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金陵,精英云集。备受瞩目的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5 china,于7月4日至5日在古都南京拉开帷幕。众多肿瘤领域专家齐聚金陵,共同梳理过去一年中国临床肿瘤学的卓越进展,并深度解读刚刚落幕的ASCO年会前沿精粹。在 7 月 5 日下午的「Current Standard Practice after ASCO 2025」专题会场上,CSCO理事会候任理事长、解放军总医院肿瘤江泽飞教授以“乳腺癌内科治疗进展2025”为题进行了专题报告,重点聚焦 HER2 阳性、三阴性(TNBC)及 HR 阳性三大亚型乳腺癌,全面介绍了当前乳腺癌精准分型与分层治疗的核心进展,同时系统解读了今年 ASCO 年会中乳腺癌领域的重磅前沿数据,并结合中国临床实践提出了创新性诊疗建议。【肿瘤资讯】特此撷取其核心亮点,与读者共览。
乳腺癌内科治疗进展:深入精准化、个体化
伴随全球肿瘤学研究的深入,中国临床肿瘤学,尤其是乳腺癌领域,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过去,乳腺癌的诊疗模式相对单一,但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精准医学的发展,基于基因分型和个体差异的分层治疗已成为主流。中国在乳腺癌患者人群中的高占比,使得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特别是针对中国人群的临床实践,对国际指南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当前,乳腺癌的治疗策略已从经验式治疗向精准化、个体化方向发展,在HER2阳性、TNBC及HR阳性乳腺癌亚型中,分类与分层治疗的理念日益深入。
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进展
HER2阳性乳腺癌在新辅助双靶治疗的基础上对化疗方案的优化进行了探索,晚期治疗也走向了更精细化的个体治疗。TNBC领域探索的热点在于免疫药物与新型ADC。HR阳性乳腺癌自从单纯内分泌治疗走向CDK4/6i的联用后,对后续治疗的选择是探索热点。
目前,HER2阳性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主要以双靶为主。但近期我国学者的一些研究在双靶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尝试。如,neoCARHP真实世界研究证明了对于肿瘤不大、相对高龄的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可以通过省略卡铂来优化化疗。
河南肿瘤医院的团队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周疗的白蛋白紫杉醇疗效不亚于紫杉醇,该方案在国内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团队在新辅助双靶治疗基础上进行了降阶研究,结果证明了疗效的非劣效性。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团队在符合条件的HER2阳性乳腺癌中用吡咯替尼代替帕妥珠单抗,同样得到了积极的疗效数据。
目前,双靶治疗仍是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主流方案。在后续的辅助治疗选择上,应遵循分层治疗原则,基于肿瘤pCR状态的评估,精准指导患者的后续治疗方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于non-pCR患者,KATHERINE国际研究提供了确凿证据:在该特定患者群体中,后续采用单靶或T-DM1方案能够显著改善iDFS,且T-DM1组还显示出OS的积极改善趋势。对于晚期患者的管理,我们则会进一步细化分层,区分对待那些对曲妥珠单抗敏感、曲妥珠单抗治疗后进展以及T-DM1治疗后进展的患者。
对于曲妥珠单抗敏感的患者,早期的国际CLEOPATRA研究已奠定了曲帕双靶治疗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中的主导地位。在此基础上,由徐兵河院士牵头的PHILA研究进一步推动了治疗进展,使得曲妥珠单抗联合吡咯替尼成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的又一重要新选择。
随后在今年的ASCO年会上,一项备受全球瞩目的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DESTINY-Breast09(DB09)公布了中期结果。这项研究旨在深入评估德曲妥珠单抗(T-DXd)联合帕妥珠单抗和曲妥珠单抗,及德曲妥珠单抗单药,对比标准多西他赛、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THP)方案,在HER2阳性不可切除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一线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学者在此项全球性研究中贡献卓著,在总计1100余例患者中,中国招募了超过200例。
DB09研究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挑战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尽管THP方案凭借CLEOPATRA研究中18.7个月的中位PFS长久以来为临床标准治疗方案,但DB09研究期望通过T-DXd的基础治疗方案(无论是单药还是联合传统靶向药),能在PFS上实现新的飞跃,超越THP方案的现有治疗水平。
