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愈见5限可能:与瘤共存满5年,35岁的她讲出了自己的心安之道

2023年11月2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微信图片_20230707190936.jpg

为了分享、传递科学抗癌经验;推进肺癌患者全程管理及随访、提升患者信心和生存获益;增进良好医患关系,本期《愈见5限可能ALK阳性长生存患者故事播客集》特别邀请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王懿娜教授进行访谈,并采访到一位长生存患者分享她的心得与体会。

· 本期讲述者 ·


1700404207761.jpg


王懿娜 教授

· 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 主任医师
·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青委委员
·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靶向与细胞治疗分会委员
· 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肿瘤诊疗一体化专委会委员

点击收听本期播客

愈见5限可能:与瘤共存满5年,35岁的她讲出了自己的心安之道
|
00:00
00:00

医生视角

小腺癌大转移,这位年轻肺癌患者的治疗非常“顺理成章”

这例患者初诊时虽还不到30岁,但她初始的诊疗流程可以说是非常“顺理成章”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患者肺癌确诊之初即是肺癌伴多发转移,非常符合“小腺癌大转移”的特点。对于这样的一个非常年轻、不吸烟,同时伴有广泛转移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第一步就是做基因检测。很快结果就出来了,EML4-ALK基因融合,一个有药可用的靶点,不幸中的万幸!

那么接下来就是ALK抑制剂的选用。事实上,基于当前的临床实践,对于初诊ALK阳性伴广泛转移的晚期肺癌患者,首选的标准治疗应是第二代ALK抑制剂。但这例患者确诊时是在2018年,当时二代ALK抑制剂阿来替尼刚在中国上市,尚未进入医保,且患者当时并无脑转移,综合疗效与经济性,选用了克唑替尼。

应该说在用药的前两个月,患者的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肺内病灶明显缩小至约1公分,肝脏转移灶也明显退缩,合并的心包积液完全消失。但在第三个月的全面复查中,患者令人意外地出现了颅内多发转移,但病灶较小,且脑脊液中查无癌细胞,考虑到患者年轻,治疗方案需要兼顾疗效与生活质量的平衡,故而为其选择了精准的伽马射线治疗。对于ALK抑制剂,当时二代产品阿来替尼已进入医保,这一药物对疾病的控制时间较长,且对颅内浓度高,综合权衡之下为患者由克唑替尼升级为阿来替尼治疗。1个月后复查,颅内病灶均消失,患者成功获得了完全缓解。

得益于阿来替尼的良好疗效,患者此后的治疗变得非常顺利,只需在门诊进行随访,每个月配一次药,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全面复查。虽然在今年年初出现了一点小波折,颅内又出现了小病灶,基于前期较好的疗效以及后续用药考虑,依然保持阿来替尼+伽马射线治疗。最近一次复查在2023年的9月,结果良好,未发现明显病灶。

这例患者的治疗验证了临床研究中阿来替尼能带来的长生存数据,甚至临床实践中患者真正获得的生存还要更长。可以说,阿来替尼的问世给ALK阳性患者带来了更长的疾病控制和更好的生活质量,让肺癌变成一个可控可管理的慢性病,给予了患者希望,这应该就是创新药物研发的重要意义之所在吧。

伴随着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延长,患者长期用药毒副作用的管理即成为了非常重要的领域。目前临床ALK抑制剂三代同堂,这三代药物的毒性谱各有不同。第一代药物克唑替尼最常见的毒副反应就是心肌损害,表现为QT间期延长、心率变慢等,其他还包括胃肠道不良反应等。第二代药物包括了阿来替尼、塞瑞替尼、恩沙替尼、布格替尼。塞瑞替尼较明显的毒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甚至比化疗还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这直接导致患者对这一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其他的毒副反应还包括肝毒性及心脏毒性等。恩沙替尼主要的毒副反应是皮疹,很多患者应用之后会出现全身红斑、瘙痒,甚至一部分患者黏膜部分的斑丘疹或者口周溃疡,对生活影响也较大。此外,水肿也是恩沙替尼治疗患者较为常见的毒副作用。布格替尼治疗的患者间质性肺炎发生率相对更高。而相对来说,阿来替尼的毒副反应发生率较低,较常见的为肝肾功能损害,但通过定期检查及及时干预,对生活的影响相对较小。第三代药物洛拉替尼较为突出的毒副反应是高血脂、心血管事件风险及神经毒性等。由此可见,三代药物都有各自的毒性反应谱,临床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那在三代同堂的情况下,这三代ALK抑制剂怎样应用才是更好的排兵布阵呢?从当前的临床实践看,首选第二代药物应是主流,当二代耐药后再用三代。但对于特殊情况,如肿瘤负荷非常高或者严重的脑转移,患者预期生存时间较短,此时可以考虑先用三代药物。

