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会议报道】肿瘤防治 赢在整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分泌专委会分会场会议顺利召开

2022年04月22日

微信图片_20220420165929.jpg

会议致辞

大会主席周琦教授做开场致辞,介绍了肿瘤内分泌专委会成立1年以来所做的工作,在过去的一年内,全国各地的委员们活跃在临床和科研一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术和科普活动,在大家的努力下,科研和临床工作取得了很多进展,发布了6部指南和专家共识,专委会学术地位得到同行认可,肿瘤内分泌学科越来越得到重视,全国多个地区成立了肿瘤内分泌专委会。同时,大会共同主席王莉教授表达对周琦主委及专委会领导的感谢,她认为本次学术大会充分展现了学术、人文、哲学等整合医学多维度的交融,同时向线上及线下参会的各位专家及同仁表示诚挚的感谢,预祝大会成功。

图片1.png

周琦教授致辞

图片2.png

王莉教授致辞

学术环节一

主持: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万沁教授、深圳大学总医院于常华教授

图片3.png

万沁教授

图片4.png

于常华教授

《重视肿瘤相关内分泌问题》

讲者: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周琦教授

周琦教授指出肿瘤内分泌的范畴,包括内分泌相关肿瘤,肿瘤与内分泌代谢的相关研究,肿瘤学与内分泌学的结合、分子机制等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列举了多种肿瘤内分泌相关的临床与基础问题。最后,周琦教授指出了以后需要注意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包括:抗肿瘤药物导致的内分泌毒性应引起足够重视;抗肿瘤治疗前应全面评估治疗方案和病人本身的内分泌毒性风险;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和评估内分泌功能,尽早发现内分泌腺体损伤并及时进行干预;针对中国人方面如何进一步强化内分泌治疗的疗效、改善内分泌治疗联合应用的效果并减少内分泌治疗的副反应、完善性激素依赖性肿瘤的内分泌治疗特异性;内分泌肿瘤的诊治和肿瘤内分泌代谢的改变应得到足够的重视;精准的生物标志物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建立肿瘤内分泌学科和团队是肿瘤防治临床工作的迫切需要。

图片5.png

周琦教授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热点追踪》

讲者: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王树森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树森教授以《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热点追踪》为题,通过对内分泌联合CDK4/6抑制剂成为HER+晚期乳腺癌一线优选、CDK4/6抑制剂进展后的研究热点、内分泌与其他模式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增加强度和长度提高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并对相关临床试验研究结果的讲解提出内分泌联合靶向治疗已成为HER+晚期乳腺癌一线及后线治疗的标准选择,HER+晚期乳腺癌靶向治疗新药层出不穷,研究如火如荼;通过增加强度及延长长度可进一步提高较高风险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疗效,未来的探索方向是如何在基因检测等因素综合指导下个体化的精准选择。

图片6.png

王树森教授

学术环节二

主持: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陈兵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蔡红兵教授、附件医科大学妇幼保健院孙蓬明教授

图片7.png

陈兵教授

图片8.png

蔡红兵教授

图片9.png

孙蓬明教授

《肿瘤内分泌与代谢》

讲者:上海交大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刘军力教授

来自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陈兵教授主持了本次议题。刘军力教授从肿瘤内分泌与代谢角度出发详细讲解了肾周脂肪棕色化在不同疾病中两面性的相关进展。讲到肥胖与肿瘤的关系存在一些有争议的观点,包括:1.肥胖是诱发多种肿瘤的基础疾病;2.肥胖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体重正常者;3.最新的研究发现棕色脂肪可能促进肿瘤的进展。他详细阐述了本团队针对这一现象的相关研究成果:在肾透明细胞癌旁脂肪细胞棕色化通过耐热小分子物质Lactate(乳酸)促进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讲解了TKI药物促进脂肪棕色化的作用可能是其治疗肾透明细胞癌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由于棕色脂肪可能促进肿瘤的进展,所以作者推断肥胖症患者棕色脂肪的生成受到抑制可能是其5年生存率高于体重正常者的原因之一。

