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7日,由江苏省抗癌协会、江苏省老年医学学会、江苏省肿瘤科质控中心主办,江苏省肿瘤医院、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承办的“紫金第五届头颈肿瘤年会暨头颈部肿瘤多学科规范诊治学习班”于历史名城南京隆重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全国头颈肿瘤领域的众多顶尖专家与学者共聚一堂,分享领域内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前沿热点问题,共同推动我国头颈肿瘤诊疗事业的规范化与创新发展。
开幕致辞
会议在大会主席、江苏省肿瘤医院曹国春教授的致辞中拉开帷幕。曹教授表示,六月是收获与希望的季节,恰逢全球肿瘤学盛会ASCO年会闭幕与全国高考启幕,象征着知识的传承与梦想的起航。他巧妙借用近期“江苏苏超联赛”中“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的口号,生动比喻了头颈肿瘤治疗的双重目标:既要运用放疗、化疗、手术、免疫及靶向治疗等强效手段更好地战胜肿瘤;也要学会与肿瘤“和平共处”,通过安宁疗护与最佳支持治疗(BSC)给予患者人文关怀,保障其生活质量。曹教授强调,本次大会将聚焦规范推广与前沿探索,涵盖机器人手术、空间组学与影像组学等创新应用,必将为与会者带来一场思想的盛宴。
江苏省抗癌协会理事长盛国林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他指出,头颈肿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与生存质量,是医学界关注的重点。紫金年会连续五届的举办,已成为推动江苏乃至全国头颈肿瘤诊疗技术进步的重要平台。他肯定了精准治疗、免疫疗法及数字化诊疗等新技术带来的突破,也指出了在早期诊断、复发转移防治等方面仍面临的挑战。他期望与会专家能借此平台,深化交流合作,以严谨、创新、务实的精神,共同推动头颈肿瘤防治事业迈向新高地。
江苏省肿瘤医院何侠教授在致辞中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感谢,并肯定了“紫金”系列学术平台在推动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强调,头颈肿瘤是多学科诊疗(MDT)模式的典范,本次会议紧随ASCO年会之后,将为与会者带来最新的学术资讯,助力临床实践。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郭晔教授高度评价紫金头颈肿瘤年会已成为全国头颈肿瘤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多学科品牌盛会,是传播前沿理念与最新进展的重要平台。他代表CSCO向主办方表示感谢,并指出,尽管国内新药研发目前更多集中于大瘤种,但在头颈肿瘤领域依然未来可期。他衷心祝愿大会圆满成功,紫金品牌越办越好。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超苏教授指出紫金头颈肿瘤论坛不仅是学术交流的平台,也是多学科综合治疗的体现。紧随ASCO年会之后,本次会议内容十分丰富,涵盖最新进展与多学科协作治疗。他期待通过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头颈肿瘤事业的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杨坤禹教授表示,在郭晔教授、胡超苏教授等学界领袖的带领和曹国春教授等核心专家的努力下,中国头颈肿瘤领域在过去十年中取得了瞩目的进步。预祝本次大会圆满召开。
江苏省肿瘤医院沈波教授代表江苏省肿瘤医院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感谢。他强调,头颈肿瘤因其复杂性,对多学科协作与规范化治疗提出了极高要求。如何优化诊疗流程、将前沿成果转化为临床获益,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希望本次大会能成为一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学术盛宴,为学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学术报告:前沿洞察与实践指南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劲教授主持下,郭晔教授首先带来“复发转移性头颈鳞癌新药研究——ASCO进展”。介绍了今年ASCO 大会上值得关注的5项用于复发转移性头颈鳞癌的新药研究,包括CD30 ADC Brentuximab、EGFR/TGFβ双抗BCA101、EGFR/LGR5双抗Petosemtamab、SGN-PDL1V以及靶向ROR2的Ozuriftamab Vedotin,这些新药展现出良好的疗效,未来有望改变临床实践。
