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会议报道】河南省医院协会妇科肿瘤规范化诊治管理分会2022年年会遗传性妇科肿瘤诊治新进展及精准治疗专场在河南郑州隆重召开

2022年08月17日
来源:肿瘤资讯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持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妇科肿瘤事业发展,搭建妇科肿瘤热点前沿知识交流与学习的良好平台,2022年8月5日,河南省医院协会妇科肿瘤规范化诊治管理分会2022年年会隆重开幕,本次大会由河南省医院协会妇科肿瘤规范化诊治管理分会主办,河南省肿瘤医院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妇科肿瘤专家与同道精英一同云集于此,汇聚一堂。河南省肿瘤医院妇瘤科副主任,河南省医院协会妇科肿瘤规范化诊治管理分会秘书长程淑霞教授主持了开幕仪式,河南省医院协会妇科肿瘤规范化诊治管理分会主任委员王莉教授为会议开幕致辞。本次大会与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中国抗癌协会(CACA)等联合,由CSCO强基层妇科肿瘤规范化诊治巡讲专场、CACA妇科肿瘤指南中国行巡讲、遗传性妇科肿瘤诊治新进展及精准治疗专场及女性肿瘤防治及健康关怀科普比赛专场四大板块组成。邀请到国内妇科肿瘤领域各协会组委作为授课嘉宾,力求为大家带来最严谨、最丰富的学术盛宴,将为每一位参会人员带来国际前沿理念与实用性实践知识,为提高河南省妇科肿瘤规范化诊治水平,推动我国妇科肿瘤诊治的前瞻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f580aff501395bf964109034d351b8c.jpg

8月5日上午:遗传性妇科肿瘤诊治新进展及精准治疗学习班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刘继红教授以《妇科肿瘤MTB诊疗模式建设思考与实践》为题进行精彩讲授。首先介绍了MTB的概念、起源和发展。分子肿瘤专家委员会(Molecular Tumor Board,MTB)是在MDT基础上,联合病理科、分子病理专家、分子生物学专家、生物信息学专家组建而成。MTB基于分子病理检测结果,结合患者临床信息,是实现肿瘤精准治疗的主要途径。MTB解读检测结果,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有利于患者接受到最新临床研究药物的信息。以肺癌常见基因突变及靶向药物为例,讲解了MTB的应用流程。同时指出目前在我国妇科肿瘤MTB建设过程中存在:基因检测未规范化、基因检测公司水平参差不齐、检测结果解读标准不一及专业遗传信息解读人员匮乏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及建议:制定知情同意书、统一检测质控标准、建立MTB培训制度、遴选区域研究中心等,强调了MTB应制度化和常态化。妇科肿瘤在核心专家组的带领下, MTB常态化会诊模式逐渐形成,为妇科肿瘤的精准治疗开启新征程。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杨文涛教授以《遗传综合征与妇科肿瘤》为题,讲解了妇科肿瘤相关的罕见遗传性肿瘤综合征。通过三份典型病例,从症状、病理、病史、诊断及治疗等多个方面为我们讲述了Peutz-Jeghers综合征(黑斑息肉综合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存在STK11基因突变)、VHLD(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存在VHL基因突变)以及HLRCC(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及肾细胞癌综合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存在FH基因突变)三种疾病。介绍了卵巢微囊性间质肿瘤相关的突变基因及与Dicer1综合征和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相关的妇科肿瘤。再次指出,无论对于常见或罕见病理类型,均应详尽采集肿瘤患者病史及家族信息。应充分认识到妇科肿瘤可能为某些遗传性肿瘤综合征的首发肿瘤,应明确此类肿瘤的病理特点和免疫组化特征,以便尽早识别筛选出遗传性肿瘤综合征患者,进行综合有效的治疗及风险管理。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苏丹教授以《肿瘤免疫微环境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为题,指出免疫治疗为晚期肿瘤患者治疗开辟了新时代,但基于目前的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患者获益有限,TME和炎性评分是非常有前景的分子标志物。首先介绍了免疫检查点的概念,肿瘤免疫杀伤过程及相关刺激和抑制因素,详细讲解了肿瘤微环境(TME)的概念、组成、微环境特征及其对肿瘤的调控。讲述了肿瘤组织免疫微环境分型历代发展过程及特点,指出现今的免疫四分型包括:免疫富集型/非纤维化型,免疫富集型/纤维化亚型,纤维化型和免疫耗竭型。通过对尿路上皮癌和恶性黑色素病例研究显示TME分数和T细胞炎性评分(GEP)预测各癌症免疫疗效的效果。通过一例铂抵抗的卵巢癌IIIB期患者病例分享,阐述了RNA检测免疫微环境评估——炎性因子表达谱(GEP)、微环境特征分析的应用。讲解了卵巢癌高频突变与免疫微环境特征及ICIs疗效研究进展。指出HRD、ARID1A突变是卵巢癌高频变异,可重塑免疫微环境,为ICIs疗效预测的正向分子标志物;PI3K-PTEN-AKT信号通路的阻断,如PI3K、PTEN突变会促使抑制性免疫微环境形成,为ICIs疗效预测负向分子标志物。

