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2 南北汇】齐晓伟教授: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HP还是H+TKI联合方案无从下手?真实世界研究(NeoTAPP)将解决精准用药决策难题

2022年07月13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基于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对于局部晚期、有保乳需求、保留腋窝需求的这部分乳腺癌患者而言,新辅助治疗是必要的;其次,对于HER2阳性或TNBC患者且具有高肿瘤负荷的患者,也是优选选择新辅助治疗来满足手术、保乳、保腋窝需求。通过新辅助治疗来达到降期的效果,满足如手术、保乳等需求,从而在获得更好疗效的同时能使患者满意。在2022年南北汇第四届中华乳腺肿瘤论坛上,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的齐晓伟教授首先介绍了目前的抗HER2药物及临床实践存在的问题,随后分享了由他牵头的吡咯替尼的真实世界研究,并进行了汇报交流,【肿瘤资讯】特此报道,供大家学习参考。

图片2(1).png

抗HER2靶向药物分类

从曲妥珠单抗到T-DM1,抗HER2靶向药物的应用已经经历了近25个年头,随着药物的不断更新,乳腺癌患者们的治疗选择也变得越来越多,治疗疗效及预后也越来越好。目前,抗HER2药物可以分为这三大类:抗HER2抗体、抗HER2 TKI以及ADC药物,同时它们发挥抗肿瘤效应的作用机制有所区别。抗HER2抗体主要作用是与HER2胞外段结合,抑制HER2通路,产生ADCC效应;HER2 TKI药物可以穿过细胞膜,作用于HER2胞内磷酸酶区域,从而抑制HER2通路;而ADC药物(抗体偶联药物)一方面保留抗HER2抗体的作用机制,与HER2胞外段结合,抑制HER2通路并产生ADCC效应,另一方面,ADC药物被内吞进入细胞内后,药物裂解后可释放细胞毒药物,直接杀死肿瘤细胞,此外新型ADC药物具有旁观者效应,能杀死HER2过表达肿瘤细胞附近的非HER2阳性细胞。根据以上这三大类药物,相应的,目前临床对于HER2阳性患者便衍生出3种新辅助治疗策略。

HER2阳性新辅助治疗策略

大分子抗体联合治疗

基于NeoSphere和PEONY研究的结果显示,双靶(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的治疗效果是要远远高于单靶治疗的,两项研究结果都显示4周期的THP方案(多西他赛联合双靶)的bpCR率要远远高于TH(单靶联合多西他赛)方案。此外,F. Hoffmann教授的KRISTINE研究也发现含铂类药物的TCbHP方案用于HER2阳性BC患者的新辅助治疗时,其近期与远期的疗效都很好,tpCR为56%,整体人群3年iDFS为92%,pCR者3年iDFS为97.5%。因此,在目前中国的临床实践中,无论是CBCS还是CSCO-BC指南都推荐适合单靶治疗的人群优先选择双靶为基础的治疗方案。

图片3(1).png

大分子抗体联合小分子TKI

在近期公布的META分析报告中,我们可以从Cher-LOB研究、NSABP B41研究、NeoALTTO研究、CALGB 40601研究的结果发现,TL(曲妥珠单抗联合拉帕替尼)方案的近期pCR率都要高于曲妥珠单抗或拉帕替尼的单药治疗方案。那么该治疗策略对于患者的RFS和OS效果如何呢,目前,尽管有关拉帕替尼的临床试验数据并不完全一致,但是在汇总分析之后,TL方案是可以改善患者生存的。因此,大分子抗体联合小分子TKI的治疗策略也是可以选择的,但仍有继续探索的空间,比如说我国自主研发的吡咯替尼便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领域获得了喜人的结果,疗效已经超过了拉帕替尼,这就给临床工作者带来了新的问题,既在新辅助治疗领域,吡咯替尼联合治疗的疗效又怎么样呢?

