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第15届国际T细胞淋巴瘤论坛 | 马军/白鸥教授团队:西达本胺联合诱导化疗+序贯维持方案提升一线PTCL生存获益

2024年06月09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微芯logo.jpg

2024年6月6~8日,第十五届年度T细胞淋巴瘤论坛已于美国圣地亚哥顺利召开。本论坛构建了一个多元化的学术交流平台,吸引了来自全球的血液学、肿瘤学及相关学科的临床医生、科研工作者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士齐聚一堂,旨在推动T细胞淋巴瘤研究的深入发展,并最终实现患者生存结局的显著改善。由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和赵东陆教授以及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白鸥教授共同牵头完成的研究成果“西达本胺联合诱导化疗序贯西达本胺维持治疗初治外周T细胞淋巴瘤:一项系统性综述和meta分析”成功入选本次论坛的口头报告,并在会议召开期间公布了研究结果。“ 百家争鸣话标行-肿瘤全周期规范化管理”,为共同推动我国淋巴瘤诊疗及管理的规范化,传递临床前沿动态,【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到三位教授就该研究的设计初衷和最新数据进行分享,共同展望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诊疗未来。

图片1.png

马军教授采访

马军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监事会监事长
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白血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淋巴瘤
专科建设项目专家组组长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总编辑
原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主任委员
原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赵东陆教授采访

赵东陆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血液科二病房(淋巴系统疾病) 主任、所长助理

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常委 副秘书长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副组长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中国医药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瘤学组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淋巴瘤分委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血液内科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淋巴瘤 骨髓瘤委会常委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血液内科专业委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淋巴瘤及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第二届,第三届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2014年-2015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MD Anderson肿瘤中心进修学习 


打破局限,另辟新径,PTCL一线治疗的探索与实践

马军教授:PTCL是一组起源于成熟T细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异质性强,全球范围内PTCL约占NHL的10~15%,中国人群中的占比更高,达25~30%。不同于B细胞淋巴瘤治疗领域有源源不断的新药问世,如小分子靶向药物、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药物、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双特异性抗体以及CAR-T细胞治疗等。目前PTCL的一线治疗仍然以CHOP/CHOP样方案化疗为主,但疗效并不理想,一旦患者出现复发/难治,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仅为3~4个月。尽管当前国内外已陆续批准了一些新药,但大多PTCL亚型的总体疗效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PTCL仍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赵东陆教授:对于初治PTCL患者,尽管大多数患者接受CHOP或CHOP样方案诱导治疗可以获得缓解,但仍会出现较高的复发率,总体5年生存率仅约为30%。虽然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改善部分患者的长期预后,但多数患者由于疾病状态、体能情况和年龄等原因无法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因此临床亟需更新PTCL一线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降低复发,并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
西达本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具有全新化学结构、且获全球专利授权的口服剂型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能够高度选择性且稳定地结合靶点,在联合用药方面有更大的可能性、更长的持久性,也为PTCL一线维持治疗提供了口服便利且优效的新选择。西达本胺在我国获批用于复发/难治性(R/R)PTCL已有10年的历史,临床积累了较多的用药数据,但关于西达本胺在一线PTCL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仍缺乏大样本研究数据。本项meta分析的目的是回顾和评估西达本胺联合化疗序贯西达本胺维持治疗在一线PTCL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一线PTCL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

中国数据,循证指引,西达本胺方案一线治疗PTCL的荟萃分析

赵东陆教授:本项meta分析对截至2023年11月收录在4大英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 PubMed, Embase, Web of Science)和4大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的期刊文献进行了系统检索,检索词包括“西达本胺”、“维持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英文和中文)。
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包括:治疗方案为西达本胺联合一线化疗以及维持治疗;受试者为接受一线治疗的PTCL患者;观察指标含客观缓解率(ORR)、完全缓解(CR)、2年PFS率和2年总生存(OS)率。
符合排除标准的研究包括:治疗方案为基于西达本胺的二线治疗;受试者为R/R PTCL患者;数据不全或存在无法纠正的统计学错误;研究类型为综述、科普文章或评论文章等。
最终本项meta分析纳入了在中国开展的5项研究,共317例患者(表1)。

表1.所纳入的研究的特征

图片2.png

中国之声,国际认可,西达本胺有望带来PTCL一线治疗新希望

马军教授:在本次第十五届年度T细胞淋巴瘤论坛上,我们首次报告了西达本胺联合诱导化疗序贯西达本胺维持治疗一线PTCL的研究结果,并被选为大会的口头报告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会上共有三项中国研究入选口头报告,而本研究是唯一一个关于PTCL的、由中国学者报道的临床研究。

