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 报



2023年11月20日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南京市财政局发文《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公布南京市医学重点实验室(学科类)名单并预拨2024年资助经费的通知》。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沈杨教授团队“南京市智慧妇产医学重点实验室”入选南京市医学重点实验室!
南京市智慧妇产医学重点实验室
01人工智能辅助决策与机器人研发
01
基于人工智能AI辅助的妇科肿瘤诊断研究
开发新型妇科肿瘤诊断模型
通过发展肿瘤新抗原预测及鉴定技术,以确定新抗原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和呈递规律,建立基于中国妇科肿瘤人群的肿瘤新抗原和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数据库;并结合妇科肿瘤临床特征,利用免疫组库及单细胞测序技术研究阐释可识别肿瘤新抗原的关键免疫细胞和特异性T细胞受体特征,建立肿瘤抗原形成、呈递和识别的对应性数据库,开发临床适用的妇科肿瘤生物标志物和系统反映妇科肿瘤的肿瘤免疫原性的免疫治疗应答预测模型。
02
妇产医学领域手术机器人研发
机器人的研发是集临床医学、力学、机器人学、材料学、图像学、传感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科学技术,其中包括新型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手术等。目前,在妇产科领域中应用最多的手术机器人系统是达芬奇机器人,可以用于良性或恶性妇科疾病的治疗。本团队正在研发全球首创的超声导航宫腔镜手术机器人内窥镜系统,目标解决目前无法将内镜应用于狭窄空间的问题。该装置的优势在于提供了一个灵巧的双臂微型器械通道,其器械操作独立于内镜角度,同时将内窥镜视野的移动与手术器械的移动分开,配合超声导航使得外科医生能够精确切除组织。该研究获得“2023年南京市重大科技专项”立项支持,目前原型机已搭建完毕,将进入动物实验阶段。
02免疫治疗及生物大分子药物研发
01
妇科肿瘤复发、转移、耐药的分子机制
近年来本团队围绕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基础研究,重点研究细胞杀伤效果的潜在机制,在免疫学Q1期刊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交叉团队将利用全肿瘤细胞呈递新抗原或预测新抗原多肽激活T细胞,解决杀伤肿瘤细胞特异性问题。其次,沈杨教授团队《原位自组装AXL激酶抑制肽阻断GAS6-AXL结合抑制卵巢癌发展的机制研究》《盐诱导激酶2响应型多肽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在卵巢癌腹腔灌注治疗中的应用》,蔡云朗教授团队《肿瘤细胞释放自噬小体(TRAP)诱导Tfh样细胞及其调节Breg产生对卵巢癌的免疫调节作用与机制研究》均获得了国家科学自然资金的资助,团队不断致力于妇科恶性肿瘤的分子机制研究,为妇科肿瘤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02
妇科肿瘤的多肽类药物的水凝胶载药体系
通过体内外论证安全性和有效性,实现改善患者预后的最终目标。探究环境响应性水凝胶体系,合成新型肿瘤药物,探究其疗效、安全性及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节机制,实现成果转化、新药研发。团队已成功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酶响应性药物释放水凝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2210500072.7),该水凝胶可以在SIK2激酶高表达的卵巢癌组织部位发生解胶降解从而缓慢、持续的响应性释放抑制剂,有望成为治疗卵巢癌的新策略,后续研究将继续深入探讨新型水凝胶在宫颈疾病等妇科疾病中的治疗与应用。
03
CAR-T细胞治疗卵巢癌
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研究
目前团队已建立了基于多等位基因的抗原呈递HLA-I多肽深度学习网络预测模型,并已建立全肿瘤细胞疫苗制备技术;靶向B7H3的CAR共刺激分子的载体设计和构建;靶向B7H3的CAR共刺激T细胞的制备等。本团队拟科室将利用全肿瘤细胞呈递新抗原或预测新抗原多肽激活T细胞,解决杀伤肿瘤细胞特异性问题;并通过构建B7H3嵌合抗原受体共刺激元件,提高T细胞的功能活性,同时避免常见的CAR-T细胞非特异性攻击正常细胞的副作用,增加体内安全性。
04
妇科肿瘤类器官及多模态器官芯片
