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探讨食管癌围术期临床热点,首期“H食光对话”精彩纷呈-1

2023年12月22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食管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虽然治疗模式多样,但总体5年生存率较低。随着食管癌手术术式革新、放疗靶区及技术进步、化疗药物和方案优化以及靶向和免疫治疗加入,使食管癌患者在保证生存质量的前提下,获得了更长生存。为持续追踪食管癌治疗模式变化、同步食管癌诊疗进展、深入探讨临床实践难热点问题,“H食光对话”栏目应运而生,首期讨论特邀福建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柳硕岩教授担任主持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主任叶芃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主任谭黎杰教授共同组成专家团。三位专家齐聚一堂,围绕食管癌围术期实践争议以及手术治疗进展分享独到见解。

食管瘘“防大于治”,新辅助应重视优选患者并加强监测

柳硕岩教授:食管癌术前新辅助或者转化治疗缩瘤显著,或可造成食管瘘,您认为该如何把控这一风险?

叶芃教授:食管瘘是食管癌手术中难以处理的并发症,可增加患者死亡风险。随着食管瘘处理经验不断丰富,死亡率逐渐下降,但患者住院时间会延长。首先,为预防吻合口瘘,术中保护食管癌血供最为重要,特别是胃网膜右血管,如此食管瘘发生可有所减少。其次,食管瘘的发生也与患者营养状况有关,如术前营养状况不佳,可暂行营养支持,推迟手术。再者,术中操作也十分关键,更为精细地处理吻合口,如分层吻合、吻合后加针等,也可减少吻合口瘘发生。近两年,我们中心在用吻合器原位吻合后再加针,可使吻合口瘘发生率从10%左右降至3%左右。最后,胃肠减压等术后管理有时也是需要的。

谭黎杰教授:食管癌术前综合治疗导致食管瘘发生,存在几方面影响因素:第一,病例选择。通常肿瘤患者术后行辅助治疗,可提高整体治疗疗效。但食管癌因多种原因,其术后恢复慢、生活质量下降,术后辅助治疗难以进行。因此,对于本该行术后辅助的食管癌患者,将该治疗前移至新辅助治疗阶段,从而导致食管瘘发生。但无论是采用哪种新辅助治疗方案,因肿瘤体积不大,食管瘘发生率并不高。值得注意的是,需区分新辅助和转化治疗,前者是以缩瘤降期为目的治疗。而在转化治疗中,食管癌常为T4a甚至T4b期,肿瘤已侵犯气管甚至主动脉,若此时缩瘤太快,它将容易形成穿透,出现食管气管瘘、甚至是食管主动脉瘘。同时,单纯食管穿孔形成的食管纵隔瘘也可发生。因此,一定要选择真正具备新辅助治疗适应症的患者。第二,用药监测。开始缩瘤需密切观察,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经验丰富的放疗科医生,会在患者放化疗期间,每周进行造影,以监测缩瘤及造影剂通过情况。一旦有瘘发生的迹象,可及时干预,从而减少因新辅助治疗,特别是放疗加入后引起的食管瘘。第三,患者营养状况。术前营养状况不佳,可考虑放置鼻饲管或者造瘘,以改善营养状况。第四,还应重视多学科协作,以期更好地处理系统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柳硕岩教授总结:叶芃教授分享其团队预防食管癌吻合口瘘发生的方法,更倾向于在术中通过技术改进来减少瘘的发生,给予了我们新的启示。谭黎杰教授则谈到,在系统治疗过程中,处理食管瘘或者其他常见并发症的方法。同时,强调多学科协作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Cynthi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CY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