图片10.png

刘军力教授

《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

讲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陈洁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陈洁教授以《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为主题进行讲授,首先介绍了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概念: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 NEN)泛指所有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从表现为惰性、缓慢生长的低度恶性到高转移性等明显恶性的一系列异质性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复杂性和高度异质性。陈洁教授重点讲述了功能性NEN的诊治。首先从主要临床症状、分泌激素种类和恶性程度几方面介绍了几种功能性pNEN。随后陈洁教授讲述了NEN的诊断要点:CgA作为通用标记物,适用于各种肿瘤(但对大部分胰岛细胞瘤价值不高,需要加做GLP-1受体显像)。影像检查是肿瘤定位诊断和治疗评估的重要手段,随后陈洁教授讲述了NEN总体治疗原则:手术切除为首选。脑转移和骨转移者行外照射放疗;另外对转移性的NEN,可行肽受体介导的放射性核素治疗(PRRT)。内科治疗方面,主要包括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化疗。

图片11.png

陈洁教授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甲状腺损伤》

讲者:深圳大学总医院 李强教授

深圳大学总医院李强教授进行了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甲状腺损伤》的专题报告,围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甲状腺功能障碍及甲状腺急症及甲状腺危象的识别和处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甲状腺损伤的发病发生、高危因素、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处理建议。

图片12.png

李强教授

讨论环节

讨论嘉宾: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杨雁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李俊东教授、山西肿瘤医院张素珍教授

杨雁教授、李俊东教授、张素珍教授就肿瘤内分泌相关问题展开激烈点评与讨论。研究表明内分泌与肿瘤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也是未来肿瘤研究的热点。肥胖、糖脂代谢异常与癌症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越来越得到广泛关注。从基础研究、分子机制到临床工作目前取得显著进步。内分泌肿瘤MDT诊疗模式日益变得重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甲状腺功能损伤的问题临床普遍存在,更加凸显MDT多学科诊疗的重要性。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存在广泛的异质性,专家团队对不同影像学技术效果评价进行热烈讨论。

图片13.png

指南共识发布环节

周琦教授、邹冬玲教授简要介绍《2021年版肿瘤相关性高血糖管理指南》、《乳腺癌内分泌辅助治疗相关子宫内膜病变管理指南》、《BRCA1/2基因检测报告模板专家指导意见2021年版》出版的背景,具体的内容和带来的影响,体现肿瘤内分泌多学科发展,重在整合的特征,着手于解决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另外,专委会还执笔和参与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引起的内分泌系统相关不良反应专家共识》、《遗传性妇科肿瘤高风险人群管理专家共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内分泌不良反应急症处理中国专家共识》,为多个瘤种的内分泌相关问题解决提出重要指导意见。邹冬玲教授还介绍了目前专委会正在编写《二甲双胍辅助抗癌专家共识2022年版》和《宫颈癌手术分期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期待后面能顺利出版,为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1年肿瘤内分泌专委会指南共识发布会

学术环节三

主持:辽宁省肿瘤医院王丹波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鹿斌教授、陆军特色医疗中心赵健洁教授

图片16.png

王丹波教授

图片17.png

鹿斌教授

图片18.png

赵健洁教授

《常见的肿瘤相关性甲功异常》

讲者:北京协和医院 李乃适教授

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的李乃适教授就“常见的肿瘤相关性甲功异常”进行了深入讲解,李教授从五个方面阐述了肿瘤与甲功的相关性。第一,甲状腺自身疾病,如甲状腺自身恶性疾病,并对Graves病合并分化型甲状腺癌进行讲解,有研究提示高TSH与甲状腺癌存在因果关系,基于此,李教授对长期的高滴度TR-Ab增加分化型甲状腺癌发生机率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第二,甲状腺相关肿瘤,如HCG相关肿瘤,卵巢甲状腺肿,甲状腺转移癌等,并分享了一例经典病例,令人印象深刻。第三,肿瘤相关检查与甲功,增强CT和血管造影是肿瘤患者常用的检查,在此过程中会使用含碘造影剂,导致甲状腺吸收过量的碘,会造成甲状腺组织的破坏或引起甲亢。因此,李教授认为高危人群在使用碘造影剂前应检测基线甲状腺功能,并对高危人群的判定标准进行了概括。第四,肿瘤相关治疗和甲功,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都是肿瘤治疗的常用手段,它们都可能波及甲状腺功能,对此,李教授为我们总结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使用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此外,化疗前使用的糖皮质激素也会对甲功造成影响。第五,重症与甲功,在重症状态下,患者可能会出现非甲状腺病态综合征(NTIS),该综合征的出现是源于身体保护重要器官的自发调解机制,通常预示着不良预后,目前在是否补充甲状腺激素方面存在一定的争议。