患者讲述

任它风波起,我自心安之

当一个人遇到一件好事时,我们很少会想怎么是我遇上;而当一件不好的事降临时,我们可能会问上自己很多次,为什么会是我!平素健康的阿霞(化名)在刚确诊晚期肺癌时,也经历了这样的心绪起伏,她心里极不平静,一时间很难接受现实。

一开始只是觉得自己心跳快,有点气喘,谁也不曾想身体里已经隐藏了一个恶性肿瘤,而且现在情况非常严重,出现了心包积液,已经属于肿瘤转移后的表现了。一切发生都太突然,根本没有给阿霞一点做心理准备的时间。

即使是这样,但后来的诊疗过程都让阿霞觉得,自己还是比较幸运的。

因为携带有ALK基因突变,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沟通都变得简单了起来。医生说基因突变了最好就是吃靶向药,而且相比起化疗,身体的负担要小得多,因此在方案选择上并没有太多的纠结与徘徊,阿霞的任务主要就是配合吃药。另外一点让阿霞觉得幸运的是,在治疗过程中,不像自己听说的开始吃药会非常不舒服,她的身体并没有出现特别大的不良反应,除了脚有一些水肿、体重增加,再无其他,基本上对日常正常的生活没有影响。甚至可以说,在整个患病的过程中,因为没有特别明显能够感知的症状,从外形上看,连阿霞也觉得自己跟生病前没什么两样,当然除了心理上的变化。

当用第一代靶向药克唑替尼三个月后发现肿瘤脑转移后,阿霞依然在身体上没有任何表现,但内心已是抑制不住地消极,似乎刚刚燃起的希望在逝去。因此,在医生建议换用第二代药物阿来替尼来控制脑内肿瘤,延长生存期的时候,阿霞说自己没有特别强烈的期望,仿佛听天由命一般,让她走到了情绪的谷底。

但峰回路转,阿来替尼的治疗很好地控制了阿霞体内的肿瘤,无论是肺内的原发灶,还是脑内的转移灶,所有密切关注的地方,都进入了稳定无复发状态,至今已满5年。今天的阿霞看起来已能淡然处之,她说:“因为科学的进展,即使是像肺癌这样的恶性疾病,已不再像之前那样让人闻之色变,科学家们说,他们正在努力将这些恶性肿瘤变成一种长期能够控制的慢性病,让病人能与瘤共存。就现在来看,如果其他病友像我一样非常幸运有ALK基因突变,我觉得大家可以对未来的治疗我充满信心与希望。”

除了对自己的病有了更加客观理性的认识外,阿霞觉得自己经历这次患病最大的变化就是心态上调整。她认为,身体的病痛是客观存在的,没有办法去逆转,但是心理上的调整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的,“当面对一个困境的时候,你可以设想,与今天相比,明天可能会两种趋势,越来越好或者越来越坏。如果是第一种,那你根本没有必要从今天开始担心,因为我们会越来越好;而如果是第二种,今天就是你最好的一天,更加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担心上面。”

亲历这一遭,阿霞想鼓励病友积极跟疾病做斗争,“我觉得生病并不是一种需要觉得羞愧的事,现在无论年轻还是年长,有时无法避免会出现重病的情况,只愿大家都相信科学,听从医生指导,好好治病,好好生活。”

对于自己的医疗团队,阿霞的内心充满了感激,“无论是在治疗上还是心理上,他们都给了我非常好的建议,尽职尽责,让我觉得非常安心。”确实,对于重病患者来说,没有什么比心安更让人觉得珍贵的了。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