河南省肿瘤医院的晁宏图教授以《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方案的多维度考量》为题,指出PARP抑制剂的临床使用虽已逐渐普遍,但作为一种新兴靶向药物,许多妇科肿瘤医生仍未对其建立全面的了解。介绍了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方案的多维度考量,讲解了铂类药物的损伤机制、PARP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指出PARP抑制剂敏感性生物标志物:BRCAm,HRD及铂敏感。详细讲解了SOLO-1和SOLO-2两项临床研究结果,介绍了卵巢癌患者在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过程中的生存获益情况。结合临床应用经验,讲解了PARP抑制剂的临床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患者耐受性、用药期间注意事项及处理措施。对来自基层的临床医生对PARP抑制剂的使用提供了指导。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董林教授以《基因检测在妇科肿瘤的应用》为题,进行精彩授课。第一部分详细讲解了卵巢癌分子检测最新进展,指出不同亚型的卵巢癌有不同的遗传分子图谱,相关基因检测有助于靶向药物的选择。BRCA1/2作为同源重组修复(HRR)关键基因,因在卵巢癌人群突变频率高,一直作为卵巢癌PARP抑制剂治疗相关分子标志物的首选,而其他HR通路基因突变也会导致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RD),HRD阳性患者对大多数PARPi敏感,因而逐步由BRCA单一评估发展到结合HRD评分的综合检测模式,以期筛选出更多的PARPi获益人群。不同的HRR基因突变对PARPi的敏感性不同,需要注意的是HRRm≠HRD,选择哪些HR基因作为标准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HRRm不能预测疗效。董教授介绍了卵巢癌患者的评估流程,指出复发铂敏感患者不需BRCA状态检测可直接使用PARPi;合并乳腺癌病史患者需行基因检测,应关注家族史。因BRCA基因检测使用二代测序,此方法对大片段重排检出率低,故而针对明确家族史、高度怀疑但测序BRCA无突变时,推荐MLPA检测大片段BRCA重排情况。因妇科肿瘤中既存在乳腺癌相关综合征(HBOC),也存在Lynch综合征与基因突变相关,肿瘤遗传学检测需行综合性panel检测以免漏判误判。第二部分介绍了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及检测方法。POLE+MSI/dMMR+p53序贯检测是TCGA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重要手段,临床医生应注意比对MMR与MSI检测结果进行解读,可辅助子宫内膜癌患者免疫治疗的决策。

河南省肿瘤医院的王莉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子宫内膜癌非遗传性MSI-H与遗传性MSI-H差别》。她首先为大家简要介绍了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起源及不同分子分型推广的优缺点。2020年NCCN指南将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纳入指南,并在后续的更新中逐渐稳固其地位。对于复发或转移型子宫内膜癌,dMMR/MSI-H和TMB-H者可应用帕姆单抗单药行去化疗,而非dMMR/MSI-H者则应使用帕姆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随后,王教授为大家详细讲解了DNA错配修复系统(MMR)是成y对(MSH-2-MSH6,MLH1-PMS2)修复DNA损伤。其相关基因突变将会产生修复功能缺陷和MSI-H(遗传性)。但MSI-H也可由表观遗传异常引起(如甲基化),即非遗传性。MSI-H肿瘤具有高水平的淋巴细胞浸润和强表达的免疫检查点,这意味着该型肿瘤对免疫治疗的应答性较好,并通过PD-1抗体应用于MSI-H肿瘤的临床研究进行了佐证。30%的子宫内膜癌存在dMMR或MSI-H,但存在胚系基因突变(Lynch综合征)仅为5-10%,另20%为散发性MSI-H,该部分是由表观遗传调控或细胞信号传导导致。II型Lynch综合征患子宫内膜癌,结直肠癌,胃肠癌,膀胱癌几率会明显增高。但子宫内膜癌发病较早,可作为前哨癌。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规范基因检测对诊断Lynch综合征及后续家族管理意义重大。重点检测MLH1,PMS2,MSH2,MSH6这四个相关基因,但要注意,MLH1突变需做甲基化检测,如甲基化阳性不能归属为Lynch综合征。另EPCAM基因突变也可导致MSH2表达缺陷,故此基因缺陷亦为Lynch综合征。对于散发性MSI-H卵巢癌,主要病因为MLH1启动子的甲基化,需关注MLH1甲基化合并MLH1突变。此外,王教授讲解了伴有MLH1甲基化的子宫内膜癌生长模式,“MELF”样生长,该肿瘤治疗效果非常差,可有MSI-H,P53wt,P53abn双重或三重分子表型。王教授还为我们讲解了NTHL1、H3K26me3、PCNA等其他可能引起dMMR的原因。

