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免于手术的治愈曙光——3例NTRK基因融合IFS患者经拉罗替尼治疗实现完全缓解

06月2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婴儿纤维肉瘤(IFS)是一种好发于1岁以下婴幼儿的罕见软组织恶性肿瘤,常见于四肢,也可能累及头颈部或腹部[1]。根据FoundationCORE数据库的大样本数据显示,该病与NTRK基因融合密切相关,发生率高达90%,其中ETV6-NTRK3是最主要的融合亚型[2,3]。值得关注的是,局限性IFS患者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可达89%,无事件生存率达81%,因此在治疗策略上更强调在确保疗效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长期副作用[4]。近年来,高选择性TRK抑制剂拉罗替尼在IFS治疗中展现出显著优势,ORR高达94%且安全性良好[5]。本文介绍3例经拉罗替尼治疗获得显著缓解的IFS病例,深入分析该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6]。本次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成海燕教授为大家解读,以飨读者。

病例1

一般资料:男婴,诊断时为出生后2天

诊断过程:

  • 临床表现:产前发现存在一个从舌根延伸的可疑颈部肿块

  • MRI检查:肿瘤浸润范围包括前联合、甲状软骨,并延伸至口咽部、下咽部及左侧下咽的咽旁间隙,肿块大小约75×48×42mm,提示肉瘤样肿瘤

图片1.jpg

图1. 胎儿MRI图像
  • 活检:出生后活检发现为梭状细胞间质肿瘤,30%的肿瘤细胞中检测到ETV6-NTRK3融合,确诊为IFS

既往治疗:

由于肿瘤侵犯重要器官,无法进行初始手术,故接受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治疗,治疗第18天因严重气道狭窄需行开放式气管切开术。完成第三个化疗周期后,因出现静脉闭塞性疾病(VOD)且疗效不佳,方案调整为长春新碱+环磷酰胺,不久后因毒性终止治疗。

拉罗替尼治疗:

确诊ETV6-NTRK3基因融合后3个月,开始接受拉罗替尼治疗。临床状况显著改善,治疗第8周达到部分缓解。持续接受拉罗替尼治疗两年,停药后评估显示可关闭气管造口,并能经口进食。后续随访一年,显示达到完全缓解。

图片2.jpg

图2. 拉罗替尼治疗2年后停药的MRI图像

病例2

一般资料:女婴,诊断时为出生后20天

诊断过程:

  • 临床表现:右手发现一巨大肿块

  • 超声检查:提示肿块内存在血管结构

  • MRI检查:显示一个42×37mm的病灶包绕第二掌骨,并浸润拇收肌肌群及远端腕骨

图片3.jpg

图3. 诊断时MRI图像
  • 活检:100%的肿瘤细胞中发现ETV6-NTRK3基因融合,确诊为IFS

既往治疗:

接受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治疗,三个化疗周期后的随访MRI显示肿瘤残余,未见肿块消退。手术评估提示可能截肢。

拉罗替尼治疗:

开始接受拉罗替尼治疗,成功保住肢体。治疗一个月后,观察到显著改善。持续接受2年拉罗替尼治疗,残余病灶完全消失。停药1年后,肢体功能正常,无肿瘤复发迹象。

图片4.jpg

图4. 拉罗替尼治疗后的MRI图像

病例3

一般资料:女婴,诊断时为出生后1天

诊断过程:

  • 临床表现:右足背及足底发现伴坏死区域的肿块

  • CT血管造影:跗骨和跖骨周围有不均匀的高血管病变,符合恶性间质肿瘤

  • MRI检查:右脚跗骨处有一个56x55mm的肿块,360度环绕跗骨和跖骨

图片5.jpg

图5. 诊断时MRI图像
  • 活检:梭形细胞肉瘤,存在ETV6-NTRK基因融合,确诊为IFS

既往治疗:

接受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和环磷酰胺治疗两个周期,肿瘤未消退,且不适合手术。

拉罗替尼治疗:

开始接受拉罗替尼,治疗第二个月时观察到肿块体积缩小,第三个月达到部分缓解。治疗1年后,患儿免于截肢手术。在肿瘤接近完全消退时停药。停药后2年随访显示,患儿肢体功能良好。