这篇meta分析共收集了5篇研究,纳入300多例一线PTCL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西达本胺联合诱导化疗的合并ORR较单纯化疗有所提高,分别为83.7%和68.8%(P=0.05),合并CR率分别为59.7%和39.8%(P<0.01),P值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图1)。此外,合并2年PFS率分别为60.9%和31.8% (P<0.01),合并2年OS率分别为85.6%和55.0% (P<0.01)(图2)。总体而言,西达本胺联合一线诱导化疗后单药维持治疗可有效提供PTCL患者的缓解率、PFS和OS,显示出其减少或延缓复发、实现长期生存的作用。

图片3.png图1. (A)ORR和(B)CR率

图片4.png图2. (C)2年PFS率和(D)OS率

赵东陆教授:在安全性方面,主要不良事件(AE)为血液学AE,非血液学AE多为1~2级。与单纯化疗相比,西达本胺联合化疗未明显增加3~4级血液学AE。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西达本胺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分别为60.6%和57.6%;西达本胺维持治疗期间为13.3%。3~4级贫血的发生率:两组分别为16.1%和17.8%,西达本胺维持治疗期间为6.7%。3~4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两组分别为16.1%和23.3%,西达本胺维持治疗期间为13.3%。
这是迄今为止首项在初治PTCL患者中评估了西达本胺联合诱导化疗序贯西达本胺单药维持治疗的荟萃分析。总体而言,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该治疗方案是有效且安全的,有望为初治PTCL患者带来长期生存。

马军教授点评

西达本胺在我国获批用于R/R PTCL治疗已有10年之久。而这么多年来一线PTCL很少有新药获批,这项meta分析证实了西达本胺在一线PTCL中的临床价值。西达本胺与化疗联合,ORR和CR率明显提高的同时,PFS也有显著提高,2年OS率提高了30%,并且均有统计学意义,这是非常了不起的结果,且安全耐受性良好,为一线PTCL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选择。

诚然,这一结果是基于多篇研究的荟萃分析,尚未经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因此,我们计划在此次国际会议后,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设计一项随机对照、双盲、多中心研究,以验证西达本胺在PTCL一线治疗中的疗效。总体而言,西达本胺在一线PTCL中的研究结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白鸥教授点评

白鸥
血液科副主任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 淋巴瘤专病联盟 负责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临床组 专家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 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青年学组组长
中国女医师协会 淋巴瘤学组 副组长
CSCO 中国抗淋巴瘤联盟(UCLI) 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学分会 副秘书长
吉林省健康管理委员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吉林省慢淋工作组 组长
吉林省卫生系统拔尖人才
发表论文110篇,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2篇
获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课题子课题、省级课题30项

近年来,随着对PTCL分子生物学机制的不断深入认识,新型靶向药物可通过靶向PTCL特异性的信号通路和表型标记物,展现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其中,西达本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具有全新化学结构、且获全球专利授权的口服剂型的HDACi,能够高度选择性且稳定地结合靶点,在R/R PTCL患者中已显示出令人鼓舞的治疗效果。那么,西达本胺是否可以在PTCL一线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进而为患者带来获益呢?

本项研究系统回顾文献,对西达本胺联合诱导化疗序贯西达本胺维持治疗初治PTCL的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以全面评估这一治疗策略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纯化疗相比,西达本胺联合一线化疗及维持治疗方案在ORR、CR率、PFS和OS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这为西达本胺在PTCL一线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临床依据。值得注意的是,西达本胺的不良反应可控,主要为血液学毒性,如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等,与HDACi的特点相符。

有研究证实,西达本胺通过抑制HDAC活性,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并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因此,将其与标准一线化疗方案联合应用,可以发挥协同增效作用,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联合用药策略不仅能提高PTCL患者的ORR,而且可明显延长PFS和OS,为改善PTCL预后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不过,尽管西达本胺联合方案在新诊断PTCL患者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考虑到该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开展前瞻性的临床研究以评估其长期获益及安全性。同时,PTCL作为高度异质性的疾病,不同亚型之间预后差异较大,未来还需根据不同PTCL亚型特点,采取更加个体化的治疗策略,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总之,本研究为西达本胺在PTCL一线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证据支持。以西达本胺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具有显著改善患者生存率的获益优势,有望开启PTCL一线治疗新篇章。


责任编辑:Mathild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Wend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