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CSH】侯健教授:MRD导向,免疫疗法赋能——驱动MM迈向功能性治愈新征程

10月09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京华金秋,万众瞩目。中华医学会第十九次血液学学术会议于2025年9月12日~14日在北京盛大召开。秉承“传承·创新·融合·卓越”之崇高精神,本次大会融汇全球血液学前沿智慧,贯通基础研究、临床实践与成果转化的完整链条。不仅如此,大会还致力于铸就国家级的学术交流殿堂,打造世界瞩目的“中国窗口”,在思想的碰撞与交融中,为健康中国宏伟蓝图谱写壮丽新篇。【肿瘤资讯】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侯健教授,围绕微小残留病(MRD)与免疫疗法时代下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决策演进分享真知灼见,详情如下。

侯健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
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及浆细胞病学组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病转化专委会 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分会常委及骨髓瘤专委会 副主委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 副主委
中国康复医学会血液病康复专委会 主任委员
CSCO中国抗淋巴瘤专家委员会 常委
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 常委
上海医学会第10届血液学分会 主委
上海免疫学会血液免疫专委会 主委

风险评估引领:生化复发MM有望进入个体化精准治疗新时代

侯健教授:针对“生化复发的MM患者是否应立即启动治疗”这一争议性话题,本次中华医学会第十九次血液学学术会议中的相关专题辩论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就我个人观点而言,对于生化复发MM患者的治疗决策不应一概而论,即不应简单判定所有患者均需或均不需立即开始治疗。临床医生需结合患者是否伴有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生化复发的进展速度等多方面关键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后,再决定患者是否需要立即启动治疗。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对生化复发MM患者的治疗决策,需建立在个体化判断的基础上

以持续MRD阴性为灯塔,照亮MM患者的长期生存之路

侯健教授:在MM的治疗领域,“达到并维持MRD阴性”已成为重要治疗目标。既往研究发现,对于MM患者而言,持续的MRD阴性状态可转化为显著的长期生存获益

目前,MRD评估已发展为多技术融合的综合体系。其中,基于骨髓样本的检测技术,如新一代流式细胞术(NGF)和新一代测序(NGS)技术,是当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测手段。同时,影像学评估也逐步被纳入MRD评估的潜在补充手段,以进一步完善评估体系。在MRD检测灵敏度方面,国际领先水平已达10-6,且仍将进一步提高。

鉴于MRD状态与患者长期预后密切相关,在MM全程管理中,将持续MRD阴性作为治疗目标,对优化治疗策略、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将功能性治愈照进现实:免疫疗法勾勒MM治疗新蓝图

侯健教授:MM的治疗,在经历了从化疗到靶向治疗时代的演变后,如今已迈入以免疫治疗为核心的新纪元

当前的免疫疗法,如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疗法,其核心优势在于即使是对于既往多线治疗失败、甚至无药可治的MM患者,仍能帮助其达到持续的MRD阴性状态,实现长期生存。也正是基于免疫疗法所取得的卓越疗效,学术界提出了“功能性治愈”这一MM治疗新目标。而实现该目标的核心,则在于MM患者能否达到并维持MRD阴性状态。

展望未来,随着免疫疗法等新型治疗模式的不断突破与MRD检测技术的协同发展,MM的“功能性治愈”有望从愿景变为现实

责任编辑:Grady
排版编辑:Grady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10月10日
李娟
六安市人民医院 | 病理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0月09日
罗小辉
三明市第一医院 | 全科
每日学习一点点,每日进步一点点。
10月09日
万军鸽
叶县人民医院 | 血液肿瘤科
驱动MM迈向功能性治愈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