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前景可待:消化道肿瘤治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防治有道,第三代rhG-CSF再下一城

2023年12月15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消化道肿瘤作为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诊率低、肿瘤负荷大、异质性强和预后差等特点使其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在全球消化道肿瘤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之下,消化道肿瘤治疗领域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众多研究成果加速了消化道肿瘤的探索和发展,引领着消化道肿瘤临床实践的不断改变。
 
然而,中性粒细胞减少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是非常常见的问题,临床中使用G-CSF不理想的情况也普遍存在。作为首款国产第三代长效G-CSF,艾贝格司亭α以其独特创新结构在保障疗效的同时兼顾了安全性,为抗肿瘤治疗中的升白治疗提供新的临床选择。

消化道肿瘤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管理最优选仍待探索

我国是消化道肿瘤高发国家,每年新发胃癌、食管癌、结肠癌超过100万例。消化道肿瘤如果能早期诊断和治疗,其5年生存率可以大大提升。
 
消化道肿瘤的治疗需同时考虑疗效和安全性,其中包括药物毒性。临床行为的规范离不开共识和指南的指导,ESMO及ASCO在粒细胞减少和抗菌药使用的指南不断推陈出新,我国近10年来结合国情逐步制定了多个版本的指南和共识,2021年在CSCO、SCRC和CRPC引领下,临床专家正式成立了骨髓抑制规范化管理项目专家组并发布《CSCO升白指南v2021》,消化道肿瘤的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
 
中性粒细胞管理理念转变是管理水平进步的明显标志,从被动防守到积极治疗,从积极治疗到积极预防,再到严格按照指南规范化管理,正确的消化道肿瘤的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管理保证患者完成足量、足疗程化疗,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然而,中性粒细胞减少需分层分级管理,规范化管理有待进一步普及。

传统G-CSF产品尚未完全满足临床需求

升白药的有效成分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自1991年首个rhG-CSF非格司亭问世以来,rhG-CSF从短效到长效不断更新升级,目前已发展到长效、强效兼容的第三代rhG-CSF。
 
第一代短效G-CSF,如非格司亭,为单个G-CSF分子、无额外修饰,虽可提升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但是需要连续多日注射给药。
第二代采用聚乙二醇(PEG)化修饰的培非格司亭,每个化疗周期只需给药一次。然而由于PEG的包裹可能引发抗PEG抗体的产生,导致部分患者疗效欠佳,甚至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
 
如今,艾贝格司亭α作为第三代/非PEG修饰/长效G-CSF应运而生,其全新的结构设计和制备工艺带来了更好的疗效、安全性和便利性。

第三代重组G-CSF优势尽显,优化治疗格局

作为一种创新性药物,不同于国内市场上常见的仿制已有升白药物的思路,艾贝格司亭α是以一类大分子新药进行开发,目标不仅仅在国内,而是放眼全球,因此需遵照FDA、EMA与CDE三个机构的要求设计开发计划。
 
艾贝格司亭α是基于Fc融合蛋白技术研发的,由CHO细胞表达的rhG-CSF二聚体构成,该结构具有多种优势。其一,Fc融合蛋白可保留功能蛋白活性并延长其半衰期;其二,去除PEG的包裹,体外药效学活性强于培非格司亭;其三,同时携带两个G-CSF分子,更有效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其四,采用IgG2进行Fc融合,并对Fc片段进行氨基酸定点突变,不产生ADCC及CDC效应。
 
艾贝格司亭α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rhG-CSF在国内外III期研究中均达到了主要终点,有效性不劣于短效、长效rhG-CSF,且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艾贝格司亭α的出现,进一步拓宽包括消化道肿瘤在内的放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治疗格局,为全球患者带来全新的选择。  
 
艾贝格司亭α的临床计划未来或采用“两步走”进行,第一步先做非劣效性临床研究,证明不逊于当前市场上的药物;第二步再针对其亮点设计相关的临床试验,包括培非格司亭头对头对照试验,证明艾贝格司亭α在其特色之处的优效性,预计下一步在更多患者入组后将会得到有力结论,关于化疗结束当天给药的可能性也将有望在下一步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

参考文献

[1]MorrisonVA, WongM, HershmanD, et al. Observational study of the prevalence of febrile neutropenia in patients who received filgrastim or pegfilgrastim associated with 3-4 week chemotherapy regimens in community oncology practices[J]. J Manag Care Pharm, 2007, 13(4):337-348.
[2]BohliusJ, ReiserM, SchwarzerG, et al. Granulopoiesis-stimulating factors to prevent adverse effects in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lymphoma[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4,(3):CD003189.
[3]SungL, NathanPC, AlibhaiSM, et al. Meta-analysis: effect of prophylactic hematopoietic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s on mortality and outcomes of infection[J]. Ann Intern Med, 2007, 147(6):400-411.
[4]ClarkOA, LymanGH, CastroAA, et al.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s for chemotherapy-induced febrile neutropenia: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J Clin Oncol, 2005, 23(18):4198-4214.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