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J Hematol Oncol】靶向BCMA和CD38的双特异性CAR-T治疗RRMM极具前景

2021年10月27日
作者:月下荷花
来源:肿瘤资讯

RRMM和高危MM预后较差,需要新的治疗策略。MM常常有多个亚克隆,单靶点免疫治疗易发生耐药。二代双特异性BM38 CAR-T,同时靶向BCMA和CD38,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均表明,BM38 CAR-T治疗RRMM安全可行且更加有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研究背景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最常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虽然新药改善了MM预后,但MM仍是不治之症,复发难治性(RR)MM预后较差,高危MM,如不良细胞遗传学和髓外疾病(EMD)生存亦较差。这些患者需要新的治疗策略。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RRMM很有前景。CAR的靶标,如B细胞成熟抗原(BCMA)、CD19、CS1(SLAMF7)、CD38、GPRC5D、kappa轻链和NKG2DL等,均在积极研究中。BCMA仅表达于正常和恶性浆细胞以及部分B细胞,因此被认为是MM的理想靶点。RRMM采用靶向BCMA CAR-T治疗的临床缓解率高达81%-97%,但其中45%复发。BCMA CAR-T治疗后进展的MM,4%-33%出现BCMA表达下调或缺失。既往发现,双特异性CAR-T能减低单独BCMA CAR-T的局限性并能增强功能。1例患者在靶向BCMA的免疫治疗后复发,发生不可逆BCMA丢失,但MM细胞上CD38表达增强。基于这一观察,我们设计了二代双特异性BM38 CAR,包含一个全人源化抗BCMA单链可变片段(scFv)和一个人源化抗CD38 scFv。

CD38在MM细胞广泛高表达,包括耐药骨髓瘤细胞。临床前研究显示,靶向CD38 CAR-T具有抗MM活性。CD38作为CAR靶点的主要问题是其在造血祖细胞(HPCs)和正常T细胞上弱表达,可能导致骨髓毒性和自相残杀的潜在风险。亲和力优化可减少不希望发生的靶上非肿瘤治疗效应,表达靶向CD38的 CARA4 T细胞,亲和力降低(KD 10−7M至10−5M),可选择性消除CD38++MM细胞,保留CD38+HPCs和T细胞。因此,通过降低BM38 CAR中抗CD38 scFv(KD为5.2×10−7M至4.2×10−5M)的亲和力,维持抗BCMA scFv(KD<5.4×10−8M)的高亲和力,就可减少毒性。这项研究报道了双特异性BM38 CAR-T的临床前研究结果和I期研究中治疗RRMM的结果。

研究方法

构建靶向BCMA和CD38的人源化双特异性BM38 CAR,并在体内和体外检测BM38 CAR-T对MM的治疗活性。在I期研究中,23例RRMM接受了BM38 CAR-T注射治疗。

研究结果

较单独BCMA或CD38 CAR-T相比,BM38 CAR-T在体外对异质性MM细胞表现出更强的细胞毒性,在异种移植小鼠模型中也表现出强力的抗MM活性(图1)。I期研究中,20例(87%)患者出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大部分1-2级(65%),未发生神经毒性。血液学毒性常见,96%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87%出现白细胞减少,43%出现贫血,61%出现血小板减少。中位随访9.0个月(0.5-18.5),20例患者(87%)获得临床缓解和微小残留病阴性(≤10-4有核细胞),12例患者(52%)获得严格完全缓解(sCR)。9例EMD中56%完全消除,33%部分消除。中位无进展生存(PFS)17.2个月(图2)。2例复发患者的MM细胞仍表达BCMA和CD38。9个月时77.8%可评估患者体内仍可检测到BM38 CAR-T,12个月时62.2%患者可检测到BM38 CAR-T。

微信图片_20211029154141.png

图1 BM38 CAR-T的临床前评估

微信图片_20211029154251.png

图2 无进展生存、缓解持续时间和总生存

微信图片_20211029154403.png

图3 BM38 CAR-T体内扩增和持续时间与临床缓解相关

讨论

MM是一种表型异质性的恶性肿瘤,每个患者可有多个亚克隆,使得MM容易逃避单靶点免疫治疗。靶向BCMA CAR-T治疗后BCMA的表达下调或缺失,突显了同时靶向多个抗原的合理性。CD38在MM细胞中高表达,也表达于一些免疫抑制细胞。鉴于这些结果,我们首个构建了靶向BCMA和CD38的双特异性CAR(BM38 CAR),对RRMM进行探索性治疗。不良细胞遗传学改变和一般状态差的RRMM患者对BM38 CAR-T耐受性良好,ORR为87%,sCR为52%,中位PFS为17.2个月,1年OS率93%。EMD患者也有很好的缓解。