研究结果令人瞩目:与标准的THP治疗相比,T-DXd+P(德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方案将PFS从26.9个月大幅延长至40.7个月,同时在DOR和ORR方面也展现出积极的改善。这些数据明确提示,T-DXd+P有望在不远的未来重新定义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标准。
河南省肿瘤医院团队开展的PERMEATE研究(II期临床试验),深入探索了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HER2阳性脑转移乳腺癌患者的疗效。研究结果提示,吡咯替尼是一种对颅内及颅外转移均有效的抗HER2药物。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团队开展的研究提示吡咯替尼联合放疗可降低颅内进展风险。
针对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治疗,目前的策略已趋于清晰和精细化。对于HER2阳性的患者,临床实践中常考虑在曲妥珠单抗基础上联合帕妥珠单抗,或根据具体情况联合吡咯替尼。若治疗失败,T-DM1可作为后续重要的治疗选择;当T-DM1治疗后疾病仍进展时,T-DXd则成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对于出现脑转移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策略倾向于以化疗为主导,同时也在积极探索靶向药物的应用,以及化疗与靶向药物的联合方案,以期达到更好的疗效。因此,持续深入的精确分类和分层,对于准确评估靶向药物敏感性至关重要,它能够有效地指导后续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TNBC治疗进展
TNBC的治疗已从单一化疗迈入化疗联合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的新纪元。在新辅助治疗领域,各大指南已明确将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列为I级推荐。国际KEYNOTE-522研究证实了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能显著提高pCR率并改善无事件生存期(EFS)。
在此基础上,中国学者进行了多项深入的优化研究,探索了不同PD-1抑制剂与各类化疗方案的联合。在部分研究中,我们观察到了令人鼓舞的高pCR率,甚至有方案显示即使省略卡铂或白蛋白紫杉醇,仍能达到接近60%的pCR率。因此,目前仅对于不适合免疫治疗的TNBC患者,指南才会推荐三药或两药的联合化疗方案。
对于TNBC新辅助治疗后non-pCR的患者,推荐继续免疫治疗;对于pCR患者,其II级推荐为进行基因检测,若出现BRCA突变,则推荐奥拉帕利;如果无突变,则用卡培他滨。
晚期TNBC的治疗也取得了显著改善,免疫治疗的引入带来了更多选择。对于适合免疫治疗的患者,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成为核心推荐。在分层上,根据是否紫杉敏感对治疗方案进行了分层,其治疗方案的参考主要源于我国TORCHLIGHT研究与国际IMpassion130研究。
近期ASCO年会还报道了TROP2 ADC联合免疫治疗晚期TNBC的研究,结果提示该疗法能显著延长PFS,预示着未来TNBC治疗可能进一步走向TROP2 ADC联合免疫的新模式。
HR阳性乳腺癌治疗进展
HR阳性乳腺癌的治疗进展最为迅速,CDK4/6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已成为晚期治疗的首选,其联用方案逐渐扩展至对于早期乳腺癌的辅助强化治疗。指南提示,对于绝经后HR阳性//HER2阴性的患者,高危患者可选阿贝西利或瑞波西利,中危患者则推荐联合瑞波西利。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团队领衔的 DAWNA-A 研究在今年2025 ASCO上以重磅口头报告形式揭晓,该研究提示达尔西利同样能在HR阳性乳腺癌辅助治疗领域带来获益,进一步丰富了早期强化治疗的选择。
晚期HR阳性乳腺癌治疗失败后,治疗手段也日益丰富。例如,针对PIK3CA突变患者,INAVO研究提示了伊那利塞联合疗法带来的PFS、OS获益。
CAPItello 291研究提示了Capi+Ful方案相较于单用Ful,无论对于既往是否接受过CDK4/6i的患者均能实现获益。
CDK4/6抑制剂联合他美替尼可显著改善PFS和OS。此外,HER2低表达靶向药物(如T-DXd)在HER2低表达乳腺癌中的应用提示喜人结果,甚至对超低表达患者也显示出良好疗效,有望拓展至更多治疗线。新型口服SERD药物的研发也取得了突破,部分临床研究显示,即便在非进展状态下,通过ctDNA检测发现ESR1突变后更换新药,也能显著延长PFS。
此外,新型口服SERD领域也涌现了众多研究。
随着ADC药物对HER2低表达与超低表达的深入探索,相信未来对乳腺癌治疗的决策将愈加精细。
乳腺癌的精准分型与分层治疗已成为当前诊疗的核心理念。在HER2阳性、TNBC及HR阳性三大亚型中,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新型ADC药物的引入,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中国学者在多项国际研究中的贡献,以及基于中国国情的创新性研究,正逐步改变国内乃至国际的临床实践。未来,随着更多创新药物的研发和更精细的分层策略,乳腺癌患者将获得更多、更优的治疗选择,从而实现更长久的生存和更高的生活质量。我们相信,中国临床研究的贡献将持续推动全球乳腺癌诊疗的进步。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z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