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扬州肺癌论坛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肺癌放射免疫新探索和策略优化会议于2023年12月14日-16日在扬州市顺利召开。此次大会由扬州市抗癌协会、苏北人民医院肿瘤研究所、苏北人民医院肺癌联合诊治中心共同主办。由国内肺癌领域知名专家进行肺癌相关专题演讲和学术探讨,为推动肺部肿瘤医学事业发展做出贡献。其中,主会场中包含9个专场学术报告,分会场包含16个学术报告和1个热点讨论和交流,与会的各位专家共同分享了肺癌领域的新成果和新探索,为广大肺癌领域科技工作者奉献一场不容错过的学术盛宴。
主会场:大道之行也
开幕式、领导致辞环节
苏北人民医院汪步海教授宣布大会开幕并担任主持。汪教授首先衷心感谢来参加第十届扬州肺癌论坛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肺癌放射免疫新探索和策略优化会议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汪教授依次介绍了参加本次大会的领导和嘉宾,分别是江苏省卫健委鲍军副主任、江苏省扬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流女士、扬州市卫健委党委书记赵国祥主任、苏北人民医院院长束余声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书记、江苏省肿瘤医院冯继锋书记、上海市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上海市胸科医院傅小龙教授、武汉协和医院伍钢教授、东部战区总医院宋勇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周国仁教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勤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范云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郭人花教授、南京鼓楼医院王立峰教授、东部战区总医院吕镗烽教授、苏北人民医院史宏灿教授、苏北人民医院徐兴祥教授。苏北人民医院院长束余声教授、扬州市卫健委赵国祥主任、江苏省卫健委鲍军副主任作开幕式致辞。
苏北人民医院院长束余声教授致开幕词辞。束余声教授首先感谢来参加第十届扬州肺癌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总结了苏北人民医院在服务人民健康事业所做的工作并提出未来的展望。束余声教授希望通过本次大会和各位专家学者一起对肺癌领域的专业发展和新技术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与推广,进一步推动我国肺癌诊疗水平和技术发展。
扬州市卫健委赵国祥主任致辞。赵国祥主任表示这是一次在肺癌领域举办的难得的学术盛会。赵国祥主任介绍了扬州市在健康中国建设中所取得的进展,尤其是在肺癌防治的服务能力,希望通过本次大会的交流,助力专业肺癌交流平台的搭建,为肺癌防、筛、治、管、康五位一体的健康管理工作贡献扬州力量。
江苏省卫健委鲍军副主任致开幕辞。鲍军主任首先介绍了江苏省医疗体系改革的整体情况,通过健康江苏建设,群众医疗获得感不断提高。鲍军主任指出规范防治措施,提高肺癌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加强学科融合,进一步推进慢病防治关口前移和全流程管理,是推动肺癌诊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学术会议 第一节
苏北人民医院束余声教授邀请广东省肿瘤研究所、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开展专题报告《2023:肺癌精准医学的拓展》。吴一龙教授介绍了2021年中国肺癌高峰论坛共识、MRD在三期不可切除NSCLC上的应用情况、肺癌罕见突变的进展等内容。最后,吴一龙教授提出了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试验来全面评价药物作用的全新概念。
江苏省肿瘤医院冯继锋教授邀请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开展专题报告《小细胞肺癌治疗进展和未来方向》。程颖教授阐述了多项3期研究证实PD-L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可以显著改善ES-SCLC的生存,并确定ES-SCLC一线治疗标准。程颖教授指出靶向DLL3的T细胞连接器Tarlatamab的2期结果成为SCLC治疗新曙光。
苏北人民医院史宏灿教授邀请上海市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开展专题报告《精准医学时代NSCLC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治疗机制与临床》。韩宝惠教授阐述了驱动阳性/阴性NSCLC中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并指出在靶免精准治疗时代,抗血管生成地位不可撼动,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治疗机遇与挑战并存。
江苏省肿瘤医院周国仁教授邀请上海市胸科医院傅小龙教授开展专题报告《免疫治疗时代下NSCLC围手术期放疗探索》。傅小龙教授从新辅助放疗探索和辅助治疗探索的角度展开阐述,并指出免疫治疗时代下手术参与的NSCLC临床治疗有望提升,围手术期放疗探索存在多种可能。
学术环节 第二节
武汉协和医院张利玲教授邀请武汉协和医院伍钢教授开展专题报告《放疗在晚期NSCLC治疗中的演进与拓展》。伍钢教授通过一系列临床研究结果,阐述了放疗在晚期NSCLC治疗中的历程及最新进展,同时对放疗在免疫/靶向治疗的最佳介入时机提出了个人见解。
江苏省肿瘤医院何侠教授邀请东部战区总医院宋勇教授开展专题报告《EGFR经典突变NSCLC治疗的现状和挑战》。宋勇教授阐述了EGFR经典突变NSCLC治疗的现状和挑战,并指出基于分子机制进行精准治疗以及应用新研发结果改变治疗格局将成为未来探讨热点。