实现妇科肿瘤类器官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指导临床精准用药和药物研发。基于妇科肿瘤患者手术样本,建立原代提取、传代、冻存、复苏、药敏筛选等一系列高保真妇科肿瘤类器官培养与实验体系。并且使用妇科肿瘤类器官、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血管内皮细胞在微流控芯片内对妇科肿瘤微环境进行模拟,构建妇科肿瘤器官芯片,以期为妇科肿瘤发病机制研究、个性化医疗服务、相关药物开发提供更真实有效的模型。
03高危妊娠多组学预测模型的研发
01
构建队列收集孕产妇临床样本
提取cfDNA/RNA进行高通量测序
依托本院江苏省妇幼保健产科重点学科、江苏省高危孕产妇救治联盟理事长单位、江苏省危急重症救治质控中心和指导中心、产前诊断中心、各集团医院和联盟医院丰富的临床资源,构建产科关键疾病(宫内感染/早产)队列,收集临床信息并随访妊娠结局,同时收集不同孕周和不同民族孕产妇外周血样本,提取血浆cfDNA/RNA进行高通量测序,得到差异表达基因,联合GO和MSD数据库,比较不同分组间差异,筛选出具有良好特异性和敏感性的若干靶基因。
02
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高危妊娠预测模型
本实验室陆祖宏教授团队拟将上述cfDNA/RNA测序结果拟合Lasso线性模型等机器学习算法初步构建高危妊娠预测模型。
03
构建新队列验证上述模型构建是否成功
针对初步构建的高危妊娠预测模型,设计针对性的前瞻性队列用于验证,收集入组的孕产妇外周血、胎盘和脐血样本,提取cfDNA/RNA后进行高通量测序,将测序结果代入该模型进行性能评估,得到该模型预测高危妊娠的阳性预测值、灵敏度、AUC等指标,同时随访孕产妇的妊娠结局,确认模型是否构建成功。
04
研究产科关键疾病
(宫内感染/早产)相关分子机制
拟采用cfDNA/RNA提取富集技术,得到更高浓度的cfDNA/RNA用于测序;拟优化cfDNA/RNA测序技术,期望通过cfDNA/RNA测序得到全转录组信息,包括DNA、mRNA、miRNA、lncRNA等;根据cfDNA/RNA测序结果得到的相关靶基因,通过IPA分析等找到其中可能的相互作用关系,进一步设计实验深入研究其中的分子机制。
01
实验室在省内外的影响和地位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妇产科创建于1935年,经过88年的发展,科室诊疗技术水平、学术地位、科研能力已得到质的飞跃。目前是2023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妇科)、2022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百强学科、江苏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是国家双一流、985大学的妇产科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博士后工作站,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型专科。
医疗服务立足本省、覆盖长三角地区、以正在筹建的江北国际妇儿中心为契机,以特色技术延伸全国,是国家首批卵巢癌规范诊疗质控试点单位、“一带一路”医学人才培养联盟妇科内镜医师培训成员单位。牵头来自安徽、江苏等全国63家集团医院成立“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医联体妇产科专科联盟”,并依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生物样本库已建成完善的妇产疾病生物样本库。同时建立亚专科,队伍专业化,重点发展妇科恶性肿瘤、妇科内分泌疾病、普通妇科、女性盆底、宫颈疾病、妇科重症、高危孕产妇妊娠监督与管理等亚专科。此外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科学研究取得了新突破。我科设有妇科恶性肿瘤、妇科内分泌、普通妇科、女性盆底、宫颈疾病、妇科重症等亚专科,床位数213张。目前在编医技护人员181人,其中高级职称25人,硕博生导师4人。医师队伍梯队架构合理,博士/硕士人员比例已达90%,担任全国专业委员会委员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1人、2022全国健康卫士、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人才、江苏省妇幼健康重点人才。
本妇产医学实验室创建于2019年,依托“东南大学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东南大学-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据“揭榜挂帅”攻关领域和技术清单,打造医工融合发展创新发展极。作为国家双一流大学妇产科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近三年共培养40余名科研型及临床型优秀硕博毕业生,及进站博士后5名,为近百余进修生提供科研实验平台学习。以“新医科”+“新工科”为基础,形成人才、智力、技术、资本、管理五位一体,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实验室。未来,实验室将继续推动科研临床转化,加快临床亟需重大疾病治疗药物及器械的研发和产业化,实现以临床需求指导科研,以科研促进学科发展,逐步实现从基础科研向临床转化的良性循环。
