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髓文共话·MM新文献】与大咖共话(第11期)|2024EHA夏忠军教授:中国真实世界数据进一步验证卡非佐米在MM的疗效和安全性

2024年06月12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卡非佐米作为二代蛋白酶体抑制剂(PI)自2012年FDA批准上市以来,基于卡非佐米的联合方案对MM患者的疾病缓解和生存获益在全球多项国际临床试验和临床真实世界应用中得到验证。2024年6月13日~6月16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欧洲血液学协会(EHA)年会公布了多项卡非佐米的临床进展,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夏忠军教授团队也在本次EHA公布了MM的中国真实世界回顾性研究结果[1],研究探讨了含卡非佐米的方案治疗MM的疗效与安全性,为卡非佐米在中国的临床使用提供了有力的真实世界证据。

研究方法

研究纳入61例自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以卡非佐米为基础方案治疗的M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基于MM治疗线数将所有患者分为三组:A组是接受卡非佐米作为一线治疗的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共9例;B组是接受卡非佐米治疗的首次复发患者,共28例;C组是接受卡非佐米治疗作为≥3线治疗的患者,共24例。上述所有方案卡非佐米的剂量均为每周一次36mg/m²或70mg/m²。

研究结果

在48例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卡非佐米联合方案的总缓解率(ORR)为81%,完全缓解(CR)率为13%,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率为10%,部分缓解(PR)率为58%,中位PFS尚未达到。亚组分析中,A组的ORR为83%,CR率为17%,PR率为67%。B组的ORR为74%,CR为5%,VGPR为16%,PR为53%。C组的ORR为87%,CR率为17%,VGPR率为9%,PR率为61%(表1)。

表1:疗效评估结果

屏幕截图 2024-06-12 134801.png

此外,基于既往治疗是否对PI或免疫调节药物(IMiDs)单药耐药或两者均耐药的亚组分析显示,卡非佐米联合方案对耐药患者仍然有效,总ORR为90%。单独对PI耐药的患者的ORR为50%,单独对IMiDs耐药的患者的ORR为100%,两者均耐药的患者的ORR为92%。

具有0、1和2个高危因素的患者的ORR分别为95%、66%和74%。此外,根据患者既往是否合并髓外疾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24例无合并髓外疾病患者的ORR为92%,10例合并髓外疾病患者的ORR为100%,提示卡非佐米联合方案对细胞遗传学高危MM和合并髓外病变的MM患者仍然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考虑作为高危患者一种治疗新选择。

在安全性分析中,最常见的所有级别血液学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EAE)包括血小板减少(22%)、贫血(20%)、白细胞减少(20%)和中性粒细胞减少(16%)。基于临床关注的卡非佐米相关心血管不良事件(CVAE)风险的管理,所有患者治疗前1周和治疗中每周进行脑钠肽 (BNP) 监测,基线BNP正常(治疗前BNP<100)或基线BNP升高(治疗前BNP>100)的患者在治疗前后BNP水平没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虽然个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BNP水平升高的情况,但及时的医疗干预可使其恢复基线水平,最终BNP值与治疗前水平相比没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图1)。

图片1.png

Figure 1 The BNP monitoring values of 54 patients one week before treatment and weekly during treatment. A. Values from all patients. B. No difference regardless of baseline BNP levels. BNP: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图1. 54 例患者在治疗前一周和治疗期间每周的 BNP 监测值

研究结论

卡非佐米联合方案治疗MM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初步数据表明,卡非佐米联合方案对高危、既往PI或IMiDs耐药和合并髓外疾病患者仍然是一个有效且安全的治疗选择,同时,治疗过程中BNP值可以得到控制。

专家点评
夏忠军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血液肿瘤科

中国医药教育学会骨髓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学会老年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姑息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预防医学会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州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UCOM联盟广东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州市医学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卡非佐米在国外已有十多年的临床应用数据,但2021年才在中国获批上市,中国的真实世界数据仍有待积累,真实世界数据会关注更广泛的真实人群,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中心的真实世界回顾性数据分析显示,中国MM患者接受卡非佐米联合治疗方案与国内外临床试验结果一致,ORR可达81%,在NDMM、首次复发及后线MM都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本中心入组的NDMM主要为一线高危人群,ORR可达83%,与FORTE研究[2]数据一致(KRd的≥VGPR率为71%),以卡非佐米为基础的方案在一线高危MM的缓解率很高。此外,MM合并髓外浸润(EMM)患者的诊疗和预后差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难点,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源于肿瘤细胞代谢异常[3]、基因组结构的变异[4]、免疫微环境改变[5]等,本中心10例EMM患者使用以卡非佐米为基础的方案后都得到了缓解,ORR达100%,这提示了卡非佐米对EMM也有治疗潜力,因为卡非佐米具有广泛的组织渗透性,几乎可分布所有组织(除中枢神经系统)[6]。既往临床试验显示卡非佐米在高危MM的疗效,本中心数据也在真实世界中验证了卡非佐米在高危、EMM中的卓越疗效。