图片19.png

李乃适教授

《雄激素剥夺治疗的过往、现状及思考》

讲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世纪坛医院 蔡建良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世纪坛医院泌尿外科的蔡建良教授讲述了雄激素剥夺治疗的过往、现状及思考。蔡建良教授详细阐述了雄激素剥夺治疗的概念、分类,及雄激素剥夺治疗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地位。此外,蔡建良回顾了雄激素剥夺治疗的发展史,并对其未来在基础和临床方面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图片20.png

蔡建良教授

《抗NMDA脑炎诊治之拙见》

讲者: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张师前教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张师前教授,给我们带来了《抗NMDAR脑炎诊治之拙见》的报告。张教授由一例抗脑炎患者的病例分享开始,深入浅出的讲解了抗nmdar脑炎的典型症状、体征,影像学及脑脊液等相关检查的特异性表现,让我们了解到抗nmdar脑炎的发病原因、诊断依据及主要治疗方法,使我们对这一临床罕见疾病有了新的认识。

图片21.png

张师前教授

讨论环节

讨论嘉宾:山东省肿瘤医院李因涛教授、福建省肿瘤医院孙阳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李秀琴教授

山东省肿瘤医院的李因涛教授,福建省肿瘤医院的孙阳教授以及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李秀琴教授对李乃适教授,蔡建良教授和张师前教授的讲解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李因涛教授表示,三位讲者均从临床病例入手,深入浅出,令听者受益匪浅,他还向我们介绍了甲状腺癌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孙阳教授讲述了对畸胎瘤和抗NMDA脑炎的体会,畸胎瘤是诱发抗NMDA脑炎机率最高的肿瘤,由于其常见于年轻女性,应注意患者生育能力保存。李秀琴教授指出,卵巢癌的治疗中同样包括去势治疗,既往常将去势治疗的影响与化疗副作用混为一谈,在今后的治疗中,我们应注意去势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以及手术过程中对卵巢癌生育功能的保留。

图片22.png

学术环节四

主持:河南省肿瘤医院王莉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娄阁教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邹冬玲教授

图片23.png

王莉教授

图片24.png

娄阁教授

图片25.png

邹冬玲教授

《难治复发性滋养细胞肿瘤免疫治疗进展》

讲者:北京协和医院 向阳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的向阳教授带为大家介绍了难治复发性滋养细胞肿瘤免疫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难治性滋养细胞肿瘤治疗的目的是治愈,而不仅仅是延长生存时间。补救性联合治疗包括补救性化疗、手术治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详细介绍了难治性GTN化疗方案的选择,强调手术适应症及时机的选择,以及免疫治疗的基础。在GTN患者中,PD-L1、B7-H3、VISTA、PD-L2高表达。PUMCH临床试验中卡锐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高危耐药或复发滋养细胞肿瘤ORR达55%,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但对于低危患者,治疗失败后使用免疫治疗存在争议。免疫检测点抑制剂为高危难治复发性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图片26.png

向阳教授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热消融》

讲者: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 徐书杭教授

热消融是一项新技术,尽管对其临床应用仍存在诸多争议,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支持热消融治疗甲状腺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和安全性。2022年04月17日,2021中国肿瘤学大会(CCO)肿瘤内分泌会议上,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徐书杭教授对热消融在甲状腺疾病的应用做了较为全面的报告。    热消融被应用于治疗低危甲状腺乳头状癌,尤其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从临床实践及相关问题展开汇报,术前评估尤为重要,强调肿瘤的病理类型、局部侵犯、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位置的评估等把握适应症。与良性结节的消融不同,低危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消融目的在于根治肿瘤,术中应做好液体隔离,并减少不必要的移动。术后的随访策略尚无一致方案。目前的研究显示,热消融后结节的总体消失率为57.6%,体积缩小率为98.1%,复发率为0.4%。并发症发生率都较低。总体而言,热消融对于 PTMC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应注意术前评估的必要性,避免不规范治疗。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仍有待于进一步证实,应严格把握指征,避免不规范治疗和医疗法律纠纷。