最后,王教授再次强调,所有的子宫内膜癌都要行基因检测,并根据分子分型结果指导治疗;仅仅依靠家族史做基因检测会导致43%的人群漏筛;仅靠免疫组化诊断MSI-H/dMMR,有约75%的MLH1/PMS2缺失患者免疫治疗效果不佳,有12%的EPCAM等基因突变导致的MSI-H/dMMR会漏诊;对于Lynch综合征要高度重视其三代家族成员的筛查,提前预防,提前干预。

疑难病例讨论——Lynch综合征

疑难病例讨论环节由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妇科马洪涛教授主持,来自河南省肿瘤医院妇科青年医师阎夏汇报一例Lynch综合征病例。病例详细介绍了患者的病史、检查结果、诊治过程、疗效评估及治疗后随访情况,最后提出对于该患者复发前后病理诊断不一致及首次复发后是否将免疫治疗前移的问题。河南省肿瘤医院影像科李靖教授补充影像检查结果解读,包括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及复发治疗前后CT结果对比情况。河南省肿瘤医院病理科张建波教授对复发手术前后不一致的病理结果进行讲解。河南省肿瘤医院分子病理科石超博士对大panel检测报告解读,指出患者胚系MSH2致病性突变符合Lynch综合征表现。  

来自漯河市中心医院的王慧芬教授、平煤神马集团总医院的王秀文教授、鹤壁市人民医院的崔红英教授参与了本例病例讨论。王慧芬教授发表观点,根据2020年WHO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类,对于肿瘤原发部位的判断需要常规病理和免疫组化鉴别,结合患者家族史及分子分型状态考虑Lynch综合征相关的卵巢癌和内膜癌先后发病。王秀文教授、崔红英教授均同意该观点,指出本病例符合Lynch综合征发病年龄偏早及多器官发生特点,结合MSI-H/dMMR检测结果,将免疫治疗前移可能会有更大受益。马洪涛教授最后总结,需要综合检测MLH1甲基化状态确定其是否为目标疗效人群,再决定是否将免疫治疗窗口提前。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张延炀教授以《我国HPV疫苗应用策略思考》为题,介绍了HPV疫苗的在全球预防接种情况。2020年WHO发布了消除子宫颈癌的全球战略,指出“90-70-90”目标是全球消除子宫颈癌的关键,HPV疫苗接种在全球消除子宫颈癌战略目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青少年接种疫苗则是该目标实施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介绍了全球和我国HPV疫苗的接种现状及我国面临的挑战。指出目前全球HPV疫苗覆盖率正逐年增加,我国HPV疫苗的推进面临三大挑战:接种率有待提升,HPV疫苗知晓率不足,可及性低。全球指南推荐多年龄段疫苗接种,并且多年龄段接种结合宫颈防癌筛查,对于加速子宫颈癌消除十分必要。指出在我国加速消除子宫颈癌的道路上,需要多方合力,增强疫苗接种信心,以提升HPV疫苗接种率。临床医生在工作中应重视HPV疫苗推广,为我国消除宫颈癌的目标奉献一份力量!

最后,大会主席河南省肿瘤医院王莉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王莉教授指出,遗传性妇科肿瘤虽不是新话题,但却在持续涌现新的研究。在临床工作中,如果忽视了遗传相关信息,将会遗漏许多内容,如家族随访,基因检测等。作为临床医生,如果对于遗传性肿瘤不甚了解,必将落后于时代。希望日后能开展更多关于遗传性妇科肿瘤的会议,让大家能更好地去管理这类病人。感谢所有授课嘉宾、主持嘉宾及参与会议的讨论嘉宾的精彩分享及倾囊相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为推动河南妇科肿瘤事业发展助力。


撰稿人:张艺凡,王玉华
 审稿人:罗艳林,王莉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

评论
2022年08月17日
阚随随
安阳市肿瘤医院 | 肿瘤内科
目前全球HPV疫苗覆盖率正逐年增加,我国HPV疫苗的推进面临三大挑战:接种率有待提升,HPV疫苗知晓率不足,可及性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