作为新一代PI,卡非佐米对蛋白酶体高选择性抑制,无脱靶效应[7],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PN)发生率显著降低,临床关注的CVAE的管理,也可在治疗前后做好预防、风险预测和监测。治疗前评估患者心血管事件史及危险因素,在治疗过程中,监测水合状态、血压和BNP/NT-proBNP水平等。在临床实践中,个别患者在使用卡非佐米约一周后可能会出现BNP/NT-proBNP水平升高,但大多数在一个疗程后会回落到基线水平。及时监测BNP可能有助于早期识别卡非佐米相关CVAE的潜在发生,从而进行早期干预。


越来越多的真实世界研究数据持续证实了PI在骨髓瘤中的基础治疗地位,卡非佐米作为新一代PI,可助力患者达到更深缓解、更长生存,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患者使用卡非佐米,我们能够积累具有中国特色的卡非佐米真实世界使用经验。

参考文献

1. 2024 EHA PB2757
2. Roberto Mina,et al. Lancet Oncol . 2022 Dec 14;S1470-2045(22)00693-3.
3. Ryu D,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20; 26(4):935-944.
4. Rasche L, et al. Nat Commun 2022; 13(1):4517.
5. Binder M, et al. Blood 2021; 138(Suppl_1):2672.
6. Demo SD, et al. Cancer Res. 2007 Jul 1;67(13):6383-91
7. Arastu-Kapur.S. Clin Cancer Res. 2011 May 1;17(9):2734-43.

【1】【髓文共话】与大咖共话多发性骨髓瘤最新文献(第1期)| 丁凯阳教授:深入解读FORTE研究细胞遗传学的亚组分析

【2】【髓文共话】与大咖共话多发性骨髓瘤最新文献(第2期)| 张曦教授:高剂量卡非佐米(CFZ)或可提供更优的抗MM效果

【3】【髓文共话】与大咖共话多发性骨髓瘤最新文献(第3期)|夏忠军教授:真实世界中KRd方案治疗RRMM疗效佳且安全性好

【4】【髓文共话】与大咖共话多发性骨髓瘤最新文献(第4期)|景红梅教授:KRd较VRd一线治疗MM可改善PFS

【5】【髓文共话】与大咖共话多发性骨髓瘤最新文献(第5期)|侯健教授:KRd序贯二次移植是首次复发MM的有效治疗策略

【6】【髓文共话】与大咖共话多发性骨髓瘤最新文献(第6期)|安刚教授:与初诊时相比,复发时出现的细胞遗传异常不良影响更大

【7】【髓文共话】与大咖共话多发性骨髓瘤最新文献(第7期)|安刚教授:优化卡非佐米剂量递增策略有助于延长治疗持续时间并改善OS

【8】【髓文共话·MM新文献】与大咖共话(第8期)︱孙春艳教授:KRd维持治疗加深移植后NDMM缓解,改善MRD阴性率和PFS

【9】【髓文共话·MM微课】与大咖共话(第1期)︱王一教授:高危多发性骨髓瘤维持治疗的选择

【10】【髓文共话·MM微课】与大咖共话(第2期)︱姜华教授:功能性高危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进展

【11】【髓文共话·MM微课】与大咖共话(第3期)︱吴俣教授:1q+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思考

【12】【髓文共话·MM微课】与大咖共话(第4期)︱董玉君教授:肾功能不全MM患者的治疗选择

【13】【髓文共话·MM新文献】与大咖共话(第9期)| 傅琤琤教授:D-KRd联合串联移植治疗高危NDMM获得高MRD阴性率和PFS率

【14】【髓文共话·MM新文献】与大咖共话(第10期)| 邹德慧教授:双药升级KPd治疗多药耐药的RRMM患者安全有效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mathild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王佳媛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