图片27.png

徐书杭教授

《免疫代谢与消化系统肿瘤》

讲者: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李咏生教授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李咏生教授分享了免疫代谢与消化系统肿瘤。免疫治疗现已成为肿瘤治疗新热点,免疫逃逸和代谢重编辑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李咏生教授讲述了肿瘤代谢特点及其对微环境细胞代谢的影响,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重编程其代谢模式以适应微环境。接下来李教授分享了其课题组在免疫代谢及脂代谢方面的探索及研究成果,为临床抗肿瘤的免疫代谢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图片28.png

李咏生教授

讨论环节

讨论嘉宾: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友忠教授、中国医学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夏百荣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谭惠文教授

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张友忠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夏百荣教授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谭惠文教授就向阳教授,徐书杭教授、李咏生教授的讲题展开了讨论。他们对三位教授分享的内容进行了赞赏及感谢,张友忠教授表示,滋养细胞肿瘤是一种棘手的妇科肿瘤,向阳教授团队在该领域成绩显著,很高兴看到抗PD-1药物在滋养细胞肿瘤中获得长期、优秀的效果。谭惠文教授表示,免疫治疗对多个系统的良恶性肿瘤均有效果,相信随着热消融、免疫相关治疗等新科技的兴起,患者将愈加受益,此外,他还向大家介绍了免疫治疗对甲状腺、胰腺、垂体等器官功能的干扰。

图片29.png

会议总结

本次大会共同主席,河南省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王莉教授指出,今天的会议让我们领略到肿瘤与内分泌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学科的思维路径,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我们能整合考虑肿瘤多面的表现,以及多方位地考虑肿瘤的治疗效果。

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吴永忠教授到会,表示对肿瘤内分泌专委会的发展关注,他对各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示赞赏,同时列举了临床和研究中很多肿瘤与内分泌学科交叉的例子,他进一步指出,肿瘤防治,赢在整合,肿瘤学科与非肿瘤学科间的整合非常关键,肿瘤内分泌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去年一年的发展很迅速,成绩显著,本次会议是肿瘤专家和内分泌专家的跨界合作,将为患者提供来自于多学科、更加规范的肿瘤防治方案,吴永忠副理事长代表中国抗癌协会感谢我院团队为本次大会做出的努力,本次大会线上观看人数较高,反映出广大同道对会议质量的肯定!

本次大会共同主席,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分泌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周琦教授对吴永忠副理事长的亲临表示感谢,并对本次大会进行了总结。本次会议历时一天半,受邀专家超过50人,线上参会听课人数超过6万人。肿瘤内分泌专委会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团队,本次会议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内容涵盖多学科、多癌种,关注临床实操和前景展望,大咖云集,国内著名专家教授论道,专题讲座脉络清晰,系统性、针对性地展现最实用前沿的资讯,使已发展成熟或正在发展的肿瘤内分泌理念深入人心。肿瘤内分泌专委会成立一年多以来,通过多学科融合,肿瘤诊疗整体观念,增强了本学科的学术影响力!最后,周琦教授对受邀参会的专家表示感谢,特别感谢河南省肿瘤医院王莉教授为本次会议做出的艰辛付出,感谢前期在会前做准备的专委会秘书团队!分会场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本次会议圆满闭幕,下次会议相约杭州,再续辉煌!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Mike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Daisy

评论
2022年04月23日
崔刚
三河市医院 | 肿瘤内科
通过增加强度及延长长度可进一步提高较高风险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疗效,未来的探索方向是如何在基因检测等因素综合指导下个体化的精准选择
2022年04月22日
雷昕奕
永州市中心医院 | 胃肠外科
肿瘤内分泌治疗又有新进展。
2022年04月22日
何世林
武警特色医学中心 | 肿瘤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