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Front Immunol | 新型纳米颗粒疗法,有望靶向作用转移淋巴结从而高效杀灭癌细胞

2022年12月26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细胞的标志性生物学特征之一,90%与癌症相关的死亡是由转移性疾病而非原发肿瘤引起的。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实体瘤体内转移的首选途径为淋巴系统。
 
基于间质给药(皮下、瘤内或瘤周)的纳米药物在淋巴系统的靶向治疗中展现出了巨大潜力。通过淋巴系统递送的纳米药物可有效地靶向聚集在淋巴结转移灶,并且避免了血液系统带来的药物快速清除,并且进一步降低了药物的毒性风险。近日,Frontiers in Immunology发表了苏州大学团队一项新型纳米药物治疗乳腺癌转移性淋巴结的研究。这项研究的结果证实,纳米探针在转移淋巴结中表现出较高程度的蓄积和较长时间的滞留,且纳米药物能显著降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并抑制淋巴结转移灶的生长。此外,血常规、肝肾功能测定等结果表明,纳米药物安全性可观。

1.png

研究背景

淋巴结转移不仅是反映癌症进展的重要指标,且通常提示患者预后不良。与其他实体瘤相似,淋巴结转移在促进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中发挥了主要作用。针对转移淋巴结进行清扫和局部放疗可显著改善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预后,因此围绕淋巴结转移灶进行有效诊疗,对于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稀土上转换纳米探针

当前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与曲妥珠单抗偶联的稀土上转换纳米探针(NP-mAb)。这些NP-mAb可用放射性同位素68Ga和177Lu有效标记(形成68Ga-NP-mAb和177Lu-NP-mAb),并通过淋巴系统递送至淋巴结转移灶。

1.png

图1:68Ga-NP-mAb和177Lu-NP-mAb结构示意图


纳米探针在转移淋巴结中蓄积和长时间滞留

诊断方面,临床前细胞系研究、纳米药物上转化发光(UCL)信号研究的结果表明,NP-mAb及其放射性对应物68Ga-NP-mAb可有效应用于转移性淋巴结的体内成像,且68Ga-NP-mAb对HER2阳性SKBR3细胞具有较高的靶向性。
 
具体而言,NP-mAb可以在注射纳米颗粒后1h内有效地聚集到转移性淋巴结中,且在注射纳米颗粒5h后,UCL信号仍然明显。定量分析的结果表明,纳米颗粒注射1h后,淋巴结转移灶的最高摄取量可达到12.6±2.2%ID/g(每克组织注射剂量的百分比),这进一步证明了纳米探针可以通过淋巴系统运输,并特异性地聚集在转移性淋巴结中。
 
治疗方面,动物模型研究的结果表明,177Lu-NP-mAb在淋巴转移部位的蓄积和保留时间显著延长,即使在注射177Lu-NP-mAb 7天后,淋巴结转移灶的最高摄取量仍可高达8.84±1.68%ID/g。24h生物体内分布数据显示,除了肝脏和脾脏外,177Lu-NP-mAb在淋巴结转移灶中表现出明显的蓄积(13.5±6.38%ID/g),纳米探针在转移淋巴结中具有良好的靶向性能。值得关注的是,所有177Lu-NP-mAb治疗组的小鼠均表现出更低的淋巴结转移风险(从87.5%降至50%)。此外,177Lu-NP-mAb治疗组小鼠的原发肿瘤体积也更小,而这可能与177Lu-NP-mAb在肿瘤内分布和细胞内摄取较好有关。从淋巴结转移体积分析,177Lu-NPs和177Lu-NP-mAb均能抑制肿瘤生长(177Lu-NP-mAb组的抑制作用更优),提示纳米颗粒能进入淋巴系统并在淋巴结内聚集,而抗HER2单抗进一步增强了治疗效果。

纳米药物技术的应用有望优化乳腺癌诊疗方案

论文强调,目前针对淋巴结转移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局部放疗和化疗。但是这些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手术切除作为一种侵入性的治疗手段,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区域或前哨淋巴结清扫。然而,手术切除的有效性通常取决于淋巴结诊断技术的水平。目前临床上常用亚甲蓝染色法、锝胶体、荧光染料吲哚菁绿(ICG)等定位/检测前哨淋巴结,并指导淋巴结切除。这些前哨淋巴结的定位方法在发现深部淋巴结、区分转移性淋巴结和正常淋巴结等方面仍存在改善空间。

  • 目前局部放疗已经应用于伴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晚期患者的治疗,并且在降低局部复发风险、提高总生存时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心脏、肺部、皮肤等的辐射暴露可造成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肺部损伤、心脏疾病等的发生风险增高。

  • 术前或放疗前应用新辅助化疗可减小患者原发肿瘤灶的尺寸并消除微小的外周病变,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淋巴系统针对小分子化疗药物的吸收性通常较差,因此这类药物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滞留时间相对较短。此外,化疗的全身性副作用通常较为明显。

总体而言,目前亟需新型个性化诊疗手段用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治疗管理,而当前这项纳米探针、纳米药物技术的应用有望改变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的治疗管理现状。


参考文献

Chuan Zhang et al., Near-infrared upconversion multimodal nanoparticles for targeted radionuclide therapy of breast cancer lymphatic metastases. Front. Immunol. Doi: 10.3389/fimmu.2022.1063678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Pain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Paine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

评论
2022年12月26日
石常庆
沛县人民医院 | 肿瘤科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细胞的标志性生物学特征之一,90%与癌症相关的死亡是由转移性疾病而非原发肿瘤引起的
2022年12月26日
欧阳波
酒钢医院 | 呼吸内科
内容很精彩,值得学习!
2022年12月26日
邵宜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肿瘤内科
纳米探针在转移淋巴结中表现出较高程度的蓄积和较长时间的滞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