与其他用于挽救性治疗药物和研究中所用药物相比,BCMA CAR-T更有可能诱导RRMM深度且持久的缓解。Daratumumab(达雷妥尤单抗)是首个全人源化抗CD38单克隆抗体(mAb),联合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治疗中位接受2线(1-9)治疗的患者(n=251),ORR为83%,CR率19%,1年PFS率61%。Isatuximab是一种新的嵌合抗CD38 mAb,联合泊马度胺和地塞米松治疗中位接受3个(2-4)治疗方案的患者(n=154),PFS为11.5个月,ORR为60%,CR率5%。Belantamab mafodotin是首个靶向BCMA的免疫偶联物,治疗接受中位3个(1-11)治疗方案的患者(n=99),中位PFS为5.9个月,ORR为34%。bb2121是靶向BCMA的CAR-T,治疗中位接受6个(3-16)治疗方案的患者(n=128),ORR为73%,CR率33%,中位PFS为8.8个月。JNJ-4528是靶向BCMA双表位的CAR-T,治疗中位接受6个治疗方案的患者(n=97),ORR为97%,CR率67%,1年PFS率77%。这项研究中,患者中位接受4个(2-9)治疗方案,BM38 CAR-T显示出很好的缓解率、缓解深度和持久缓解,表明CAR-T可作为MM的更前线治疗。这项研究中的患者既往未曾接受过靶向CD38或BCMA的免疫治疗是这项研究的局限性,需更多研究明确BM38 CAR-T对这些患者的疗效。

87%患者发生CRS,根据Lee标准,22%为3-4级。CRS是单次靶向BCMA CAR-T治疗后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之一(76%~100%),3-4级CRS发生率5%~41%。与既往报道一致,这项研究发现CRS的严重程度与骨髓中的骨髓瘤负荷以及血清IL-6和铁蛋白的峰值水平相关。BM38 CAR-T输注后中位9天发生CRS,与LCAR-B38M CAR-Ts和序贯输注BCMA和CD19 CAR-Ts发生CRS的时间一致,晚于bb2121和CART-BCMA。CAR-T输注剂量可能是CRS发生时间的关键决定因素。研究中未观察到神经毒性,可能源于BM38 CAR-T只进入MM细胞所在位置,即骨髓和髓外浆细胞瘤,但样本量小、CAR-Ts输注剂量较低可能也会影响结果。

这项研究中,高级别血液学毒性常见且具有持续性。23例患者中发生3-4级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贫血的患者分别为83%、87%、45%和13%。3个月时所有患者的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贫血均恢复至≤2级,5个月时血小板减少恢复至≤2级。血液学毒性部分源于去除淋巴细胞的治疗,也可能与CD38 CAR对HPCs的潜在作用有关,需要更多研究评估BM38 CAR中CD38 scFv的作用。这项研究中肝毒性显著,既往靶向BCMA CAR-T研究中的肝毒性变化较大(12%-100%),但靶向CD38 的daratumumab单药治疗研究中未见肝毒性报道。肝功能异常不太可能是靶上非肿瘤治疗效应所致,更可能是全身炎症综合征的表现。总体而言,BM38 CAR-T的安全性可控。

高剂量BM38 CAR-T治疗患者可获得更长PFS,与既往研究一致。4.0×106BM38 CAR-T/kg剂量下,92%患者达临床缓解,62%达sCR,所有12例缓解患者中位随访218天时仍持续缓解。输入的BM38 CAR-T剂量与CRS严重程度并无相关性。总体而言,4.0×106BM38 CAR-Ts/kg具有最佳疗效和可管理的毒性,适合扩大研究阶段时使用。

BM38 CAR-T的体内扩增和生存与临床缓解正相关(图3)。BM38 CAR使用全人源化抗BCMA scFv和人源化抗CD38 scFv,是其体内持久性的部分原因。受体的抗CAR免疫反应可能会限制CAR-T体内的持久性,但这项研究未对此进行评估。

双特异性或多特异性CARs对于根除异质性肿瘤细胞具有潜在优势,不能缓解以及阳性或阴性抗原复发仍然是巨大挑战,这项研究中也可见到。缓解患者,特别是sCR患者,BM38 CAR-T体内扩增更显著(图3a, b)。CAR-T在持续缓解患者体内持续时间更长(图3f),说明促进CAR-T扩增和延长CAR-T体内持续时间是改进CAR-T的关键策略。此外,与移植、BTK抑制剂或PD-1抗体等治疗方法联合可能有助于增强CAR-T功能,提高缓解持久性。这些假设需要更多临床研究验证。

这项研究首次证明,靶向BCMA和CD38的人源化双特异性BM38 CAR-T治疗RRMM可行、安全且明显更加有效。BM38 CAR-T可在体内持久存在,诱导深度持久缓解和有效消除EMD,这些结果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此外靶向CD38的scFv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Mei, H., Li, C., Jiang, H. et al. A bispecific CAR-T cell therapy targeting BCMA and CD38 in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J Hematol Oncol 14, 161 (2021). https://doi.org/10.1186/s13045-021-01170-7


责任编辑:Mathilda
排版编辑:Mathil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