图片6.jpg

图6. 拉罗替尼治疗后的MRI图像

综上所述,拉罗替尼治疗不同部位的NTRK基因融合IFS患者,均表现出快速持久的疗效,且无需进行截肢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化疗替代方案(表1)。

表1. 3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图片7.jpg

儿科专家点评

成海燕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肿瘤外科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中国抗癌协会第九届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儿童肿瘤监测中心血液病、恶性肿瘤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第二届青年理事
《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世界小儿外科杂志青年编委
作为Sub-I参与多项全球儿童实体肿瘤靶向治疗临床试验研究
参编《张金哲小儿外科学》 《新生儿外科学》等专业论著4部,参编多部儿童实体肿瘤诊疗共识及指南
先后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总部、美国国立儿童医学中心、日本九州大学医院、日本九州国际重粒子癌症治疗中心、美国洛杉矶儿童医院等国际知名大学及医院访问交流。
从事儿童肿瘤外科临床工作数十年,对各类儿童良恶性实体肿瘤在外科手术和儿童肿瘤精准诊疗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手术一直是IFS的主要治疗方式,随着化疗在儿童实体瘤中的系统性应用,手术已从单一治疗手段逐渐转变为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7-9]。仅有不足25%的初诊患者能够直接接受非致残性的肿瘤完全切除手术[10]。对于无法直接手术的患者,临床通常采用新辅助化疗或靶向治疗(如拉罗替尼)缩小肿瘤后,再行手术切除或免除手术。

本文报道了3例经活检确诊为ETV6-NTRK3基因融合的IFS患者,在常规化疗失败后,接受TRK抑制剂拉罗替尼靶向治疗,最终实现最佳缓解,且停药后无复发的良好预后。这一结果不仅验证了拉罗替尼的显著疗效,更凸显了基因检测在儿童肿瘤精准诊疗中的关键作用。《拉罗替尼治疗TRK融合儿童肿瘤中国专家共识》明确指出,建议对所有晚期儿童肿瘤患者在治疗前或治疗过程中进行NTRK基因融合检测,对NTRK基因融合高发肿瘤类型的局部晚期儿童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前进行NTRK基因融合检测[2]。此外,在儿童肿瘤诊疗实践中,逐渐将分子检测纳入常规流程,这是精准医疗的关键实践,其价值不仅体现在肿瘤的精准分型与诊断,而且是靶向治疗的核心依据,且在肿瘤疗效监测与复发预警及预后评估与风险分层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确诊NTRK基因融合的患者,建议尽早启动靶向治疗,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与传统治疗相比,靶向治疗能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副作用相对较小,治疗体验更好,保肢率高,疗效也更精准、更持久。好药早用不仅能够及时精准地干预疾病进程,还能为患者减轻治疗的痛苦与负担,避免疾病进一步恶化带来的不可逆损伤。这为儿童肿瘤的精准治疗开辟了新的希望之路,也为未来更多肿瘤患者的治愈带来了曙光。

参考文献

1. Davis DD, et al. Fibrosarcoma. 2023 Nov 12.
2. 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 拉罗替尼治疗TRK融合儿童肿瘤中国专家共识.中国肿瘤临床,2023,50(17):865-872.
3. Ferrari A, et al. Cancer Manag Res. 2022 Sep 23;14:2885-2902.
4. Orbach D, et al. J Clin Oncol 2010; 28: 318-323.
5. Mascarenhas L, et al. J Clin Oncol. 2025 Jan 27:JCO2400848.
6. Tanyıldız HG, et al. Turk J Pediatr. 2025 Feb 18;67(1):109-116.
7. Augsburger D, et al. Oncotarget. 2017 Aug 10;8(61):104638-104653.
8. Andrea Ferrari, et al. Semin Fetal Neonatal Med. 2012 Aug;17(4):231-238.
9. Ferrari A, et al. Cancer Manag Res 2022; 14: 2885-2902.
10. Orbach D, et al. Eur J Cancer. 2020 Sep;137:183-192.


审核码:MA-LAR-CN-0296-1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Crystal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6月25日
李国君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 血液肿瘤科
NTRK基因融合IFS患者经拉罗替尼治疗实现完全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