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会后报道 | “WO TALK”——第五场肺癌罕见靶点诊疗线上MDT会议圆满落幕

2023年11月24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由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主办的“WO TALK”肺癌罕见靶点诊疗线上MDT系列会议近期于云端陆续召开,会议汇聚国内外多名专家学者,旨在围绕肺癌罕见靶点如间质上皮转化因子(MET)、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人类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等靶点的临床进展及诊疗经验进行交流分享,促进国内罕见靶点诊疗的规范化。11月22日,“WO TALK”会议开展了第五场线上会议,「肿瘤资讯」对本次会议的精彩内容进行了总结及梳理,以飨读者。

自EGFR突变开启了非小细胞肺癌(NSCLC)精准医学探索的大门,随着越来越多驱动基因的发现,靶向治疗改变了驱动基因阳性患者的生存期。而在驱动基因的发现及治疗中,国内外诊疗现状有所不同。“WO TALK“肿瘤罕见靶点诊疗线上多学科团队(MDT)系列会议,旨在促进中国精准治疗的规范化,尤其在罕见靶点诊疗上与国际水平更好的接轨。本场会议由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熊建萍教授作为会议主席,特邀香港中文大学Tony Mok教授作为海外讲者福建省肿瘤医院的黄章洲教授作为中方讲者。

第五场1.png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Tony Mok教授带来了题为“To MEET the MET Target”的报告,报告中探讨了MET通路的生物学意义并指出MET是细胞从上皮到间质转化的关键步骤,对细胞的迁移和转移至关重要,当信号无法在EGFR、ALK通路传导时,往往在MET通路传导引发拷贝数增加,除此之外MET突变也是导致化疗耐药的重要因素。

MET涵盖了多种突变类型,包括外显子14跳脱突变、MET基因过表达和扩增等。目前可应用的检测技术包括IHC、FISH和NGS等,全球范围内并没有统一检测标准。在我国NGS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RNA检测的敏感性较高(检出率3.5 vs. 2.1%)。Tony mok教授特别强调了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对于精准治疗的重要性,尤其是清晰的阈值定义。在治疗策略方面,针对不同MET突变有不同类型的药物可供选择,包括克唑替尼、卡马替尼和特泊替尼等,对于EGFR-TKI耐药后呈MET阳性的患者,可以考虑应用联合治疗方案。

第五场2.png

专家讨论:来自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熊建萍教授主持了讨论环节,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Tony Mok教授、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疏云教授、莆田市第一医院的郑勋伯教授围绕目前罕见靶点治疗挑战及未来临床开发的方向展开具体讨论。

第五场3.png

福建省肿瘤医院的黄章洲教授带来了以《EGFR阳性晚期NSCLC一线耐药治疗策略》为题的分享汇报,汇报分为一线耐药机制梳理、克服耐药:靶免协力、延缓或预防耐药:一线联合三个部分展开。从最初的全身化疗到现在的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治疗,NSCLC治疗历经巨大转变。当前晚期NSCLC的治疗主要基于驱动基因的状态,如果存在驱动基因突变,优先选择靶向药物或靶向联合治疗;如果驱动基因为阴性,则首选免疫或免疫联合治疗。通常三代EGFR TKI是较优的一线靶向治疗选择,其耐药机制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此外,黄章洲教授还强调了后线治疗中不同耐药机制的治疗策略探索的重要性。针对MET基因的扩增或表达,目前有多种治疗可供选择,包括小分子TKI和ADC药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靶向药物联合化疗等联合治疗策略的潜在益处还及需要进一步验证。

第五场4.png

讨论环节

本环节由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熊建萍教授进行主持,福建医科大学协和医院沈松菲教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黄国忠教授、晋江市医院郑志民教授作为讨论嘉宾围绕MET、TROP2、HER2突变的检测手段及治疗策略展开讨论。专家们强调了精准医疗在NSCLC治疗中的重要性并一致认为,进行详细的基因和分子标志物检测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MDT在进行这些复杂决策过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郑志民教授在讨论中分享了一例小细胞肺癌病例,患者在常规治疗耐药后进行穿刺活检,检测到MET突变后接受赛沃替尼靶向治疗,获明显缓解、肿瘤消失。

专家们认为,抗体偶联药物(ADCs)是一种对如TROP2和HER2等罕见靶点较有前景的未来治疗方向,另外还探讨了在NSCLC治疗中使用新一代靶向药物(如BLU945)的研究进展。

第五场5.png

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熊建萍教授精彩的总结下,会议圆满结束。此次会议深入探讨了MET信号通路在肺癌基因突变中的核心地位及其治疗策略,突显了基于精准检测结果定制化治疗计划对患者的重大意义。ADC已成为针对MET、TROP2和HER2等罕见基因突变的关键治疗方向,HER2 ADC已在乳腺癌治疗中展现出飞跃式的治疗进展,随着新型ADC药物的研发,未来ADC药物也可能会为HER2突变和TROP2突变的肺癌患者带来更多生存获益。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Ridd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