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蔡三军专访】看中美大肠癌差异,探精准医疗路在何方

2015年11月16日

2015年11月14日在复旦大学肿瘤医院举行了“中美大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研讨会”,中美专家就大肠癌精准医疗进行了精彩的分享。【肿瘤资讯】有幸采访本次会议主席蔡三军教授,请他来为我们谈一谈大肠癌中的精准医疗。

肿瘤资讯:中美大肠癌领域里的主要差别在什么地方?

蔡三军教授:从宏观上来说,中美之间有几个方面的差距:一个方面,美国大肠癌(发病率)近20年来连续以每年3%的速度在下降,而中国的大肠癌,以北上广为例,发病率以每年4%-5%的速度在上升,所以人家在下降,我们在上升,这是第一个不同;第二个是,美国大肠癌的死亡率,连续20年以每年近2.5%的速度在下降,而我国的大肠癌的死亡率,由于发病率的提高,以及治疗效果并不佳,所以我国的大肠癌死亡率持续在高位;第三个就是生存率,从国家范围讲,去年的一篇文章告诉我们,美国的五年相对生存率约为64%,而中国五年相对生存率约为53%,两者差距在10%左右。日本、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的相对生存率都在63%-64%,而虽然中国全国范围的相对生存率则在54%,但上海一个与美国同期进行的观察(2002-2006)得出的观察生存率上海市是50%,美国是63%,但是相对生存率美国是67%,我们是70%。所以由于人群的不同和期别的不同,所以我们的相对生存率可能还要好一点。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上海的治疗水平和国际发达国家的治疗水平已经接近了,甚至是已经达到了比较好的成果了。

肿瘤资讯:精准医疗在结直肠癌中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呢?

蔡三军教授:“精准医疗”是今年奥巴马提出的一个概念,而这个概念可能就是未来癌症治疗的一个方向。从任何意义上来讲,治疗未来逐渐的精准总是好的,例如开刀开得越精准,放疗放得越来越精准,用药的强度越精准,间隔也越精准,就好比烧菜时候的火候用的最精确总是最好。以精准为命题总是正确的,但是这条路非常非常之长,也可说像中国梦一样,是一个“Dream”。实际上,精准医学是个体医学中的一部分,它强调的是运用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蛋白组学来指导我们的预防、预测、诊断和治疗。其实个体化是一个更大的范围,包括了我们个人和社会以及整个医疗体系。虽然“精准化”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但是落实到临床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不能说一个KRAS基因检测就是精准医疗,KRAS基因检测也只能是一个分组方法,将病人进行分组KRAS阳性和KRAS阴性,但这还远没有达到个体化。而癌症分期,I/II/III/IV期把癌症分为四个期,这样我们的治疗其实还是在一个分层治疗的水平,还远没有达到个体化。真正的精准医疗,就好比买衬衫,粗糙的一个领长一个身高就行了,那要做的更好就需要量几十个尺寸,要量的非常准确则需要量几百个尺寸。而目前为止,我们的蛋白组学、基因组组学研究的准确性还是存在争议的,就如同刚才会上讨论的,同一个基因组的检测,在不同的中心进行研究中可能就存在差异,且目前也很难达到一致。不要说基因组,就是一个基因的研究在不同的实验中心检测,结果都未必能一致。而现在这些数据量太大,相关的因素太多,可能得出结论就非常困难。因为生物信息统计存在着不可控性太大,好比两个因素的话,其可能性是4种可能,而3个因素的话,就会变成9种可能,而几百种因素则可能产生的可能就非常难计算了。这两个意义上已经很难了,还有一个是费用问题,目前基因组检测的费用,以及反复检测的费用(都比较高),当然未来可能技术的提高,可以让这个费用和我们化验一样的便宜,那么可能用起来就方便了。另外,目前组学的研究对于癌症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还远远没有达到临床应用的水平,所以“精准化”是一个方向,但路依旧很长。 

肿瘤资讯:能为我们介绍一下您的新书《循证结直肠肛管肿瘤学》吗?

蔡三军教授:首先我们讲讲书名,结直肠肛管肿瘤就包括了整个大肠的部分,为什么叫“循证”呢?我们现在讲究循证医学,我们写在书里的任何一句话都是要有证据的,所以我在设想这本书的时候,就想要把大量的数据反映在里面,用数据来说话,文字要尽量少,文字只是解释这些数据,当然可以加一点点自己的经验。因为我们看到国外的书籍也是越来越倾向循证的证据发表,比如肝转移治疗,切除率是多少?有人会说20,有人说30,那么我现在就列出20个最新的大组研究告诉你,这些研究都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切除率是多少,转化化疗率是多少,这样就能真正反映一个整体的情况,所以我们这本书就是强调用大量的研究,用表格数据来让读者能够分析出自己的东西,这样我们底下的东西是我们的经验,但是读者也可以根据我们的数据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本书目前基本上涵盖了大肠癌各个领域研究里的新的研究和新的观点,我想还是会对大家有所帮助的。


(本文为【良医汇-肿瘤资讯】原创,欢迎转发,转载需经授权并注明出处)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