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医学前沿】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梁寒教授、刘勇教授团队发表IV期胃癌转化治疗前瞻性临床试验研究新进展

08月14日
来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近日,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梁寒教授、刘勇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肿瘤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发表研究论文,题为 “Conversion therapy with sintilimab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and apatinib in stage IV gastric cancer”。该研究是国际上第一个将化疗、靶向、免疫治疗同时应用于IV期胃癌转化治疗的前瞻性临床试验研究。研究聚焦于中国晚期胃癌患者的转化治疗,探索了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及化疗的新策略,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治疗效果,为初始不可切除胃癌患者带来潜在治愈机会。结果显示免疫的加入可以达到起效快,长拖尾。显著提高了术后患者pCR率(这在既往化疗时代几乎没有),接受R0手术病例获得了长生存希望。

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单臂、单中心II期临床研究,共纳入47例经多学科团队评估为不可切除的IV期胃癌患者,使用信迪利单抗联合双药化疗(紫杉醇白蛋白及替吉奥)和阿帕替尼进行转化治疗。研究显示,大多数患者(59.6%)基线具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不可切除因素,在接受了四药转化治疗之后,有35例患者进行了手术,其中24例患者达到了R0切除(51.1%),客观缓解率(ORR)达53.2%,14.3%的患者达到了病理完全缓解(pCR)。中位总生存期(OS)和中位无事件生存期(EFS)分别为25.7个月和15.3个月,显著优于既往标准治疗,未出现新的安全性信号。此外,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接受手术的患者的EFS及OS显著优于未手术患者(p<0.001),多因素分析也提示,R0切除是影响无事件生存(EFS)的独立预后因素。

1.jpg

该研究是国际上首次系统性评估信迪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与双药化疗用于胃癌转化治疗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佐证了以免疫治疗为基础的转化治疗策略,是当前晚期胃癌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口。

2.jpg

梁寒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胃癌防治研究中心 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胃肠间质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委会胃肠学组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胃肠学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卫生部全国肿瘤规范化诊治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胃癌质控专家委员会执委会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委员
《中国肿瘤临床》杂志常务副主编
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各项课题10余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会、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2021/2022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入选2021肿瘤科研专家提名榜“研”值巅峰奖。出版胃癌专著10部,发表论文550余篇,其中SCI论文200余篇。  

刘勇
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胃部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华全科医师学会全国贲门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科普分会消化学组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天津市健康教育协会健康社会工作专委会常委
天津市抗癌协会移植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胃癌防治专委会委员
国际胃癌协会(IGCA)会员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Lind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AS

免责声明

本文仅供专业人士参看,文中内容仅代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订阅号订阅号立场与观点,不代表肿瘤资讯平台意见,且肿瘤资讯并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若有任何侵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