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陶磊教授主持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彬教授从头颈肿瘤新辅助治疗的变迁、经口机器人手术、新辅助后经口机器人手术适应证拓展三个维度对新辅助治疗时代下的经口机器人手术应用进行了系统介绍。张教授指出,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采用新辅助免疫+模式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对于T3/T4选择性头颈部鳞癌新辅助治疗降期后,可进行经口机器人手术。
在沈波教授主持下,杨坤禹教授从复发/转移性头颈鳞癌内科治疗的发展、姑息放疗在复发/转移性头颈鳞癌治疗中的应用、姑息放疗联合免疫治疗晚期头颈部鳞癌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复发/转移性头颈鳞癌姑息放疗的价值和发展。杨教授表示,对于复发/转移性头颈鳞癌目前内科治疗手段,包括化疗、靶向和免疫治疗的疗效不尽人意,姑息放疗能够改善部分患者生活质量,Quad shot放疗是一种有效、低毒、费/效比高的放疗选择,未来与免疫联合治疗的价值值得进一步探索。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任国欣教授主持下,浙江省肿瘤医院方美玉教授对晚期唾液腺癌的治疗进行了深入讲解。她强调,唾液腺癌罕见且亚型复杂,个体化治疗至关重要。目前,靶向治疗(HER2、PI3K、AKT)、ADC药物、AR抑制剂及核素治疗等新型疗法已展现出良好前景,但仍需更多高质量研究来优化治疗策略。
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王德强教授主持下,湖南省肿瘤医院韩亚骞教授带来“2025 CSCO头颈肿瘤指南解读”精彩汇报。他指出,新版指南的更新主要集中在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和鼻腔鼻窦癌两大部分。对于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免疫治疗已成为一线标准治疗。对于鼻腔鼻窦癌,目前缺乏标准治疗方法,外科手术是主要根治性手段,术后辅助放疗可延长患者生存。对于局晚期鳞癌和未分化癌,诱导化疗有助于快速缩小肿瘤和保留器官,对于有效的患者后续可以接受根治性放疗。复发转移性鼻腔鼻窦癌应根据病理类型给予相应治疗。
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肿瘤医院胡广原教授主持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朱国培教授从一则病例出发,深入浅出的讲解了口咽癌的治疗选择。他强调,AJCC分期虽有价值,但不应是唯一决策依据。通过风险分层进行个体化治疗是关键。他指出,多学科综合治疗是口咽癌的最佳模式,任何单一学科的进步都是整体增效减毒策略的一部分,最终目标是提升疗效并关注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
大咖面对面:思想碰撞与临床智慧
在江苏省肿瘤医院吴建峰教授主持下,江苏省肿瘤医院王玥教授、江苏省口腔医院丁旭教授、苏北人民医院于爱民教授围绕上述报告内容,结合各自临床经验展开了深入探讨。
王玥教授从外科视角出发,分析了不同部位头颈癌的预后差异。他认为,对于早期肿瘤,微创手术效果显著;而对于局部晚期患者,新辅助治疗后的MDT决策至关重要,外科在处理残留病灶、坏死淋巴结及挽救性治疗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丁旭教授表示,目前口咽癌的功能重建仍以形态学修复为主,远未达到理想的功能恢复。因此,他倾向于对合适的患者优先采用新辅助治疗和放化疗,将手术更多地应用于局部复发的挽救治疗,以更好地平衡生存与功能。
于爱民教授指出了多学科协作中的现实问题,如不同科室间随访衔接不畅可能延误复发病灶的早期发现,以及外科医生在处理化疗严重并发症方面的短板。他呼吁,内外科医生应在患者的全流程管理中进行更紧密的“无缝对接”,共同为患者谋取最大福祉。
大会总结
会议尾声,在大会主席曹国春教授的总结中落下帷幕。他指出本次紫金头颈肿瘤年会不仅是一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更是一次凝聚共识、共谋发展的盛会,丰富精彩的内容必将为提升区域乃至全国头颈肿瘤的综合诊疗水平贡献重要的智慧与力量。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X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