苏北人民医院徐兴祥教授邀请浙江省肿瘤医院范云教授开展专题报告《晚期肺癌少见突变研究进展》。范云教授深入浅出地分析了HER2/ROS1/RET基因变异治疗的目前取得的进展及及面临的挑战,对于晚期肺癌少见突变的突破研究需要大量的数据来支持。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菊英教授邀请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程玉峰教授开展专题报告《TOMO在胸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程玉峰教授介绍了TOMO治疗的优势以及TOMO在食道癌、肺癌中的应用。
东部战区总医院吕镗烽教授邀请江苏省人民医院郭人花教授开展专题报告《小细胞肺癌的后线治疗研究进展》。郭人花教授介绍了ADC、新型免疫药物、PARPi和联合治疗等在小细胞肺癌的后线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分会场一:拨云见日
本场会议由苏北人民医院陆世春教授、苏北人民医院孙超教授、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海涛教授、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陶敏教授、苏北人民医院闵凌峰教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吴峰教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童建东教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陶玉坚教授、苏北人民医院徐兴祥教授进行主持。
学术及讨论环节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海泉教授以时间线为轴介绍了肺癌的诊治流程、外科治疗方式及手术策略的不断进步和探索过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群教授阐述了国内外肺癌诊治、随访、筛查指南及国际对GGO的相关研究结果,并重点介绍了中山医院2017年启动的GGO随访研究内容。
广东省人民医院钟文昭教授从局部晚期肺癌不同靶点的个性化诱导治疗研究入手,指出研究设计需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达到创新性和伦理的平衡。
江苏省肿瘤医院史美祺教授详细地阐述了EGFR-TKI耐药的治疗现状、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其他双抗、ADC治疗进展。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杨帆教授指出MRD在新辅助免疫治疗和辅助免疫治疗中具有临床价值,ctDNA检测MRD可以精准识别早期肺癌术后高危复发人群,但MRD检测的敏感性和标准化仍需深入探索。
东部战区总医院吕镗烽教授主要从ADC药物概览、肺癌ADC治疗新进展及肺癌ADC药物未来的研究方向三个方面进行观点阐述。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王立峰教授详细地介绍了罕见突变、MET异常、METexon14临床研究进展、MET扩增临床研究进展等精彩内容。
上海市肺科医院吴凤英教授分别从EGFR20插入突变肺癌的特征、治疗进展及未来数据三个大方向进行讲解。
最后,苏北人民医院贺建胜教授、许文景教授、杨建奇教授以及泰州市人民医院韩高华教授进行了学术热点讨论。专家们就肺癌手术应用、围术期免疫治疗、术后辅助靶向治疗以及罕见驱动基因突变等主题进行个人临床经验交流。
分会场二:云海相望
本场会议由苏北人民医院束余声教授、江苏省中医院于大海教授、东部战区总医院朱锡旭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秦颂兵教授、山东省肿瘤医院王琳琳教授、苏北人民医院孙长江教授、苏北人民医院刘丽琴教授、苏北人民医院陈丽教授进行主持。
学术环节
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介绍了团队在肺癌放射免疫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指出了免疫治疗的挑战与展望。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勤教授针对放化疗后免疫/靶向巩固治疗、放化疗同时免疫/靶向治疗、免疫/靶向诱导后放化疗三个方面分享了个人见解。
山东省肿瘤医院袁双虎教授介绍了通过构建靶向肿瘤关键生物特征的分子探针和可实现肿瘤间质细胞的分子可视化影像,同时提出功能分子显像可以用于预测抗肿瘤治疗毒性。
山东省肿瘤医院邢力刚教授阐述了2023年重点关注的SBRT联合免疫和SBRT用于新辅助治疗的进展,并指出SBRT技术迭代升级和能否实现精准SBRT等方面的研究值得关注。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尹中元教授分析了肺部小结节/GGO的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并分享了团队研究和个人见解。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谢聪颖教授阐述了放射性肺损伤的概况、预测早诊以及防治策略。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朱正飞教授重点介绍了免疫时代来临后放疗与免疫治疗结合的正向作用,同时提出了两者协同机制需要进一步验证的思考。
山东省肿瘤医院陈大卫教授从远隔效应、梯度放疗、城墙基因以及不良反应四个方面诠释了免疫调节型放疗新体系。
会议总结
苏北人民医院束余声教授对大会做总结,本次会议围绕肺癌防治的新探索以及治疗策略优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专家们畅所欲言,交流讨论,带来丰富的新思想和新启迪。本场大会圆满结束,希望通过大家共同努力,不断推动抗肺肿瘤事业的发展。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X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