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OS均超过7年!TAS-102在晚期CRC全程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

04月1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KV.jpg

结直肠癌(CR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尽管随着治疗手段的改进、新药物的使用以及分子分型的普及使得CRC患者的整体预后得到改善,但仍存在许多挑战。曲氟尿苷替匹嘧啶(TAS-102)是一种已经获批用于mCRC治疗的新型口服化疗药物,在晚期mCRC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肿瘤资讯】特邀吴寒冰教授、陈舒怡教授、蒋先明教授王晓艳教授、王伟教授与俞耀军教授,分享2例从TAS-102的治疗中获益的晚期CRC病例,供读者交流讨论。

病例一:
规范治疗、全程管理,CRC迈向慢病化

病例汇报:吴寒冰教授 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
病例点评:
陈舒怡教授 浙江省中医院
蒋先明教授 台州市肿瘤医院

吴寒冰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 肿瘤二科副主任
脑瘤,头颈部肿瘤,鼻咽癌MDT秘书
湖南省医学会放射学专委会头颈学组委员
湖南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肿瘤放疗与放射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委
湖南省老年医学学会肿瘤研究与转化分会委员
湖南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肿瘤免疫与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湖南省抗癌协会黑色素瘤专委会委员
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专委会委员
湖南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精准放疗与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委员
湖南省女医师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怀化市医学会肿瘤内科专委会常委
怀化市医学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秘书
主持和参与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陈孝平基金会,怀化市科技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
获得怀化市科技进步奖一项(排名第一);以第一作者发表SCI等医学论文多篇;参编专著一部

病例介绍

1.  患者基本情况
一般资料:女,45岁。
主诉:大便习惯改变1年余,直肠癌姑息性手术术后1月。
病史:2016年5月17日因“肠梗阻”就诊,考虑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姑息切除、乙状结肠造瘘术”。术后病理诊断:(直肠)中分化腺癌,侵及肠壁全层,一侧切缘有癌,另一侧切缘无癌,肠周淋巴结有癌(10/14)。
既往史:既往体健。
影像学检查:
2016年6月CT:

1)直肠壁增厚,伴约33x25mm大小软组织密度肿块形成,增强后明显强化,周围脂肪间隙模糊,筋膜增厚,盆腔淋巴结肿大,考虑直肠癌并盆腔淋巴结转移;
2)两肺内可见多枚散在小结节灶,考虑转移瘤可能。
3)肝右叶包膜下可见二枚略低密度灶,约39x22mm、12x15mm大小,增强后明显强化,由边缘向中心区充填。考虑肝血管瘤可能性大。

图片1.png

入院诊断:
1)直肠中分化腺癌姑息术后pT4bN2bMx;
2)肺转移;
3)肝血管瘤。

2.  治疗经过
一线治疗:
2016年6月-10月,予以卡培他滨+奥沙利铂。
1)3周期时复查肺CT,肺部结节缩小,疗效评价PR。
2)6周期时因盆腔肿块范围大,可能与膀胱壁已有粘连,手术难度较大,如患者及家属同意,可考虑化疗后再次探查。患者及其家属签字拒绝手术。
放化疗:
2016年11月行后野+两侧野普放:DT 4600cGy/23f/4w+,同步卡培他滨 2周期。
化疗单药维持:
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卡培他滨单药维持。
二线治疗:
2020年4月至6月,予以卡培他滨+奥沙利铂。
2020年7月至11月,予以卡培他滨单药维持。

图片2.png

三线治疗:
2021年1月至6月,予以贝伐珠单抗+伊立替康。
四线治疗:
2021年9月,患者疾病再次出现进展。呋奎替尼治疗3月后复查。虽有所好转,但患者因经济原因,拒绝继续使用药物治疗。自行停药。
2022年5月,予以TAS-102治疗。期间复查1次,疗效评价SD。
2023年2月,复查提示PD。
五线治疗:
2023年2月-2024年1月,予以TAS-102 +贝伐珠单抗治疗。

3.  病例小结
该患者为中年女性,诊断为晚期直肠癌。患者依次经过姑息切除术、放化疗、抗血管生成等多线治疗,目前OS已经接近8年。在后线应用TAS-102期间,患者耐受性可,生存获益显著。现治疗仍在持续中。

陈舒怡
主治医师

浙江省中医院肿瘤科主治医师、总带教
任浙江省抗癌协会中医肿瘤专业委员会秘书
青年副主任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
浙江省中管局课题2项
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核心期刊及SCI论文多篇

蒋先明
主任医师

台州市肿瘤医院 肿瘤放疗一科、主任
肿瘤放疗主任医师
浙江省抗癌协会第八届肿瘤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第八届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第七届整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台州市肿瘤放疗专委会常委
台州市肿瘤放化疗及生物治疗学会委员

专家点评

陈舒怡教授:本患者治疗思路规范,虽然由于患者个人原因,在后线治疗中未能规律用药,但在TAS-102的治疗中,依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在后续的长期管理中,应该注重患者身体状况的保护,为后续的更长时间的全程管理打下基础;在充分评估后,谨慎地选择每一线的治疗方案,让该患者的抗肿瘤之路走向慢病化管理。


蒋先明教授:该例患者发病年龄较低,经过规范、系统的治疗,目前OS接近8年,且治疗仍在继续。如有条件,后续可再次活检,明确病灶有无新突变,从而更精准地调整用药方案。与此同时,也可在MDT评估下,行局部放疗,进一步提升患者预后以及生活质量。

