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ICML】许彭鹏教授:ZR2方案如何以循证之力破解DLBCL“高龄高危”双重困境

06月22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作为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显著的临床与生物学异质性是其核心特征之一。尽管标准的一线免疫化疗方案可为部分DLBCL患者带来获益,但仍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包括老年患者预后亟待改善。这一严峻的临床挑战,加之对DLBCL分子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探索,极大地催化了新型治疗策略的研发。


近年来,DLBCL的治疗格局已发生深刻变革。以BTK抑制剂为代表的创新药物不断涌现,其中泽布替尼凭借其卓越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已成为淋巴瘤治疗领域“强循证、长守护”的优选方案。


第18届国际恶性淋巴瘤会议(18-ICML)于 2025年6月17日至21日在瑞士卢加诺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会议期间,多项有关泽布替尼治疗DLBCL的研究成果备受关注。【肿瘤资讯】特别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许彭鹏教授针对ICML大会中部分重磅内容进行分享,详情如下。

IMG_9716.jpg

当“高龄”遇上“高危”:如何为unfit/frail DLBCL患者定制突围之路?

许彭鹏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对于年龄≥75岁、身体状况评估为unfit或frail的DLBCL患者的管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这一挑战主要源于以下两个维度。

首先,从临床特征来看,该类患者通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导致其对标准化疗方案的耐受性显著降低。因此,适用于年轻、fit患者的标准R-CHOP或类似强度的免疫化疗方案,往往无法安全地应用于老年患者,从而限制了治疗选择并影响了预期疗效。

其次,从肿瘤生物学特性来看,unfit/frail DLBCL老年患者展现出独特的分子谱。例如,该患者群中MYD88和CD79b基因突变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具有协同突变的MCD分子亚型比例增加。此外,该类患者的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常表现为以免疫抑制为主的特征。

上述不良临床与生物学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这部分患者的治疗结局普遍不佳。因此,如何为老年unfit/frail的DLBCL患者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已成为当前淋巴瘤领域一个至关重要的、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疗效比肩,安全性更优!ZR2方案有望成为高龄DLBCL治疗新基石

许彭鹏教授:PEARL研究是一项在全国临床研究协作组框架下,由30家中心联合开展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在此,我谨代表研究团队,向所有参与本项研究的中心及研究者们致以诚挚的感谢。

目前,该研究已顺利完成全部284例患者的入组工作,两个治疗组(ZR2方案vs. R-miniCHOP方案)各入组142例患者。基线特征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与疾病特征均衡可比。全组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6岁,其中66.2%为non-GCB亚型,66.6%处于临床III-IV期,62.0%的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为3-5分。这些特征反映了DLBCL老年患者的典型临床面貌,即晚期与高危患者占比较高。

在初步的安全性评估中,ZR2方案展现出良好的耐受性。与R-miniCHOP组相比,ZR2组的总体不良事件(AEs)发生率更低。ZR2方案无化疗方案的设计从根本上规避了与细胞毒药物相关的典型毒性,如严重骨髓抑制及其引发的高风险感染、化疗相关性黏膜炎及脱发等。对于身体机能较差的老年体弱患者,避免此类毒性对于维持其生活质量(QoL)与治疗依从性至关重要。

关于疗效,需要强调本次报告仅为一次期中数据摘要,并非最终的有效性分析。在关键的早期疗效指标——完全缓解(CR)率方面,ZR2“无化疗”方案组为54.9%,而R-miniCHOP化疗组为52.1%。两组的CR率数据非常接近,显示出高度的可比性,提示ZR2方案在诱导深度缓解方面具有与标准化疗相当的潜力。

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FS)与总生存期(OS)在内的长期随访数据仍在收集中。我们将在数据成熟后,向全球同行进行后续汇报。

告别化疗之困:ZR2方案或能开启高龄DLBCL患者精准靶向治疗新篇章

许彭鹏教授:ZR2方案是一项源自中国学者原创的、新型的无化疗方案治疗策略,其研发凝聚了国内众多专家的智慧与协作。该方案的设计理念,建立在我们前期II期临床研究的坚实基础之上。

在早期的探索中我们已发现,一个单纯靶向的治疗方案,若能精准针对DLBCL老年患者独特的临床特征(如身体机能差、合并症多)与分子生物学特点(如特定的基因突变谱系),则有望通过不同于传统化疗的作用机制,为此类特殊人群带来独特的疗效获益和更优的安全性。

本次公布的III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PEARL研究),为上述设想提供了强有力的循证依据。研究结果证实,与经典的R-miniCHOP方案相比,ZR2方案不仅展现出更低的总体毒性,其所达到的近期CR率亦与化疗组高度相当。

这一系列的研究进展,标志着我们正逐步为DLBCL老年患者的无化疗治疗模式,构建起坚实的循证医学证据链——从II期研究的初步探索,到如今全国多中心III期随机对照研究的成功验证。随着证据级别的不断提升,ZR2方案已展现出其作为一种“低毒高效”新选择的巨大潜力。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当前日益增强的循证依据支持下,ZR2方案未来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临床应用,将会愈加广泛。

专家简历

许彭鹏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上海市青年东方英才
上海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抗白血病及抗淋巴瘤联盟委员
上海市血液内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秘书兼评审专家
上海市第八批援藏干部人才,曾任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中心实验室副主任
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ancer Cell》、《Lancet Haematology》、《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等发表论文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cherr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kk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