高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食管瘘作为其严重并发症之一,常引发感染等严重后果。对于食管癌合并食管瘘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成为改善其身体状况、为后续抗肿瘤治疗创造条件的关键措施。
结合该例78岁患者,初诊为局部晚期食管恶性肿瘤(中段,cT4N1M0,IVA期),并伴有食管胸膜瘘、中度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24.6 g/L)及贫血(血红蛋白109 g/L)。综合考量患者高龄、食管瘘合并感染、营养状况差等因素,属于放疗的相对禁忌证,因此,经MDT讨论后采取分阶段治疗策略。
鉴于食管瘘和营养不良是限制后续治疗和影响患者生存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治疗初始阶段,暂缓抗肿瘤治疗,优先通过管饲全程足量给予患者富含精氨酸、n-3脂肪酸和核苷酸等免疫营养素的肿瘤特医食品,使患者食管瘘愈合,营养状态显著改善,帮助患者耐受后续抗肿瘤治疗,从而提升治疗的依从性。
第一阶段以营养支持治疗为核心,符合《CSCO恶性肿瘤患者营养治疗指南2024》中“若患者需要营养治疗,应尽早开始”的推荐意见[2]。实践证明,积极的肠内营养支持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为后续进行根治性放疗创造了条件。
患者在全程营养支持下,顺利完成了针对食管病灶及区域淋巴结的根治性放疗,复查影像学结果显示食管病灶较前明显退缩,且未见造影剂外漏,证实瘘口愈合。此后,患者继续接受口服化疗联合营养支持治疗。每一步治疗决策都是基于对患者病情动态变化的精准评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化治疗。
该病例的诊疗过程提示,对于伴有食管瘘等严重并发症且营养状况欠佳的晚期食管癌患者,采用“营养先行、动态评估、多学科协作、序贯治疗”的综合管理模式是可行且有效的。通过科学、全程的营养管理,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全身机能,还能够促进食管瘘口愈合,从而将原本不适合接受根治性治疗的患者,成功转化为可以耐受治疗并从中获益的病例。这一病例为同类复杂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宝贵的、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凸显了在复杂肿瘤病例的多学科诊疗中,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性。
[1] He Z, Ke Y. Precision screening for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China. Chin J Cancer Res. 2020;32(6):673-682.
[2] 《CSCO恶性肿瘤患者营养治疗指南2024》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