图片4(1).png

在一项单臂、前瞻性、单中心的SWH-B004研究中便首次探索了吡咯替尼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案选择了EC序贯TH并联合8周期的吡咯替尼,主要研究终点为tpCR,根据2020年公布的研究结果来看,19例最终完成8周期治疗并接受手术的患者中,tpCR率为73.7%,首次证实了吡咯替尼在新辅助治疗领域也能产生很好的疗效。乘胜追击,基于B004研究的结果,开展了多中心的SWH-B005验证性研究,也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图片5(1).png

放眼全国,有关吡咯替尼的新辅助临床研究如雨后春笋,不断地涌现,其中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炅教授牵头的PHEDRA研究更是展现了吡咯替尼在新辅助治疗领域的无限潜力。在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中,吡咯替尼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多西他赛的tpCR率为41%,对照组仅为22%,在优效性检验中达到了统计学意义上的差距。在研究者评估中,吡咯替尼组的bpCR为43.8%,同样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7%。在ORR方面,吡咯替尼组达到91.6%,而对照组仅为81.9%。总体而言,随着PHEDRA研究拿到适应症这一结果来看,充分证实了“吡咯替尼+曲妥珠单抗”这一大小分子联合的新辅助方案能够为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带来明确的获益。

图片6(1).png

ADC药物

ADC药物是近年来肿瘤学发展最快的药物类别之一,其结合了靶向药物和化疗药物的特点,既可降低小分子细胞毒素的毒副作用,又可提高药物疗效,可实现精准治疗。无论是KRISTINE研究还是HER2异质性研究,其表现的pCR率都接近与50%,可以说ADC药物在HER2阳性的新辅助治疗领域占有其一席之地。DESTINY-Breast11研究也在积极探索T-DXd用于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治疗疗效,期待在未来能够该研究能有一个喜人的结果。

图片7(1).png

NeoTAPP研究

那么基于以上三大策略,在临床实践中,该如何选择新辅助治疗方案呢?尤其是在我国自主研发的吡咯替尼取得如此好的结果之后,是该继续选择稳定的双靶方案,还是选择以吡咯替尼为基础的大分子抗体联合小分子TKI的治疗策略呢?目前相关研究的结果显示两种策略的pCR率是非常接近的,对于有选择困难症的大家,我们需要将其转换为科学问题来探讨。

图片8.png

首先需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中国特色双靶HPy还是国外双靶HP更能兼顾疗效与安全性?第二,HPy和HP方案的优势获益人群特征分别是什么?是HR状态、淋巴结状态、 Ki67比例、sTIL比例还是多基因特征?第三,能否提前筛选HPy或HP常见副作用的易感人群并干预?比如以患者的遗传特征为线索。基于这三个问题,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的齐晓伟教授展开了一项真实世界研究(NeoTAPP)

图片9.png

该研究分为两个组,分别为HPy(曲妥珠单抗联合吡咯替尼)组和HP(曲妥珠联合帕妥珠单抗)组,主要终点为tpCR,次要终点为ORR、EFS、安全性等,入组对象为18-75周岁HER2阳性早期或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且HR状态明确,从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进行前瞻性收集,预计总样本量190-230例,根据最终两组患者量,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方法(1:1或1:2)对比两组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根据两组的整体疗效差异及优势获益人群来分析其有效性,了解两组的毒副作用谱及对毒副作用的预判与干预来分析其安全性,最终来平衡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形成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的精准用药决策体系。目前,该研究试验仍在进行中,期待在未来能够看到好的研究结果。

总结

新辅助治疗已经成为HER2阳性的标准治疗,而双靶是新辅助治疗的标准方案,那么在我国自主研发的吡咯替尼取得较好结果之后,是该继续选择稳定的双靶方案,还是选择以吡咯替尼为基础的大分子抗体联合小分子TKI的治疗策略呢?齐晓伟教授基于以上几点开展了这项NeoTAPP研究,渴望为广大临床工作中解决用药决策问题,希望在未来能够看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Jo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Luka


评论
2022年07月19日
赵雪云
乐山市人民医院 | 乳腺外科
学习了,很好的研究
2022年07月13日
颜昕
漳州市医院 | 乳腺外科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HP还是H+TK
2022年07月13日
李洪滨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肿瘤内科
这个研究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