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白血病·淋巴瘤】EB病毒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特点及新药时代治疗进展

2022年10月12日
作者:李佳, 周建鹏, 白鸥
来源:白血病·淋巴瘤

EB病毒(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DLBCL-NOS)是一种与慢性EBV感染相关的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其细胞的胞核中表达EBV编码RNA(EBER),在2016年版世界卫生组织淋巴瘤分类中将其列为单独实体。该淋巴瘤发病以老年人居多,免疫化疗效果差,总生存时间短,这种较差的预后与国际预后指数(IPI)分层不一致。CD30、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1有望成为预后指标和治疗靶点。文章对EBV+ DLBCL-NOS与EBV感染的关系、临床病理特征、预后评估因素及新药时代的治疗进行综述。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在2016年版世界卫生组织(WHO)淋巴瘤分类中,20% DLBCL根据形态学、免疫表型及临床表现被定义为特殊变异型,其中病毒相关淋巴瘤包括EB病毒(EBV)阳性黏膜皮肤溃疡、EBV阳性DLBCL-非特指型(EBV+ DLBCL-NOS)和人疱疹病毒8型(HHV-8)阳性DLBCL。2003年首次报道了22例老年EBV+ DLBCL-NOS患者,肿瘤细胞的胞核中表达EBV编码RNA(EBER),患者疗效差,生存期短,这种较差的预后与国际预后指数(IPI)分层不一致,2016年版WHO淋巴瘤分类将其列为单独实体。该病最初命名为老年EBV+ DLBCL-NOS,近年发现青中年患病人群,因此目前命名为EBV+ DLBCL-NOS。现就EBV+ DLBCL-NOS与EBV感染的关系、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因素及新药治疗进行综述。

EBV+ DLBCL-NOS与EBV感染的关系

EBV为嗜淋巴细胞的γ-1型疱疹病毒,也称HHV-4,是第一种被发现与肿瘤相关的病毒,经口腔黏膜分泌物传播,在世界范围内慢性、无症状性感染流行率为80%~95%。在西方国家DLBCL中EBV感染率约为5%,亚洲和南美洲为10%~15%。初次感染时,血清中可以检测到抗EBV表面蛋白Gp350的IgM,随后被IgG取代。Gp350会通过CD21感染邻近的B细胞,在健康个体中呈潜伏性感染模式,B细胞在增殖和免疫监视之间保持着严格的平衡,无病毒复制。免疫缺陷个体中,这种平衡被破坏,EBV呈"裂解"式复制,在产生病毒颗粒的同时诱导感染细胞裂解。EBV感染存在3种潜伏模式:分别为模式Ⅰ、Ⅱ和Ⅲ。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中,EBV以模式Ⅰ存在,该状态缺乏潜伏膜蛋白1(LMP1)表达。LMP1通过模拟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家族的成员,通过细胞质TNF受体相关因子(TRAF)将生长信号从细胞膜传递到细胞核,激活NF-κB,这是EBV感染细胞导致增殖的原因之一。模式Ⅱ和Ⅲ出现在免疫抑制或衰老的宿主中,如器官移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等。EBV以模式Ⅰ存在时主要表达LMP2/EBNA1蛋白,常见于伯基特淋巴瘤;以模式Ⅱ存在时主要表达LMP2/EBNA1和LMP1/LMP2B蛋白,常见于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自然杀伤(NK)/T细胞淋巴瘤和EBV+ DLBCL-NOS;以模式Ⅲ存在时主要表达LMP2/EBNA1、LMP1/LMP2B和EBNA2/3/LP蛋白,常见于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PTLD)、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相关淋巴瘤和EBV+ DLBCL-NOS。

EBV相关淋巴瘤的发生要素包括EBV感染、机体免疫衰老或抑制以及基因易感性。免疫衰老是与生理衰老相关的过程,其特征是免疫系统功能减弱:T细胞反应失调、无能记忆细胞发育、免疫监视丧失、细胞因子产生不足等,并且EBV感染会加速免疫衰老。有研究显示在没有免疫衰老证据的年轻人中也有EBV+ DLBCL-NOS发生,因此基因易感性可能是EBV+ DLBCL-NOS的发病机制之一。Ohashi等发现在肿瘤微环境中存在EBV+旁观者细胞的EBV- DLBCL-NOS,与EBV+ DLBCL-NOS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预后较无EBV+旁观者细胞的EBV- DLBCL-NOS差[中位总生存(OS):40个月比未达到, P<0.01]。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后,EBV+ DLBCL-NOS患者和伴EBV+旁观者细胞的EBV- DLBCL-NOS患者的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检测DLBCL肿瘤微环境中是否存在EBV+细胞十分重要。

EBV+ DLBCL-NOS病理特征

EBV+ DLBCL-NOS细胞形态较大,可表现为中心母细胞、免疫母细胞、霍奇金样细胞和Reed-Sternberg(R-S)样细胞。区域性坏死常见,常伴CD30阳性。与EBV- DLBCL-NOS相比,EBV+ DLBCL-NOS的NF-κB p50阳性者比例高(65.2%比35.9%,P>0.05),而p65和c-rel表达无差异,磷酸化STAT3更常见(56.5%:34.9%,P=0.044)。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显示差异基因主要集中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和JAK-STAT通路。

EBV+ DLBCL-NOS临床特征

在收集了来自秘鲁(28例)、中国(16例)、德国(80例)和美国(28例)关于EBV+ DLBCL-NOS的4项研究中,中国的研究为单中心配对对照研究,其他3项为回顾性单臂研究。4项研究EBER的阈值定义为≥10%~50%,老年(中位年龄60~75岁)、进展期、非生发中心B细胞(GCB)亚型、IPI高中危组居多;CD30阳性者比例分别为90%(秘鲁)、95%(中国)、75%(德国)、43%(美国)。

