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BOC/BOA丨孙颖教授:让鼻咽癌成为可治愈肿瘤——最新诊疗进展与未来方向

07月11日
整理:肿瘤资讯

鼻咽癌是一种具有显著地域分布特征的恶性肿瘤,在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发病率较高。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和生物学行为,手术切除难度大,放射治疗一直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全身治疗手段的进步,鼻咽癌的治疗模式逐渐向综合治疗转变。在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5 China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孙颖教授做了题为《让鼻咽癌成为可治愈肿瘤》的报告,详细介绍了鼻咽癌诊疗领域的最新进展,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一、鼻咽癌的精准分层与治疗推荐 

(一)分层治疗的前提:风险分层

准确的风险分层是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基础。根据第8版AJCC/UICC分期,鼻咽癌患者的治疗失败风险比呈现明显差异。例如,在N0病例中,T1、T2、T3、T4的失败风险比分别为1、3.85、4.02、12.43。随着淋巴结转移程度(N分期)的增加,各T分期的失败风险比均显著上升。这表明,临床医生应依据患者的T分期和N分期进行精准风险评估,从而为后续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二)M0鼻咽癌的分层治疗推荐

对于无远处转移(M0)的鼻咽癌患者,CSCO指南在2025年进行了更新,较NCCN指南更加精细,将分层从4层增至6层,并更肯定地推荐免疫治疗(1A类)。在早期鼻咽癌(T1-2N0M0)中,单纯放疗仍是主要治疗方式,但对于高危患者可考虑放疗+同期化疗。例如,对于T2N0M0患者,若存在高危因素(如EBV DNA≥4000拷贝/ml、肿瘤体积大等),推荐同期放化疗(2A类);若无高危因素,则可选择单纯放疗(1A类)。对于中晚期患者,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方案已成为标准模式。

PHkM34eHni3zIPHG3uoUlB4we8LbVmg7.png

与NCCN指南相比,CSCO指南2025版在局晚期鼻咽癌治疗中减少了“±”符号的使用,更加明确地指导临床实践。同时,CSCO指南强调了免疫治疗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地位,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丰富的治疗选择。

(三)M1鼻咽癌的治疗推荐

对于有远处转移(M1)的鼻咽癌患者,国内外指南高度一致,强调免疫治疗的重要性。NCCN指南2025版和CSCO指南2025均推荐吉西他滨+顺铂联合PD-1抑制剂作为一线治疗的首选方案(1A类)。在二线及以上治疗中,卡培他滨、多西他赛或吉西他滨等单药化疗被广泛推荐(2A类)。

二、鼻咽癌治疗中的免疫治疗进展

(一)局晚期鼻咽癌的免疫治疗探索

近年来,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了免疫治疗在局晚期鼻咽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例如,在一项纳入150例局晚期鼻咽癌患者的Ⅱ期临床试验(NCT03925090)中,试验组接受特瑞普利单抗诱导2周期+CCRT+特瑞普利单抗辅助8周期治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诱导2周期+CCRT+安慰剂辅助8周期治疗。结果显示,试验组的2年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0%(HR=0.40),且试验组的安全性可控。这表明,在诱导阶段联合免疫治疗可显著改善局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结局,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iJdSxcoZqZENWD2oanXDOPgLUzqyal5s.png

(二)复发转移性鼻咽癌的免疫治疗突破

在复发转移性鼻咽癌领域,免疫治疗同样取得了显著进展。三项关键性Ⅲ期临床研究(JUPITER-02、CAPTAIN-1st和RATIONALE 309)均证实了一线GP化疗方案联合PD-1抑制剂较单纯GP化疗方案可显著延长患者的PFS。例如,JUPITER-02研究中,特瑞普利单抗联合GP化疗组的中位PFS为11.7个月,而安慰剂联合GP化疗组仅为8个月(HR=0.52,P=0.0003)。这些研究结果推动了免疫联合化疗成为复发转移性鼻咽癌的一线标准治疗模式。

mRGVNowxTJtiEzguVhm6mJjSVBZv4TKp.png

三、靶向治疗在鼻咽癌中的应用

靶向治疗为鼻咽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尤其在化疗敏感的患者中展现出潜力。尼妥珠单抗是一种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在鼻咽癌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例如,在一项纳入2周期TPF诱导后,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且EBV DNA转阴的化疗敏感患者(N=281)的Ⅲ期临床试验中,尼妥珠单抗联合RT组与顺铂联合RT组的2年PFS分别为94.2%和95.8%,两组生存结局相当,但尼妥珠单抗组的3-4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显著降低(1.1% vs 19.5%)。

mtvdQtXnxWUOEd0zBpOEJxr6fyoPtWte.png

此外,一项随机对照Ⅱ期试验,纳入2周期诱导后,血浆EBV DNA可检测和/或疾病稳定/进展的化疗耐药的患者(N=246),结果显示:在化疗耐药患者中,尼妥珠单抗联合CCRT组与单纯CCRT组的2年PFS相当(81.0% vs 80.8%),且两组的3-4级毒性反应发生率也相当。令人鼓舞的是,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化疗+靶向+免疫相较化疗+靶向无进展生存期更优(3年PFS率:96.6% vs 79.8%),且安全性可接受。

QZsiilC5HpjozBfJB39i1CILKXeE8xXv.png

四、鼻咽癌治疗的未来方向:个性化与综合治疗

(一)基于EBV DNA的风险适应性治疗

EBV DNA水平是鼻咽癌预后的重要生物标志物。EP-STAR研究探索了基于EBV DNA的风险适应性治疗策略,根据患者治疗过程中EBV DNA的动态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风险适应治疗(RAT组)的2年PFS与标准治疗(SOC组)相当(92.7% vs 90.6%),且与历史对照相比,2年PFS显著改善(92.7% vs 81.2%)。这为鼻咽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即通过实时监测EBV DNA水平,精准评估治疗反应,从而实现治疗方案的动态优化。

9tEOrt2BkWsEJQnmK7v56vLCJYw2hRMR.png

(二)综合治疗模式的优化

目前,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仍是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模式,但同期顺铂的核心地位正面临再评价。例如,DIAMOND研究探讨了在诱导化疗基础上,省略同期顺铂化疗的可行性。结果显示,试验组(豁免同期顺铂)与对照组的无失败生存率(FFS)对比为非劣效(3年FFS:88.3% vs 87.6%),且呕吐发生率显著降低(26.2% vs 59.8%)。这表明,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优化治疗方案以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未来鼻咽癌治疗的重要方向。

ZUp97zD8wkyZlYgTkb3l6KDHBp5zdKAs.png

同时,免疫治疗与放疗、化疗的联合时机和顺序仍需进一步探索。例如,今年ASCO会议公布的Poster 6077表明,在诱导阶段联合免疫治疗(3程)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且安全性可控。而Poster 6060提示,在诱导化疗和靶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免疫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且安全性可接受。

总结

鼻咽癌的治疗已进入精准分层、综合治疗和免疫治疗时代。CSCO和NCCN指南的不断更新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未来,随着更多临床研究结果的公布,鼻咽癌的治疗模式将更加优化,个性化治疗和综合治疗的精准度将进一步提高。预期在不久的将来,通过临床医生的共同努力和科研人员的持续探索,将真正实现“让鼻咽癌成为可治愈肿瘤”的目标,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生存机会。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Jin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zxy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