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国家级示教单位落户,专病中心同步启动:海军特色医学中心开启癌痛精准管理新篇章

07月0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特色医学中心

2025年7月6日,旨在推动癌痛治疗规范化的“癌痛全程管理精准能力提升项目海军特色医学中心启动会暨规范化培训班”在上海海军特色医学中心成功举办。该项目由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于2023年9月发起,旨在通过5年时间在国内遴选60家医院作为项目示教单位,在全国培训1500家医疗机构,建立癌痛诊疗的标准化体系与全国联盟,提升基层医护人员的癌痛全程管理能力,推动癌症治疗中人文关怀领域的进步。海军特色医学中心作为上海市入选示教单位的三家医院之一及海军军医大学的唯一代表,在癌痛规范化管理方面的领先水平获得了国家级的认可。

本次启动会的召开,标志着海军特色医学中心作为示教基地之一,正引领国内癌痛管理走向精准化、规范化之路,是医学人文关怀领域的重要突破。与启动会同步,海军特色医学中心癌痛专病中心也于当日正式挂牌成立并投入运行。该中心致力于通过整合肿瘤科、麻醉科、放疗科、介入科、药剂科、心理科、骨科、急诊、ICU等多学科力量,应用智能精准输注系统、微创介入技术、多模式镇痛策略乃至设立癌痛ICU等前沿手段,为患者提供从早期预防到临终关怀的“一站式”全周期的精准镇痛服务。值此里程碑时刻,【肿瘤资讯】特别整理会议要点,与广大肿瘤医生共同见证癌痛管理迈向新高度。

破局新生,扬帆起航:
癌痛全程管理精准能力提升项目海军特色医学中心启动会顺利举办

周文丽.JPG

周文丽教授

启动会伊始,海军特色医学中心肿瘤科主任周文丽教授进行开场致辞,介绍了参会嘉宾并表示热烈欢迎。海军特色医学中心领导、上海长宁区卫健委张戎副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杰军教授分别为启动仪式致欢迎辞,并高屋建瓴地总结了高水平癌痛专病中心成立的重要意义,表达了对癌痛全程管理项目的高度重视。

张戎副主任

王杰军教授

随后相关领导和专家共同上台点亮屏幕,完成了癌痛专病中心启动仪式,王杰军教授海军特色医学中心领导共同为癌痛专病中心揭牌。

IMG_0689.JPG

揭牌.JPG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夏园丽老师为会议致辞,并表示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继续执行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必要性,以及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对于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夏园丽老师强调了培训工作的纪律性、实效性和互动交流的关键性。

夏园丽.JPG

夏园丽老师

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教授强调了这一国家级培训项目对成效的要求,倡导在面对多学科协作的大项目时,利用智慧医疗等技术手段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水平,并对海军特色医学中心以及各位参会嘉宾对癌痛事业的关注支持表示感谢。

樊碧发.JPG

樊碧发教授

随后,夏园丽老师、樊碧发教授、航空总医院王永教授、海军特色医学中心领导共同为海军特色医学中心癌痛管理师资团队颁发了师资证书。

颁发证书.JPG

学术交流,共探未来:
专题研讨会群英汇聚,共同展望癌痛管理未来方向

海军特色医学中心曹建平教授的主持下,与会专家在研讨会中就癌痛全程管理与癌痛专病中心建设展开了分享与讨论。王杰军教授在癌痛精准化管理引导发言中指出,中国慢性病负担重,特别是恶性肿瘤发病率高、病情复杂化,且基层医院存在技术缺乏的问题。同时,目前中国在癌痛管理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患者满意度有待提升。为解决以上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建立一个以患者为中心、多学科协作的综合管理模式。该模式将联合肿瘤科、麻醉科、康复科、心理营养支持等多方力量,通过聚焦疼痛这一核心症状,打造专病中心。这种模式不仅能为患者提供从诊断、治疗到康复的全程服务,还能通过对癌痛轨迹和癌痛危象等概念的深入研究,利用智能化、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推动个性化精准治疗,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基层。团队的共同努力将帮助更多癌症患者有效控制疼痛,走过艰难的历程。

引导发言.JPG

周文丽教授随后介绍了癌痛专病中心工作计划。为推动癌痛治疗的系统性与创新性发展,海军特色医学中心肿瘤科正着力构建一个集临床、科研与教学于一体的癌痛全程管理平台。该专病中心由肿瘤科与麻醉科牵头,联合骨科、放疗科、心理康复科及ICU等多科室组成,为患者提供一站式、个性化的高效诊疗服务。

专病中心的建设规划重点围绕四大任务展开:持续推动难治性癌痛多学科协作(MDT)的高效运作;联合基层医疗机构,实现同质化诊疗与双向转诊;构建癌痛临床样本库与病例数据库;并探索介入、数字疗法与心理康复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新技术。为此,已设立了包含癌痛ICU监护病床的专病病房,并计划引入AI辅助评估系统、可穿戴监测设备等前沿技术,以实现对癌痛危象等重症患者的客观、动态化管理。展望未来,专病中心旨在通过智能化数据平台,将管理模式延伸至社区,并加强患者科普教育。其长远目标是在三至五年内,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癌痛全程管理示范中心、危重患者救治平台及新技术“医-教-研”基地,全面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会议最后的讨论环节,福建省肿瘤医院黄诚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王昆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金毅教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余慧青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王凯峰教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商艳教授、海军特色医学中心敬梅教授和刘晓鹏教授,共同围绕麻醉药品管理以及癌症治疗中的疼痛危象等多个话题展开讨论。专家们重点讨论了肿瘤科中重度疼痛和难治性疼痛的重叠概念及可能的诱发因素等内容,并对危象诊断标准进行了探讨。随后,刘晓鹏教授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通过一系列的治疗手段来缓解病患的疼痛,同时消除他们的心理问题。专家们一致认为,应对癌痛危象必须建立肿瘤、麻醉、疼痛、心理等多学科协作模式。未来,亟需通过多中心研究,明确癌痛定义、发生率及诊疗路径,为制定国家级规范化指南提供循证依据,从而实现对患者的精准管理,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黄诚.jpg

黄诚教授

王昆.jpg

王昆教授

金毅.jpg

金毅教授

余慧青.jpg

余慧青教授

王凯峰.jpg

王凯峰教授

商艳.jpg

商艳教授

敬梅.jpg

敬梅教授

刘晓鹏.jpg

刘晓鹏教授

会后,与会专家们共同参观了海军特色医学中心的肿瘤科病房,了解了中心配备的专业设施和先进技术,并对中心的肿瘤治疗和癌痛管理工作做出高度评价。

IMG1384.JPG

结语

本次启动会暨癌痛专病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海军特色医学中心在推动癌痛管理精准化、规范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通过汇聚多学科智慧、聚焦前沿技术与创新模式,致力于构建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癌痛全程管理体系。这不仅有力响应了国家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加强人文关怀的号召,更将通过不懈的探索与实践,为广大癌痛患者带来更高质量的生命体验,为中国癌痛治疗事业谱写新的篇章。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丹忱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丹忱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