病例二:
PFS 15个月,TAS-102为晚期直肠癌患者带来更多生存获益

病例汇报:王晓艳教授 浙江萧山医院
病例点评:
王伟教授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俞耀军教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王晓艳
副主任医师

浙江萧山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肿瘤学硕士
浙江省抗癌协会康复与姑息专委会委员
杭州市预防学会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萧山区中青年名医培育对象
先后主持二项杭州市科研项目,参与省中医药科技计划等项目研究

病例介绍

1.  患者基本情况
一般资料:女,58岁。
主诉:直肠根治术后8个月肺转移。
病史:患者于2016年6月28日行“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直肠)溃疡型中分化腺癌,分期pT3N1cM0 IIIB期。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予以FOLFOX方案化疗12周期。2017年4月PET-CT提示肺转移。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年,目前血压控制可。
ECOG评分:2分。

2.  治疗经过
一线治疗:

2017年5月至9月,予以西妥昔单抗+FOLFIRI 6周期,疗效评价SD。
2019年5月腹部CT提示肝转移。
二线治疗:
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予以贝伐珠单抗+卡培他滨。
三线治疗:
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予以呋喹替尼4周期。
2周期后疗效评价PR,4周期后疗效评价SD。因皮疹、乏力、呕吐等无法耐受停用。
2021年4月至2022年7月,予以TAS-102 14周期。疗效评价SD。

图片3.png

四线治疗:
2022年9月,予贝伐单抗+TAS-102一次,但静滴贝伐单抗时出现胸闷气促,停用。
2022年10月至2023年1月,予以TAS-102 两周期,疗效评价PD,停用。
五线治疗:
2023年2月至3月,予以安罗替尼+信迪利单抗 2周期,疗效评价PD,停用所有抗肿瘤治疗,予最佳支持治疗,2023年6月死亡。

3.  病例小结
该患者为58岁中老年女性,诊断为晚期直肠癌,分期pT3N1cM0 IIIB期。患者一线、二线采用化疗联合大分子抗血管生成治疗,疾病进展后,三线采用呋喹替尼,因无法耐受不良反应换用TAS-102,耐受性良好,累计取得15个月的PFS。后因疾病进一步进展,患者于2023年6月死亡,OS达到7年。

王伟
副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
中国研究性医院协会血液病精准诊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秘书
湖南省老年医学血液学分会委员
衡阳市医学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衡阳市医学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发表多篇核心及SCI论文,主持参与省市厅级多项课题

俞耀军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专家工作组专家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微创外科学分会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机器人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诊治专委会委员
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盆腔整合医学专业委员会盆腔肿瘤MDT学组委员
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盆腔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委
温州市微创外科结直肠学组委员
温州市医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委员
温州市康复医学会结直肠疾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温州市肿瘤诊治质控中心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专家点评

王伟教授:该例患者为晚期直肠癌,7年的诊疗始终紧跟指南更新,充分体现了循证医学在延长患者总生存期方面的价值。值得一提的是,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管理非常值得我们学习。除此之外,免疫治疗的升级也是延长晚期CRC患者的可选策略之一。
 
俞耀军教授:精准理念与规范理念在晚期CRC诊疗过程中扮演了重要作用。该患者在多线用药过程中,也都很好地遵循了上述原则,这也为患者7年的OS带来了正向的影响。虽然患者是在后线治疗中应用了TAS-102,但依然取得了15个月的PFS,侧面反映出该药物良好的疗效。同时,在主管医生规范的不良反应管理下,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较好的保证。

总结

兼顾疗效和安全性,TAS-102为晚期CRC患者全程管理带来希望

当前,转移性结直肠癌后线治疗药物包括瑞戈非尼、呋喹替尼、TAS-102等。其中,TAS-102作为一种口服细胞毒药物,可以视为“升级版”的氟尿嘧啶,在其抑制胸苷酸合成酶作用干扰DNA合成的基础上,还可以磷酸化产物渗入DNA,替代胸腺嘧啶的作用而干扰DNA合成。

此前,在几项大型临床研究中,TAS-102已经证实其在mCRC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其中,RECOURSE研究[1]纳入了既往接受≥2种标准化疗方案治疗后进展的mCRC患者,研究显示,口服TAS-102对比安慰剂显著延长了患者中位OS(7.1个月 vs. 5.3个月,P<0.001),降低了32%的死亡风险,而在另一项研究TERRA中[2],TAS-102对比安慰剂同样取得了显著的生存改善,降低了21%的死亡风险。在2023年公布的SUNLIGHT研究中[3],TAS-102联合贝伐珠单抗相较于TAS-102单药能够带来更长的生存获益,两组的中位OS分别为10.8个月和7.5个月(HR=0.61)。目前,TAS-102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方案已获得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3版)》的II级推荐[4]

病例1和病例2患者均在后线应用TAS-102,无论是联合贝伐珠单抗(病例1)还是单药应用(病例2)都取得了较为良好的PFS,且病例1患者仍在TAS-102的治疗中,获益仍在增加。

随着晚期CRC药物选择的增加,全程管理、长生存、高生活质量、慢病化管理等已成为医患双方共同追求的目标。让晚期患者在后线的治疗中“有药可用”、“有管用的药可用”、“有安全的药可用”是实现这些目标最有利的抓手。

参考文献

[1] Mayer RJ, N Engl J Med. 2015;372(20):1909-19.
[2] Xu JM, et al. J Clin Oncol. 2018;36(4):350-358
[3] 2023 ASCO Poster 2606.
[4] CSCO 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3版)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QTT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S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