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BOA/BOC】马军教授:金陵潮涌,思辨未来——血液肿瘤治疗的“破、立、和”

07月17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备受瞩目的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年度进展研讨会暨Best of ASCO 2025 China会议,于2025年7月4日~5日在南京隆重举行。届时,肿瘤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将齐聚金陵,共同回顾并深入探讨过去一年中国临床肿瘤学领域的重大研究进展,同时分享刚刚落幕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的前沿成果。
为便于广大读者迅速掌握学术精髓,【肿瘤资讯】特邀血液肿瘤专场主席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对相关研究进行解读,详情如下。

马军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监事会监事长
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副主席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白血病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肿瘤学科专家组组长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总编辑

利刃集结,奏响时代强音:淋巴瘤多元化“武器库”的崛起与展望

马军教授:近年来,淋巴瘤的治疗模式已发生巨大变革。以小分子抑制剂、单克隆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双特异性抗体以及细胞治疗为代表的创新疗法,已成为淋巴瘤治疗格局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尤其在中国,以CAR-T细胞治疗为代表的细胞治疗技术发展尤为迅速。

这些进步使得部分淋巴瘤亚型已具备可治愈性。与此相辅相成的是中国淋巴瘤亚专科建设在过去三十余年间取得的长足进步,专业团队从最初不足百人的规模,发展到如今拥有近六千名涵盖血液、肿瘤、病理等领域的专业人员;亚专科建制也得到极大完善,为淋巴瘤的精准诊疗奠定了坚实基础。

淋巴瘤治疗的创新速度日新月异,新药研发成果斐然。以小分子靶向药物为例,在数千种候选化合物中,涵盖了TKIs、BTK、JAK1、EZH2、PI3K等多个靶点。目前,已有36款靶向或生物制剂(包括单抗、双抗及ADC)获批用于淋巴瘤治疗。

此外,CAR-T细胞疗法已成为部分复发难治性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MM)的二线乃至治愈性治疗选择,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则依然是治愈部分白血病与淋巴瘤的关键手段。这些丰富的治疗武器库,结合创新的联合用药策略,正引领着淋巴瘤治疗走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超越生存数字:为老年MM患者探寻“活得久”与“活得好”的最优解

马军教授:在多发性骨髓瘤(MM)领域,尤其对于初诊年龄偏大(平均约为68岁)的患者群体,临床医生的治疗理念正发生深刻转变,根治不再是唯一的治疗目标,也非一味追求高强度的“高精尖”治疗方案。我们的目标是致力于通过无化疗的靶向与免疫等创新疗法,将MM转化为一种可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如同高血压、糖尿病一般。期望帮助这部分老年患者实现8至12年的长期生存,并在此期间维持高水平的生活质量,使其健康寿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相应年龄段人群的期望。
 
因此,对于老年肿瘤患者,我们更倡导以提升生活质量为核心的全程化、人性化、慢病化管理模式。

独行快,众行远:打破学科壁垒,以MDT合力驱动肿瘤医学的创新引擎

马军教授: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所言,真正的创新与转化医学,其根基在于临床一线。临床医生不仅是新疗法研究的启动者,更是其实际应用与价值验证的核心。一项新药或新技术的可靠性,唯有通过严谨的临床实践,证实其确切的疗效与可控的安全性,才能最终成立。
 
因此,要实现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获益的快速转化,构建一个涵盖基础科学(如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与临床各科室(如肿瘤科、血液科、放疗科、病理科、检验科)及支持性学科(如康复科、护理学)的多学科协作(MDT)团队至关重要。唯有打破学科壁垒,凝聚各方智慧与力量,我们才能朝着“一切为了患者”这一共同目标不断迈进。

责任编辑:Cherry
排版编辑:Cherry

评论
07月19日
贾原菊
宜城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07月18日
韩书菊
清河县中心医院 | 消化内科
这三种方法破立活在临床表现中是比较安全的,比较实用!
07月18日
崔艳东
叶县人民医院 | 肿瘤科
血液肿瘤治疗的“破、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