EBV+ DLBCL-NOS治疗进展

1 CHOP和R-CHOP的化疗方案

化疗不能改善EBV+ DLBCL-NOS的不良预后,R-CHOP方案能够部分克服EBV+ DLBCL-NOS不良预后。

2 来那度胺

EBV+ DLBCL-NOS中,非GCB亚型占50%~60%,该亚型存在NF-κB通路激活。Nowakowski等发现对于初治Ⅱ~Ⅳ期DLBCL患者,来那度胺的应用能使非GCB亚型生存获益[R-CHOP比R2-CHOP:2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为28%比60%,2年OS率为46%比83%]。进一步发现来那度胺能够诱导EBV进入裂解感染期,提高更昔洛韦抗病毒活性。因此来那度胺在EBV+ DLBCL-NOS中的应用需要更多探索。

3 抗CD30单抗偶联药物

由于CD30阳性是EBV+ DLBCL-NOS的预后不良标志,维布妥昔单抗(BV)可能是潜在的联合用药选择之一。BV是一种抗体偶联药物,已获批应用在T细胞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目前鲜见报道BV在EBV+ DLBCL-NOS中的应用。Mika等尝试将BV用于难治性EBV相关的PTLD,并取得疗效。在一项应用BV治疗CD30阳性复发难治DLBCL的Ⅱ期研究中,有5例(10%)EBV+ DLBCL-NOS,客观缓解率(ORR)为44%,完全缓解(CR)率为17%,中位PFS时间为4个月。

4 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

由于PD-L1在EBV+ DLBCL-NOS中的表达增高,因此抗PD-1单抗成为潜在靶向药物之一。一项Ⅰ期开放、剂量递增、应用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治疗复发难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显示,11例(13%)DLBCL患者的ORR为36%,CR率为18%,中位PFS时间为7周(6~29周)。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联合R-CHOP方案治疗DLBCL和ⅢB期滤泡淋巴瘤的Ⅰ期研究显示,30例患者中EBV+ DLBCL-NOS共2例(7%),30例患者的ORR为90%,CR率为77%,2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83%、84%;亚组分析发现PD-L1低表达组PFS更差(P=0.005)。

EBV+ DLBCL-NOS预后评估

IPI评分和Oyama评分

目前常用的仍是IPI评分,但该评分在EBV+ DLBCL-NOS中的预后预测价值有限,因此提出Oyama评分(由年龄和有无B症状组成,其中年龄>70岁和有B症状均为1分),0分中位OS时间为56.3个月,1分为25.2个月,2分为8.5个月。部分研究认为2种评分系统的风险评估作用相当。采用Oyama预后评分的研究数据通常为60岁以上人群,其在60岁以下人群中的参考价值尚未明确。

CD30

CD30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的成员,由TNFRSF8编码,于R-S细胞中发现,在正常T、B细胞中表达。Slack等发现11例EBV+ DLBCL-NOS中10例CD30阳性(临界值≥20%)。对比EBV- DLBCL-NOS,EBV+ DLBCL-NOS CD30阳性者比例增加(42.9%比15.5%,P=0.001)。亚组分析:CD30阳性组(临界值≥10%)中EBV阳性者的预后更差(OS:P<0.001;PFS:P=0.001)。CD30阴性组中EBV是否阳性者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S:P=0.56;PFS:P=0.343);EBV阳性组中CD30表达与较差的OS有关(OS:P<0.042;PFS:P=0.145)。因此CD30与EBV同时阳性提示预后差。进一步基因表达谱分析发现,较差的OS与FTH1基因上调引起的NF-κB通路的活化相关。Witte等同样证实CD30表达(临界值≥20%)为EBV+ DLBCL-NOS预后独立不良因素。因此CD30成为EBV+ DLBCL-NOS的治疗靶点。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

EBV编码的LMP1可以促进肿瘤细胞中PD-L1的表达。研究也证实了DLBCL中PD-L1高表达与EBV阳性相关,与PD-L1- DLBCL相比,PD-L1+ DLBCL组预后更差(P=0.000 9),即使应用R-CHOP/CHOP样方案治疗也不能改善这种不良预后(P=0.013 3)。PD-L1的高表达可能是EBV+ DLBCL-NOS预后不良原因之一,同时也成为了治疗的潜在靶点。

结语

综上,EBV+ DLBCL-NOS是一种罕见的、病毒相关的、侵袭性DLBCL亚型。该病的发病率可能由于EBER阳性的临界值尚未定义而被低估。免疫化疗能够部分改善不良预后,来那度胺、抗CD30单抗及抗PD-1单抗能够提高疗效及改善预后。关于此类疾病的预后评估体系及治疗,仍需前瞻性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索。积极寻找生物标志物预测药物疗效,从而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更是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李佳, 周建鹏, 白鸥. EB病毒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特点及新药时代治疗进展 [J] . 白血病·淋巴瘤, 2022, 31(8) : 506-509. DOI: 10.3760/cma.j.cn115356-20211214-00294.


排版编辑:Luna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

评论
2022年10月13日
孙有泉
大连市金州区中医医院 | 肿瘤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加油加油加油
2022年10月13日
张超
沛县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EB病毒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特点及新药时代治疗进展
2022年10月13日
颜昕
漳州市人民医院 | 肿瘤科
淋巴瘤的特点及新药时代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