02
近三年承担的重大科研任务
代表性科研成果
本团队2021年以来科室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7项,省级课题3项,包括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科技专项1项,所获资助总额千万元;获得“2022年度江苏省医学引进新技术二等奖”,“2023年度发明创业奖创新奖”;近3年来团队发表论文近250篇,其中SCI收录218篇,其中二区以上论文超过百篇,IF≥10分论文20余篇,获得专利11项,参编专著多部、临床指南及专家共识30余篇。
作为东南大学妇产科硕博学位培养单位,博士后临床工作站,近三年共培养40余名科研型及临床型优秀毕业生;接受进修生百余人,带教研究生、实习生、规培生千余人次。在此基础上,教学工作取得丰硕成果:规培生发表论文30余篇,国家级奖项1项,江苏省级奖项2项,江苏省双创博士称号等。
近三年主办国家级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全国性学术会议近20次,参会人数30余万人次,内容侧重于人工智能、机器人单孔微无创腹腔镜、妇科肿瘤综合治疗等前沿方向,与国内外学者深入交流,大大增强了科室的学术辐射影响力;科室已和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内外高水平医院建立长期合作,并定期就妇科微创技术领域科研、妇科疾病诊疗等领域进行深入交流,互通先进技术,提升对疾病的认识和诊疗能力。
学术带头人简介

实验室主任由沈杨教授担任
沈杨教授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东南大学妇产科学系主任,东南大学妇女生命健康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University of Arizona Medical Center访问学者(2014-2015年),2020全国健康卫士,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人才,江苏省妇幼健康重点人才。担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江苏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等重要学会任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项目1项,发表论文100余篇,SCI收录90余篇,975次引用。担任《JCO中文版妇瘤专刊》编委及国内外多个核心期刊审稿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有卵巢/输卵管肿瘤的病机学,基于水凝胶体系的妇科肿瘤靶向药物缓释体系,妇科内镜技术创新与改良以及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等。
沈杨教授团队
广纳英才 虚位以待
1专业型/科研型博士
符合《东南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及其相关细则中的报考条件
近三年在高水平国际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本人第二)发表过专业学术论文
2博士后
(一)招收类型
东南大学(中大医院专项)博士后(以下简称A类博士后):全职进入东南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在中大医院开展研究的全职双聘博士后,主要以科研型为主。
中大医院寿南博士后(以下简称B类博士后):全职进入中大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在中大医院开展研究的全职博士后,主要以临床专业背景为主。
在职培养博士后(以下简称C类博士后):中大医院或其他单位的在职职工,在中大医院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不转人事关系和档案,仍享受原单位在职待遇,与中大医院签订培养协议的在职博士后。
(二)申报条件
A类博士后:获得博士学位 3 年以内的全日制博士,应届博士毕业生优先,年龄不超过 32 周岁,特别优秀的不超过 35 周岁。
B类博士后:首站博士后申请者一般应为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的博士毕业生,年龄应在35周岁及以下。
C类博士后:年龄一般在35周岁及以下,特别优秀者可放宽到40周岁。
(三)相关待遇及联系方式(点击跳转)
3科研进修生
有意于在科研方向进一步探索,具备医学及妇产科学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
面试合格后入选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