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CAR-T细胞疗法作为R/R LBCL二线治疗治愈潜力显著,3年随访结果荣登JCO

07月18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大B细胞淋巴瘤(LBCL)是血液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亚型之一。经一线治疗后原发难治/早期复发(≤12个月)的LBCL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风险相对较高 1。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CAR-T细胞疗法)在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方面临床疗效显著,其中部分产品已被批准用于LBCL后线治疗, 但其作为二线治疗的临床优势仍需长期随访证据来确认 2。近日,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发布的TRANSFORM研究3年随访结果,支持CAR-T细胞疗法中lisocabtagene maraleucel(liso-cel)作为原发难治/早期复发LBCL的有效二线治疗方案,具有显著的治愈潜力 3。【肿瘤资讯】特将该研究的主要结果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题头.png

LBCL二线治疗陷入窘境,且看CAR-T细胞疗法的破解之法

对于复发/难治性(R/R)LBCL患者,尤其是原发难治/早期复发(≤12 个月)者,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一直是临床问题所在。此类患者目前二线治疗依赖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HDCT/ASCT),但有效率不足30%。CAR-T细胞疗法的问世和应用极大地改善了R/R LBCL患者的临床预后。

该研究是一项开放标签的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研究共纳入184例符合ASCT条件的原发难治/早期复发LBCL患者,并将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至liso-cel组(输注100×10⁶ CAR⁺ T细胞)或标准治疗(SOC)组(接受3周期免疫化疗后缓解者,再进行HDCT/ASCT)。Liso-cel组和SOC组分别纳入89例和91例患者(具体入组患者参与过程如图1所示),其中≥65岁高龄患者分别为36(39%)例和23(25%)例,肿瘤径线乘积(SPD)>50cm2患者均为10(11%)例。

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无事件生存期(EFS),次要终点包括完全缓解(CR)率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等,中位随访时间长达33.9个月。

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设计允许SOC组患者疾病进展后交叉至liso-cel组接受治疗。SOC组中66%的患者接受了交叉治疗。此外,liso-cel组中63%的患者接受了桥接治疗。

图1 CONSORT图

CAR-T细胞疗法作为LBCL二线治疗的疗效显著优于标准治疗

该研究结果显示,liso-cel组的中位EFS为29.5个月,SOC组为2.4个月,风险比(HR)为0.375(95% CI:0.259~0.542),liso-cel组显著优于SOC组。两组的36个月EFS率分别为46%和19%(图2)。

图2 两组的EFS结果

Liso-cel组的中位PFS未达到(即多数患者疾病未进展),SOC组为6.2个月,HR为0.422(95% CI:0.279~0.639)。两组的36个月PFS率分别为51%和26.5%(图3)。

图3 两组的PFS结果

在缓解情况方面,liso-cel组的CR率为74%,SOC组为43%。达到CR的患者中,liso-cel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CR)未达到,SOC组仅为9.3个月,HR为0.503(95% CI:0.283~0.894)(图4)。这提示CAR-T细胞疗法或可诱导LBCL患者实现深度缓解。

图4 两组的DOCR结果

Liso-cel组和SOC组中位OS均未达到,HR为0.757(95% CI:0.481~1.191)。两组的36个月OS率分别为63%和52%。考虑到交叉治疗的影响,通过统计学模型校正交叉效应后,liso-cel组的OS的HR降至0.566(95% CI:0.359~0.895),仍优于SOC组(图5)。

图5 两组的OS结果和矫正交叉效应后的OS结果

在安全性方面,liso-cel组的安全性结果与既往研究一致,未出现新的长期风险信号。尽管该研究数据显示liso-cel组持续性血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较高,但严重感染率与SOC组相似。两组的第二原发恶性肿瘤(SPMs)发生率均较低(分别为3%和8%),且未见T细胞恶性肿瘤。

综上所述,liso-cel在二线治疗原发难治/早期复发LBCL中显示出比SOC更优越的疗效和更持久的临床收益,且安全性可控,无远期新发风险。其临床潜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更”上,包括更长的生存周期:liso-cel组3年的OS率为63%;更优的治疗效果:liso-cel组的CR率为74%,显著高于SOC组;更早的治疗窗口:二线阶段尽早使用CAR-T细胞疗法,可使患者获得更持久缓解;更广的适用人群:高龄(≥65 岁)、高肿瘤负荷(SPD>50cm²)患者同样可从liso-cel显著获益。

这一研究成果标志着CAR-T细胞疗法从R/R LBCL患者的后线治疗向二线前移的成功,也为此类预后极差患者提供了接近治愈的新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Kamdar M, Solomon SR, Arnason J, et al. Lisocabtagene maraleucel versus standard of care with salvage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s second-lin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large B-cell lymphoma (TRANSFORM): results from an interim analysis of an open-label, randomised, phase 3 trial. Lancet, 2022 Jun 18;399(10343):2294-2308.
2. Westin J, Sehn LH. CAR T cells as a second-line therapy for large B-cell lymphoma: a paradigm shift? Blood. 2022. 5;139(18):2737-2746. 3. Kamdar M, Solomon SR, Arnason J, et al. Lisocabtagene Maraleucel Versus Standard of Care for Second-Line Relapsed/Refractory Large B-Cell Lymphoma: 3-Year Follow-Up From the Randomized, Phase III TRANSFORM Study. J Clin Oncol. 2025 Jul: JCO2500399. 


责任编辑:Grady
排版编辑:Grady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7月19日
刘喜勇
兰考县中心医院 | 肿瘤内科
天天学习,天天进步
07月19日
包德强
解放军第422医院 | 肿瘤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07月19日
陈海峰
绍兴第二医院 | 肿瘤内科
感谢分享受益良多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